天天看点

清明郊游采回野菜,学会正确处理,才能让全家人吃出健康

野菜,在生活困难的时代,是许多家庭必备的战略储备。如今,野菜又成了绿色、营养、防病的代名词,还经常被摆到高档宴席的餐桌上。春暖花开的季节,采野菜大军四处出动,到郊外、到公园、到山间,放飞心情,满载而归。但是,许多人并不清楚野菜的成分,更不了解野菜可能带来的健康隐患。必须提醒各位,吃野菜,有学问,采回来就吃,可能会惹来大麻烦。放下筷子,学会野菜处理和防病方法,才能让全家人吃出健康。

清明郊游采回野菜,学会正确处理,才能让全家人吃出健康

野菜品种很多,有些野菜带着浓郁的清香,质地柔嫩,口感独特,综合营养价值较高。但是,吃野菜带来的麻烦也不少,其中,日光性皮炎及过敏,就是典型的代表。日光性皮炎,通常发生在进食野菜之后,皮肤经过紫外线照射,面部、颈部、手部等暴露部位,会出现瘙痒、灼热,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水肿、瘀斑、水泡,以及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

清明郊游采回野菜,学会正确处理,才能让全家人吃出健康

吃野菜后,引起日光性皮炎,需要具备2个条件,第1,是野菜中含有感光元素,吃野菜时,处理方法不当,或者进食量较大。第2,是吃野菜后,接受日光照射。能够引起日光性皮炎的野菜种类较多,比如,灰菜、紫云英、萝卜叶、榆树叶、槐花、苋菜、刺儿菜。应对方法,第1,不要吃得太多。第2,在晚餐吃野菜,可以避免阳光照射。

清明郊游采回野菜,学会正确处理,才能让全家人吃出健康

吃野菜,还有1个健康隐患,是引起过敏。容易发生过敏的野菜,主要包括灰菜、马齿苋、莼菜、野葱、野芹菜。过敏症状及其表现,取决于个人的体质状况以及野菜的进食量。此外,多数野菜性寒味苦,吃多了,可能伤及脾胃,引起胃痛、恶心、呕吐,属于脾胃虚寒及气滞血淤体质的人,吃野菜,只能尝鲜,不宜多吃。吃野菜后,如果出现周身发痒、皮疹、浮肿、皮下出血等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清明郊游采回野菜,学会正确处理,才能让全家人吃出健康

吃野菜,还要特别注意1件事,预防农药中毒。春天,因为耕作和播种需要喷洒农药,田间地埂上生长的野菜,也会因此带有农药残留,比较常见的是有机磷中毒。因此,采摘野菜,需要了解附近区域的农药使用情况,采回的野菜,应该认真清洗。此外,采摘野菜时,还要注意避开公路及工业区,防止排放物或重金属残留过多。

清明郊游采回野菜,学会正确处理,才能让全家人吃出健康

吃野菜,需要端正心态,不宜过分听信传说,比如,吃野菜能够抗癌、治病之类。因为,不同的野菜,有益健康的成分含量各异,因此,不能在野菜与健康之间笼统地划等号。其次,即使野菜中含有某些可以增强免疫或杀灭肿瘤细胞的成分,但是,大家应该明白,科学实验可能是在体外环境下做的,而人体是复杂的系统,关键的问题是含量,能够发挥药理作用的成分,在每公斤野菜中可能只含有几毫克,用野菜代替药物,是荒唐的。咱们还是以平常心看待野菜,不抗拒,也不迷信。

清明郊游采回野菜,学会正确处理,才能让全家人吃出健康

野菜的独特口感,通常是由其中所含的纤维、草酸、生物碱等成分带来的。部分野菜中,某种或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较高,因此,对于肝脏或肾脏功能较差的人来说,需要考虑钾元素的影响,如果血钾水平较高,吃野菜时,每次进食量不宜过多。老年人、小孩胃肠疾病患者,也需要限制野菜的摄入量。采摘野菜时,应该注意,流出白色乳汁或很苦的植物,尽量避免食用。采回的野菜,先清洗,然后,在淡盐水中浸泡至少1小时,烹饪前,先用热水焯烫,再放入冷水中清洗,可以去除天然毒素和过多的草酸,这样处理,吃起来,就会避免一些健康隐患。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