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影像拍賣市場如何“與時俱進” (1)

影像拍賣市場如何“與時俱進” (1)

(影易編者按)3月28日《藏書報》第二版發表該報記者王琨與影易時代藝術總監曾璜談影像藝術品拍賣市場如何“與時俱進”。因版面限制,在《藏書報》發表時略有删節。

影像拍賣市場如何“與時俱進” (1)

在《攝影180年在中國》展,曾璜向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介紹該展500件展品中的紀實性影像藝術品。(銀川當代美術館供圖)

《藏書報》編者按:近年來,影像作為收藏品市場的一個獨特門類,得到收藏界越來越多的認知,無論是老照片闆塊、紀實性攝影藝術作品闆塊還是當代影像藝術闆塊,都赢得了市場的青睐,圍繞影像藝術品的收藏、展覽、出版活動此起彼伏,影像作品拍賣市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也在這幾年的市場調整中走向成熟。

本期,我們采訪到了中國影像收藏和投資顧問和先行者曾璜,請他根據自己的親曆和觀察,分析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這兩年,影像市場在經受藝術品市場大環境的挑戰中,遇到過那些障礙,獲得了哪些機遇,未來發展的空間在哪裡,作為具有大衆基礎的收藏門類,影像市場參與者如何提升市場活力,關于拍賣,應該在哪些方面積極探索。

影像拍賣市場如何“與時俱進” (1)

2019年12月影易拍賣“首拍”預展現場(劉洋攝)

影像:适合線上交易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現狀下,拍賣會的無法正常舉辦與延期舉辦似乎成了常态。談到疫情對影像拍賣市場的影響,曾璜作為一線參與者,他坦言整個拍賣行業受到的影響是巨大的。“疫情下,藝術品拍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本的藝術品拍賣行業是比較傳統的,标的物少而精,非标準化,不保真,資訊不對稱,價高者得,買家自負等特性,很不适應”價格比低”“無理由退款”的網絡交易。但是,疫情阻礙了線下交易,大小拍賣行都加速走向線上拍。“攝影作品作為最适合線上交易的收藏品種,無疑得到了一個天賜良機。加之10多年的市場培育了影易這個平台和成熟的攝影收藏群體,大家對線上拍品的诠釋已形成了約定俗成的默契,比如材質、尺寸、品質品相等,簡單的幾個字,藏界都明白說的什麼意思。”

此外,線上拍賣打破了原有線下交易對拍賣行的區域化局限。就是拍賣公司的經營活動,有地區間的限制,不能異地經營,例如北京的拍賣公司不能到其他城市舉辦拍賣會。“中國的拍賣是不能跨區域經營的。但是在網上拍賣,甚至可以做到全世界範圍的交流與經營。”不單單國内的所有買家都可以在平台上實作線上互動與交易,甚至可以參與跨國的線上拍賣。

誠然,藝術品的拍賣流通與普通全球化商品交易還是有所不同的。曾璜認為,藝術品的特性之一就在于它的非标準化的稀有和獨特,例如影像收藏中的老照片,本身具有古董文物的性質所賦予價值後,不會是标準化的商品,因而在網際網路交易的時候,很可能會遇到一些障礙。不論是受到以往拍賣經驗的影響還是消費心理的影響,“在國内,10萬元以上的影像藝術品,就很難通過網際網路交易了。”

幸虧攝影作品的價格在市場上都不高,目前90%以上的不超過5萬元,“甚至3萬元以上的都很少,”曾璜認為,正因為大多數攝影作品的單價不高,是以線上拍賣反而成為了影像藝術品交易的又一優勢,“小額拍賣的影像作品,特别适合在網際網路上進行交易。”這或許是影像收藏市場在如今大環境下的機遇之一。

(待續)

圖檔來源:影易拍賣

如需轉載,請背景聯系授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