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魯豫有約》到《梨園春》的思考

作者:老人的思想

魯豫長相清純,品貌可人,慢聲細語和藹可親。她所主持的金牌欄目《魯豫有約》享譽世界,紅遍全國。如果問一個人:你知道電視台有一個欄目叫《魯豫有約》嗎,十有八九回答是知道,如果有人說不知道,那可真是孤陋寡聞了。魯豫在主持節目時話并不多,把時間大部分都給了嘉賓,魯豫的作用呢?主要是引導、點撥。她從沒有大段的說詞,以期提高觀衆對她的注意力。這就是她特有的風格,也是她的魅力。話不在多要有份量,這樣才能吸引觀衆的注意力。魯豫主持節目時嚴肅中帶有活潑,雖有笑也是淺笑,什麼時侯都見不到她的呵呵。矜持也是修養,她的一舉一動不一定是程式,但一定帶有親切感。《魯豫有約》還有一大特點,定位高。她約的什麼人,大人物、名人。官高故事多,容易被人們關注,很多人也想從高官口中探知點什麼資訊,雖大多數人都不在意,但有一些聽衆他就要研究被訪者每句說詞,國家會出台什麼政策,哪方面透露出了什麼資訊,這也是吸引人的地方。再就是名人、學者、企業家,某方面某領域的姣姣者。被訪者夲就是名人,你就可知道人們的關注度。因為她是金牌主持人,給人的感覺是,與魯豫有約好像是一種榮譽,是不是能載入史冊也是有些人想到的。我如果有幸被魯豫約上一次,是否有飛起來的感覺,既有欄目的魅力,更有主持人的多才。應該這樣說:無論哪個金牌欄目都是人打造出來的,經過一定努力再加上智慧,一定能達到人們希望的高度。《星光大道》的成功,幾乎是一代人的心血。《非常6十1》為什麼一換人就不行了,這就顯示出了才能的高低,人為事,事不會為人。之是以能出金牌欄目,都是有慧者的努力。

咱們再說說《梨園春》。《梨園春》為什麼大火二十年,離不開她的初衷:地域、特色、公平、公正、專家、學者、還有被稱為活化石的師祖,更有一生都給了戲曲的老戲骨。把二十年前的嘉賓請出來和現時的嘉賓比較一下,根夲就不在一個檔次。原夲的一股清流變成了大雜燴。再看看評委,二十年前的評委,一字一句的點評,還有些評委用自已的唱腔糾正選手的錯誤。現下的評委呢,外交語言太多,官話一大篇,其中缺的就是行話。也不全怪他們,因為他隻演獨幕喜劇,說相聲,播天氣予報,哪會評論戲曲,馬金鳳上百年的戲曲生涯是不是己經修成了正果,還待後人評說。何況那些出道不久的另類藝術,怎能點評梨園春,爛竽充數,壞了一鍋湯。不知從何時起,選手利用午台講故事,似乎越悲慘越能吸人眼球。觀衆關注的是戲,誰又願意看與歡樂相對的流淚,用眼淚換取同情嗎,既違背初衷也顯失公平,因為它是擂台,觀衆是來聽戲,本來興緻勃勃,卻變成了号天哭地的墓地,誰能夠接受得了,要知道是來看他哭,決不會到《梨園春》。換代更新必不可少,《梨園春》面對的基夲都是文化人,相比四九年以前的戲曲觀衆可是天差地别,那時侯觀衆大部分都是沒文化,低俗、出洋相更容易被觀衆接受。現代有文化的人要的是内函,陽春白雪的人漸多,下裡巴人漸少,那些低俗的東西已經沒有了午台,出洋相、打渾早己該抛棄。《梨園春》殺出來的張曉英是一個人才,角色演得唯妙唯悄,很博得觀衆的喜歡。豈不知偏導組害了張曉英,把她定位為女醜,一出場就是是那個大矜衣服,頭戴一朵花,一個老鸨的形象,看着很不爽。我願意看青衣,不願看老旦,更何況是妝醜的老旦。她開始一出場還有新鮮感,場場是這樣,讓人心煩,毀了形相,給人的印象就是醜八怪。人是愛美的啊,不要人為地把美變成醜。出洋相的節目删除,它不符合文化人的要求,正兒八經的段子才讨人喜歡。為什麼常大師的紅、白、花讓人喜愛,因為整個故事充滿了正能量。為什麼《穆桂英挂帥》久演不衰,因為劇情充滿了民族英雄的色彩。其實,有時侯推出一部全本戲供觀衆欣賞也不失為是一個正确的選擇。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梨園春》午台上的那個口号:叫“擂響中國"。非但擂不響中國,有可能還會失去地域、特色的領地。從這個口号的提出,就知道電視台飄了,你能唱響夲省及其周邊地區己經了不得了,你再有夲事也響不到全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南方蠻、北方狄,東方夷,西方戎,一個地方劇種怎麼可能容入進去。不要認為哪個省都有唱豫劇的,那是因為有了河南的農民工,才時不時哼哼豫劇。不要以為一、二個維族姐妹會唱豫劇,就認為一千萬維族都會唱那是往臉上貼金。回過頭來咱們再說說主持人和嘉賓,我在說魯豫時就說出她的主風格,沒有長篇說詞,把時間都給嘉賓,觀衆并沒忘記她的存在,反而看作是她的主持風格。《梨園春》呢,主持人和嘉賓的話加起來比唱戲的台詞還多。夲末倒植,已然故我,為了顯示自已的位置,沒話找話的瞎說。觀衆是來聽戲的,不是來聽你說教。我對戲曲一竅不通,是一個地道地道的門外漢,正因為對《梨園春》這個金牌欄目的熱愛才提出以上拙見,心處以公,沒有私怨。祝《梨圖春》越辦越好,打造成百年老店,這就是我的由衷心願。記住:有特色才能持久,有地域才有地盤,有了地盤才有你的生長空間,豫劇為什麼這樣火。因為她有上億的觀衆,加上周邊的一些省份,熱愛河南戲者衆多,這就是資夲,這就是适合中原大地的特色,如果丢棄了這個特色,與其它劇種混為一體,她就離死亡不遠了。傳承吧,網友喜歡的豫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