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烏沖突“新轉變”:美首次作為中間人向烏克蘭運送蘇制坦克

作者:紅星新聞

據參考消息網報道,俄羅斯國防部3月31日釋出消息稱,俄軍正在籌備完成最重要的任務——消滅烏軍最強大的集團軍并解放頓巴斯全境。連日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奔波”在多國議會之間發表視訊講話,呼籲西方各國向烏克蘭運送更多的武器援助。外媒報道稱,一名美國官員1日表示,為加強烏克蘭在頓巴斯地區的軍事儲備,拜登政府将首次充當“中間人”向烏克蘭移交蘇聯制造的坦克。此外,據央視新聞報道,德國聯邦國防部1日已準許捷克公司向烏克蘭出售一批東德(民主德國)時期的裝甲車。

另據“今日俄羅斯”1日報道稱,包括缺乏武器在内的多重因素已經導緻烏克蘭“國際軍團”暫停對外國戰鬥人員的招募。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國際新兵”抱怨烏克蘭的裝備不足、組織不力,大多數外國戰鬥人員已經放棄戰鬥并逃離烏克蘭,稱“不想白白浪費自己的生命成為外國炮灰”。

美國及盟國将向烏移交蘇制坦克

德國同意向烏運送58輛蘇制裝甲車

随着俄烏沖突已經持續一個多月,俄羅斯方面宣布将軍事重點轉移至頓巴斯地區。與此同時,澤連斯基多次呼籲西方各國向烏克蘭運送包括坦克、戰鬥機在内的軍事裝備。外媒報道稱,一名美國官員4月1日匿名表示,為響應澤連斯基的請求,美國将與盟國合作向烏克蘭移交蘇制坦克,這也是美國首次在俄烏沖突中充當“中間人”幫助轉移坦克。

俄烏沖突“新轉變”:美首次作為中間人向烏克蘭運送蘇制坦克

據美媒報道,一名美國官員4月1日匿名表示,美國将與盟國合作向烏克蘭移交蘇制坦克

這名官員稱,拜登政府“将很快開始”幫助向烏克蘭運送坦克,而這批坦克将幫助烏克蘭對頓巴斯地區的目标進行遠端炮擊。不過,該官員拒絕透露向烏運送坦克的具體數量以及這些坦克将由哪些國家提供。有報道指出,美國向烏克蘭移交蘇制坦克可能标志着“新的轉變”。此前,拜登政府反複稱其提供給烏克蘭的武器是“防禦性武器”,并将重點放在體積較小的、更易于攜帶的武器上。據央視新聞報道,美國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1日表示,過去幾周,美國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超過3.5億美元的軍事物資,美國國防部還聲稱這是“前所未有的速度”。

報道稱,澤連斯基曾對西方向烏輸送武器的“緩慢步伐”感到失望。繼3月24日呼籲北約将其所有坦克和飛機的百分之一提供給烏克蘭之後,澤連斯基3天後再次呼籲北約提供飛機、坦克、飛彈防禦系統和反艦武器等軍事裝備,并稱這些都是“在我們合作夥伴的儲存設施中被灰塵覆寫的東西”。

在英國、澳洲紛紛宣布向烏克蘭提供“更緻命”的武器後,德國政府也開始準許向烏克蘭運送“重型軍事裝備”。據“今日俄羅斯”報道,德國聯邦國防部的一名發言人告訴媒體,德國已經同意捷克公司向烏克蘭運送58輛裝甲車。據悉,這批裝甲車最初屬于東德(民主德國),是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蘇聯研制的“BMP-1”步兵戰車。在兩德統一後,這批裝甲車于90年代後期被移交給瑞典,并被更新為“PbV-501”版本。後來,這批裝甲車已經被賣給捷克的一家公司。

“今日俄羅斯”報道稱,這家捷克公司曾在2019年試圖将其轉交給烏克蘭,但未獲得德國的準許。據央視新聞報道,當時默克爾上司的德國政府遵循不向烏克蘭提供任何武器的承諾駁回了申請。随着朔爾茨宣布德國改變不向沖突地區運送武器的立場,相關原則已不再适用,德國聯邦國防部部長蘭布雷希特近期已經準許這家捷克公司将58輛“PbV-501”裝甲車出售給烏克蘭軍隊。

俄烏沖突“新轉變”:美首次作為中間人向烏克蘭運送蘇制坦克

蘇聯研制的“BMP-1”步兵戰車(資料圖)

不過,由于這批20世紀60年代的裝甲車仍需要進行維護和修理,這家捷克公司預計需要數周的時間才會向基輔傳遞這批裝甲車。報道稱,到目前為止,德國尚未向烏克蘭提供火炮和坦克等重型軍事裝備,隻向烏克蘭提供軍用護甲和頭盔,以及便攜式防空和反坦克系統。

缺乏武器和實戰經驗

烏“國際軍團”暫停招募外國人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月1日報道,烏克蘭“國際軍團”一名發言人對加拿大《國家郵報》表示,“國際軍團”目前已經暫停招募外國戰鬥人員。一方面,烏克蘭武器供應不足,一些加入“國際軍團”的志願者表示未收到烏軍提供的任何彈藥或武器。另一方面,這名發言人稱外國志願者缺乏作戰經驗,未受過軍事訓練也并沒有做好戰鬥準備,将他們派往前線“沒有用處”,甚至給烏軍帶來的“是阻礙而不是幫助”。

俄烏沖突“新轉變”:美首次作為中間人向烏克蘭運送蘇制坦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截圖

早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特别軍事行動的幾天後,澤連斯基就向外國志願者發出了加入烏克蘭武裝部隊的呼籲,并宣布成立一個“國際軍團”(International Legion)。随後,澤連斯基還簽署了一項法令,承諾任何願意加入“國際軍團”的外國人均可免簽入境。然而,烏克蘭軍方很快就開始對外國志願者進行更嚴格的篩選。上個月,其招募範圍已經縮小到“有實戰經驗”的外國人。

“沒有經驗的新兵在前線是毫無用處的。”協助烏克蘭軍方篩選外國志願者的前加拿大國會議員鮑裡斯·韋澤斯涅夫斯基說,“有些人以為他們來到這裡,會得到快速的軍事訓練,得到一把槍,然後就上前線。如果未經訓練的人闖進來,會造成各種各樣的後果。這可能是一種阻礙,而不是幫助。”不過,俄媒報道稱,一些“外國新兵”來到烏克蘭後,未受過訓練或僅帶着很少的槍支彈藥就被送上前線。

據環球時報,烏克蘭官員上個月聲稱,有多達2萬名外國志願者來到烏克蘭,希望與俄羅斯軍隊作戰。而俄羅斯軍方一周前估計稱,大約隻剩6600名“外國雇傭兵和恐怖分子”仍然活躍在烏克蘭,且人數在不斷減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指出,一些已經離開烏克蘭的外國戰鬥人員稱烏克蘭指揮官威脅他們的人身安全,并要求他們在沒有适當武器、彈藥和裝備的情況下奔赴前線。

“沒有必要白白浪費我的生命。”一名35歲的前英國陸軍軍官菲爾曾想加入烏克蘭的“國際軍團”,但當他在烏克蘭進行“實地調查”後,發現存在軍事裝備、組織不力等問題,他改變了自己的想法。菲爾說:“我不想去執行自殺式任務。”外媒報道稱,包括菲爾在内的一連串外國志願者正在從烏克蘭的“國際軍團”中撤退。比利時《新報》報道稱,該國在烏克蘭的“戰鬥人員”中超過一半已經回國,其中一名比利時人稱自己“不想成為外國炮灰”。

挪威奧斯陸大學極端主義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卡珀·倫卡韋克表示,最近大量外國志願者離開烏克蘭的情況是在預料之中的。“這些外國志願者可能發現實際情況與他們想象的不同。”倫卡韋克說,外國志願者不會說烏克蘭語,也不熟悉當地的情況,更缺乏烏克蘭軍隊給予的額外支援。他補充說,據稱在最初的一批外國志願者在戰場上表現不佳後,烏克蘭軍方轉而專注于招募“作戰技能高的榮民”。

紅星新聞記者 胡藝玲

編輯 郭宇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俄烏沖突“新轉變”:美首次作為中間人向烏克蘭運送蘇制坦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