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奇迹”這個詞可以具象化,很多人也許會直接聯想到羽生結弦。
羽生結弦的花滑人生,概括稱之為“奇迹人生”,似乎也不為過。
特别是每到3月末、4月初,我們總會想到的這兩場非常經典、載入史冊的偉大的逆轉——2012年法國尼斯世錦賽、2017年芬蘭赫爾辛基世錦賽。

2012年世錦賽,升入成年組參加的第一場世錦賽,自由滑絕地逆轉。小羅密歐的一聲“狼嚎”,拼至第一次世錦賽的第一塊銅牌。時隔多年後,仍被日媒評選的“振奮人心的競技體育逆境反擊排行榜”的第一位。
2017年芬蘭赫爾辛基世錦賽,更是有着“花滑史上最偉大的逆轉”的聲譽。短節目失誤後排名第五的羽生結弦,在自由滑中以四個4周跳的頂級配置,完成了超級完美的這曲《希望與遺贈》,重新整理自由滑的世界紀錄,實作了奇迹般的勝利。在赫爾辛基真實奏響了一曲“亞洲夢之歌”。
如此種種,皆為“奇迹”。
當然,那之後的羽生結弦的職業生涯,還有更多的“奇迹”。
無論是2018平昌冬奧的王者歸來,以及在那之後,一直到2022年的北京冬奧,4A初挑戰,羽生結弦似乎都一直在書寫着屬于“奇迹”的故事。
甚至于,你不覺得麼,僅僅是2018-2022,羽生結弦那依然保持“不退”,依然現役的每一天,都是奇迹本身。
無數平昌才入坑的冰迷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居然還能再看羽生結弦比賽4年,而且,居然真的能在北京冬奧的冰場上見到羽生結弦,不僅見到他,還成為了見證那個曆史性的4A時刻的當事人。
這樣的經曆本身,何嘗不是一種奇迹。
畢竟,2018年,當羽生結弦在取得平昌連霸後,又一次“無休”地、帶着兩套全新的節目,站上國際花滑比賽的賽場時,就有評論員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他不斷追求精益求精的動力究竟來自哪裡?顯然他仍然熱愛這項運動、熱愛比賽……”
是以對于羽生結弦來說,現役就已經是傳奇,保持如此高度熱情和挑戰的現役,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而真正創造奇迹的,又是什麼呢?
“奇迹什麼的,都是因為自己做了相應的訓練啊,我是這麼覺得的。”
回答這個問題的,正是2017年世錦賽上完成“奇迹般的偉大逆轉”的羽生結弦自己。
“失敗也好,像那場那樣的零失誤也好,這所有的一切,既包含着偶然,又包含着必然。說到底還是要經由訓練來實作。這樣的勝利,取決于做了怎樣的訓練、又将狀态調整到了怎樣的水準,更進一步說精神狀态也好、環境也好,像所有這些都被包含在内。積累了這些,所謂的偶然才會發生,而必然之物也才能好好發揮出來。但是,在那樣的必然中能夠增加多少幹淨的跳躍,我想最重要的,必然還是要靠自己的訓練來實作。”
是以羽生結弦說,“所謂的奇迹是什麼呢?它其實并不存在。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們日常所作的積累的延伸。”
于是說到“奇迹”,我就總會想起ANA曾為羽生結弦拍過的那組應援宣傳片的配文:“在這塊彙集了全世界才華的冰場上,他一來 ,氣氛便為之一變;聲音、高度、視野,全都不一樣。無數次無數次,重複着同樣的動作。看起來像是在一點點剔除雜質,然後創造出世界上最純粹的物質。”這“最純粹的物質”,就是屬于羽生結弦的奇迹吧。
作為能有幸一次次目睹這些“奇迹”的觀衆,我們的千言萬語,隻能彙成一句話:感謝現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