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集度汽車CEO夏一平:2023年将是汽車智能化的競争元年

集度汽車CEO夏一平:2023年将是汽車智能化的競争元年

如果把新能源汽車比作上半場,智能網聯汽車比作下半場,中國汽車行業上半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真正決定勝負的還在下半場。

“電動車的競争焦點已經從過去的電動化階段慢慢變成智能化。智能化的下半場的序幕才剛剛開始。不存在追趕,根本沒有誰是優先的。因為真正能夠承載艙内語音AI能力以及高階智駕的晶片在2023年才開始投産,是以,我認為2023年将是汽車智能化競争的元年。”

在3月26日下午召開的第八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高層論壇期間,集度汽車CEO夏一平接受了包括《中國經營報》在内的媒體專訪。

據了解,特斯拉自入華以來銷量節節攀升,而蔚來、理想、小鵬為首的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緊随其後,已在中國逐漸發展壯大,接踵邁過十萬量産大關,同時,哪吒汽車、高合汽車、威馬汽車等第二梯隊勢頭也正盛。在新能源賽道火熱的2021年,百度宣布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百度智能汽車的品牌确定為“集度”,出資方為百度和吉利。

不僅百度,華為、小米、蘋果也相繼跨界進軍汽車行業。一時間,新品牌風起雲湧,如何追趕造車新勢力的頭部企業成為了業内關注的焦點所在。

不過,對于集度汽車的“出世”,夏一平信心滿滿。“在成立的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汽車行業正在經曆着跨時代的革新。未來,集度汽車要打造的是一款汽車機器人産品。當汽車具備高度的智能互動能力和高階自動駕駛能力的時候,它實際上就是一個以AI為驅動的汽車形态的機器人,能夠為使用者提供高階自動駕駛産品體驗的同時還具備持續疊代能力。我們希望集度汽車能在2023年給行業帶來标杆智能化的産品和體驗。”

“智能3.0時代已來”

“在燃油車時代,汽車作為運輸工具的屬性更強,而現在,智能汽車3.0時代已經到來,随着電動汽車的普及,智能電動車正在成為我們的第二生活空間。電動汽車正迎來全面的數字化更新,AI 智能化成為新趨勢。”夏一平表示。

據了解,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汽車的晶片算力一直低于智能手機,這導緻很多AI技術在汽車上發揮不了優勢,也無法全面提升使用者體驗。但現在高通8295、英偉達、地平線等高算力汽車晶片的出現,逐漸将汽車從運輸工具轉變成了由AI驅動的智能移動空間,AI帶來了技術的革新、效率的提升、體驗的颠覆。

目前,該如何定義智能汽車3.0時代的産品呢?夏一平認為有三點:“具備支援高階自動駕駛能力的軟硬體系統,汽車的自動駕駛從隻能應對特定場景,成長為從容應對更多複雜場景;第二,語音語義互動要做到精準識别,交流過程自然;第三,還能根據使用者對汽車的使用習慣,完成自主的學習和功能疊代,讓汽車越來越懂使用者。”

在這些體驗和能力的背後,實際上有一整套複雜的軟體和算法。他認為,智能汽車3.0時代,AI需要軟硬一體。硬體安全來自品質、系統和适當的算力備援。軟體安全來自于更廣泛的場景大資料積累和算法的更快速疊代。AI智駕、智艙軟體運作的安全穩定性,除了需要依靠進階别硬體的保障外,還需要在軟體算法上下功夫,并通過行駛裡程的資料積累,讓汽車機器人更聰明。是以,軟體的研發、軟體能力的驗證,以及軟體運作的安全穩定性,成為了智能汽車3.0時代,集度汽車最關注的核心。

那麼如何收集廣泛的資料,讓汽車越來越智能呢?根據夏一平的介紹,在搭載了百度 Apollo的 Robotaxi數千萬公裡的路測資料積累的基礎之上,集度汽車機器人的軟體開發流程能夠始終保持高效。“百度Apollo的Robotaxi具備高階自動駕駛能力,并且擁有2500萬公裡、安全零事故的自動駕駛測試裡程,數量龐大的Robotaxi路測車隊在全國30多個城市不間斷地開展真實的道路測試,基于資料的積累不斷疊代算法,目的其實都是為了能讓這套軟體及其控制的硬體彼此融合、完美協同,實作對車輛行駛路況的精準判斷,以確定高階自動駕駛整車運作的安全穩定性。”

據了解,去年,百度Apollo無人駕駛Robotaxi率先在北京首鋼園推出,目前已經駛入北京亦莊等核心區的社會公開道路,并且商業化收費營運也從園區接駁應用到公衆的日常出行服務。自動駕駛測試裡程正在以每月不低于 100 萬公裡的速度加速增長。

夏一平表示,“為此,集度還自研了一套汽車機器人‘大腦’流程,我們稱它為SIMUCar軟體內建樣車,讓整車的軟硬體開發實作解耦,互不幹擾、雙軌并行,這樣一來就可以把高階自動駕駛能力的開發前置,進而為軟體的‘安全穩定性驗證’換取更充足的時間。去年底,我們的高階自動駕駛能力的開發,已經實作了高速域和城市域的雙域融通。”

據其介紹,2021年9月,SIMUCar已經開跑;11月,啟動了動态測試,同步實作了智能駕駛能力的開發和智能手機開發一樣每周更新一次,成功驗證了信号燈識别、路口右轉、夜間行駛等功能的可靠性。12月,SIMUCar又更新了路口左轉、自主變道等在城市域和高速域常見的自動駕駛場景應用。2022年2月底,SIMUCar更新為2.0版本,在這個階段,已經完成了高階自動駕駛軟體、整車電子電氣架構和SOA的融合。

“預計2023年量産之時供應鍊短缺将有所緩解”

事實上,作為初創品牌,集度汽車從誕生就伴随着一系列的挑戰。汽車行業的缺芯問題已經持續了兩年之久,受客觀因素影響,汽車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成為了衆多車企的“心頭之痛”。

夏一平透露,“目前供應鍊短缺的大市場環境對集度汽車還是有影響的。雖然我們還沒有量産和投産,但晶片緊缺對我們還是有挑戰的。在生産驗證過程中所需的A樣、B樣、C樣晶片,很多時候都找不到,如果沒有辦法找到支援整個産品驗證時間所需的晶片和樣件,整個研發周期一定會延遲。同時,除了供給緊張,汽車的成本也提高了很多,有的時候一個樣件的成本已經接近量産成本的幾十倍,是以還得保證随時有充足的資金在市場上買現貨。在測試樣件的過程中我們成立了保供團隊,團隊幾乎每天都在全國甚至全球範圍内搜尋晶片,僅僅隻是為了找到那重要的兩三顆樣件。”

他還表示,“我們初步的判斷可能到2023年下半年投入量産的時候,汽車行業整體供應鍊的環境會有所緩解,是以等到集度汽車投産的時候可能壓力将會緩解,但是我們也在時刻關注着,以防整個市場環境繼續惡化,那就必須要提前做出保供相關的預防工作。”

值得慶幸的是,目前為止,集度汽車生産研發的進度還在順利進行。“最近上海疫情對集度汽車影響還是很大的,今年前兩個月正好是公司第一款車量産定型、制造模具的重要階段。封閉期間,團隊主動在公司工作,追趕新車的量産上市的時間點,確定疫情不對研發進度造成影響。目前來看,整個的研發節奏沒有延遲,我們還是會堅持在明年7月份産品開始正式量産階段。”

夏一平表示,“其實對集度汽車來說,每天都有新的挑戰,去年3月份剛開始建立公司的時候,僅有兩個人,現在公司已經發展到1000多人,其中70%都是研發人員。汽車的研發隻是冰山一角,接下來我們面臨的挑戰有更多,比如怎麼樣銷售、搭建管道、投産、實作供應鍊産銷協同等,都将成為我們需要克服的難題。但是對集度汽車來說,我還是覺得這些都是一個初創公司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是以我們會直面所有挑戰。”

事實上,集度汽車的順利進展也離不開與合作夥伴吉利汽車的緊密合作。不過在夏一平看來,集度汽車是始終掌握汽車“靈魂”的一方。“我們會繼承吉利已有的三電、底盤等技術能力,同時在之後的生産導入、采購、産銷協同上也會和吉利汽車的團隊進行緊密的合作。不過,集度汽車在智能化部分比如電子電氣架構以及外觀内飾上,完全是由自己來定義和設計,是以新車完全融入了集度汽車品牌的DNA。”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