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影像拍卖市场如何“与时俱进” (1)

影像拍卖市场如何“与时俱进” (1)

(影易编者按)3月28日《藏书报》第二版发表该报记者王琨与影易时代艺术总监曾璜谈影像艺术品拍卖市场如何“与时俱进”。因版面限制,在《藏书报》发表时略有删节。

影像拍卖市场如何“与时俱进” (1)

在《摄影180年在中国》展,曾璜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介绍该展500件展品中的纪实性影像艺术品。(银川当代美术馆供图)

《藏书报》编者按:近年来,影像作为收藏品市场的一个独特门类,得到收藏界越来越多的认知,无论是老照片板块、纪实性摄影艺术作品板块还是当代影像艺术板块,都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围绕影像艺术品的收藏、展览、出版活动此起彼伏,影像作品拍卖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也在这几年的市场调整中走向成熟。

本期,我们采访到了中国影像收藏和投资顾问和先行者曾璜,请他根据自己的亲历和观察,分析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这两年,影像市场在经受艺术品市场大环境的挑战中,遇到过那些障碍,获得了哪些机遇,未来发展的空间在哪里,作为具有大众基础的收藏门类,影像市场参与者如何提升市场活力,关于拍卖,应该在哪些方面积极探索。

影像拍卖市场如何“与时俱进” (1)

2019年12月影易拍卖“首拍”预展现场(刘洋摄)

影像:适合线上交易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状下,拍卖会的无法正常举办与延期举办似乎成了常态。谈到疫情对影像拍卖市场的影响,曾璜作为一线参与者,他坦言整个拍卖行业受到的影响是巨大的。“疫情下,艺术品拍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的艺术品拍卖行业是比较传统的,标的物少而精,非标准化,不保真,信息不对称,价高者得,买家自负等特性,很不适应”价格比低”“无理由退款”的网络交易。但是,疫情阻碍了线下交易,大小拍卖行都加速走向在线拍。“摄影作品作为最适合在线交易的收藏品种,无疑得到了一个天赐良机。加之10多年的市场培育了影易这个平台和成熟的摄影收藏群体,大家对在线拍品的诠释已形成了约定俗成的默契,比如材质、尺寸、品质品相等,简单的几个字,藏界都明白说的什么意思。”

此外,线上拍卖打破了原有线下交易对拍卖行的区域化局限。就是拍卖公司的经营活动,有地区间的限制,不能异地经营,例如北京的拍卖公司不能到其他城市举办拍卖会。“中国的拍卖是不能跨区域经营的。但是在网上拍卖,甚至可以做到全世界范围的交流与经营。”不单单国内的所有买家都可以在平台上实现线上互动与交易,甚至可以参与跨国的线上拍卖。

诚然,艺术品的拍卖流通与普通全球化商品交易还是有所不同的。曾璜认为,艺术品的特性之一就在于它的非标准化的稀有和独特,例如影像收藏中的老照片,本身具有古董文物的性质所赋予价值后,不会是标准化的商品,因而在互联网交易的时候,很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不论是受到以往拍卖经验的影响还是消费心理的影响,“在国内,10万元以上的影像艺术品,就很难通过互联网交易了。”

幸亏摄影作品的价格在市场上都不高,目前90%以上的不超过5万元,“甚至3万元以上的都很少,”曾璜认为,正因为大多数摄影作品的单价不高,所以线上拍卖反而成为了影像艺术品交易的又一优势,“小额拍卖的影像作品,特别适合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这或许是影像收藏市场在如今大环境下的机遇之一。

(待续)

图片来源:影易拍卖

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