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首發 侵權必究
媽媽的青春年華
□ 吳瓊 / 文
陶麗群在小說《母親的島》中描寫了一個很離奇但卻很感人的故事:母親是一個從未讓子女和丈夫見到過她為自己做過決定和改變的女人,從孩子們有記憶的那一刻起,她就是一個圍着家人轉的家庭主婦,做飯、洗衣、收拾屋子、合理安排子女和丈夫的日常起居,所有的家務都由她來操持,而且把日子過得井井有條。然而,母親并不快樂,因為這并不是她本該有的生活,她活出了這樣的人生,完全是因為一種自我犧牲。丈夫認為她在外面沒有什麼能力,周圍人也認為這個性情平和、并且不帶任何鋒芒的家庭婦女理所應當地要扮演好一個小婦人的角色。
而事實上并非如此。
終于有一天母親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她要單獨出去住一段日子。在一個小島上,她開始了自己的生活,不再整日侍候丈夫和孩子,她飼養了很多家禽,然後對外售出,由于品質的優異而備受歡迎,充分獲得了自我價值的展現。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當今很多看似融洽、實則很不合理的家庭組合:沒有工作的女主人為了家庭,将自己從晶瑩剔透弄成了蓬頭垢面,還要忍受不能出去賺錢就應該任勞任怨、安心理家的說法。實際上,她們并不是沒有工作能力,隻是為了扮演好一個角色的需要而已。而那些美其名曰在外面賺錢的家庭成員,隻是負責把工資拿回來而已,至于如何開銷,怎樣合理使用,怎麼求得結餘,怎樣讓家人過得更舒心,完全要靠那個不工作的女人來安排。是以,賺錢的人雖然是你,可撐起這個家的人卻是她。
其實每一位母親在擔起家庭的重擔之前,都曾經是一個懷揣着美好夢想的少女,對于我的母親,我不想在這裡使用母親這個稱謂,請讓我叫她媽媽,因為母親是一個太沉重、太成熟的詞語,而媽媽充滿了親昵和溫馨,可以讓我忘記她所走過的歲月和受過的苦,也忘記了自己的年齡,仿佛我還是那個被她大手牽着小手的孩子。
我的媽媽年輕的時候也頗有一些理想和抱負,在學生時代每一次考試都是名列前茅,可遺憾的是沒能步入大學的校門,而後,平平常常地做了一名工廠女工,這使得她至今回想起來仍時常絮絮叨叨地跟我抱怨一番。然而,媽媽并不落後,也沒有自暴自棄,相反,她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比我還要快,自我學習的能力比我還要強。
媽媽曾先後在各種微信群、小程式、雲課堂裡報名學習,從口才到修心,從古詩詞到心理學,每一節課都準時進群,認真做筆記,第二天還要再溫習一遍,每次作業也都是用心去寫。當看到他得了老師的好評時,就好像國小生得到了班主任的誇獎,霎時間光陰的車輪在她身上倒退了幾十年,退到了她那段芬芳無限的青春年華。
最近又在開始學習寫書稿,為了練習介紹一本書的梗概、思想和價值,讀書又成了她的必修課。她的小書架上堆得滿滿的,《人性的弱點》《李清照詞傳》《絕頂》《圍城》……透過這些,我仿佛看到了幾十年前她在教室裡刻苦鑽研的樣子。
倘若時光能夠倒流,我真想讓媽媽回到她為她的人生計劃開始付諸行動的那一刻,不管最終夢想有沒有成真,至少能夠給她一個為實作理想而努力的過程,不要讓她有那麼多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