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事,就是不管各種電子産品更新換代有多快,你在各個領域,都能找到一群 “原教旨主義者”。

啥叫原教旨主義者呢?說白了,就是一群特别遵循傳統,特念舊的人。

就比如,無論現在的煎餅果子能夾裡脊還是培根,原教旨主義者大多覺得隻有夾油條才是正宗;

甭管庫克在釋出會上把新 iPhone 吹得多天花亂墜,很多原教旨主義 iPhone 使用者,依然覺得 3.5 英寸,可以單手掌控的 iPhone 才有喬幫主内味兒。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最近,差評君發現了一個新的原教旨主義群體,他們反對汽車中控越來越大的螢幕,認為按鈕才是汽車的靈魂。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仔細一想好像确實是這樣,不知道從啥時候開始,各個車企都特别熱衷于把汽車的中控給換成螢幕,差評君出門打個車,基本人均中控大螢幕,給你輪番播放《 夏天的風 》還帶顯示歌詞的。

對于那些中控原教旨主義者來說,這無異于就是一種折磨,他們就和懷念 3.5 英寸和 home 鍵 iPhone 的人一樣,每天在評論區裡大聲疾呼: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如果你喜歡逛論壇裡的汽車闆塊,基本每天都能看到按鍵黨和螢幕黨的戰争。

在他們看來,車就是用來開的,專注地開着車,體驗每個開關回報,每個旋鈕細膩的阻尼感才是王道,這是什麼螢幕也給不了的體驗。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有人甚至覺得,螢幕就是車企們為了營造科技感所創造出來的僞需求,既不智能,也不好用,沒啥體驗上的提升,就跟手機廠商都争前恐後做全面屏一樣: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甚至還有憤怒的按鍵黨在車裡 P 上了一台電視,并且稱那些被強行加上的螢幕為 “墓碑屏”。。。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但喜歡螢幕的人可就不這麼認為了,車裡有螢幕,等于買車送個 iPad 啊,沒事打打遊戲看看劇,他不香嗎?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螢幕黨有時還會放出大招:“既然按鈕這麼好,為啥螢幕還是成了市場主流?難道汽車廠商都是傻子?”

對于這個問題,差評君還真的産生了好奇:對啊,汽車的中控螢幕,到底是從啥時候開始變得越來越大的?

其實,早在 80 年代,為了能更直覺地顯示車速、溫度和裡程數,就已經有一大批汽車廠商想把電子儀表盤應用到汽車中了。

有意思的是,受限于當時的技術,這種顯示效果看上去反而特别酷炫,特别有未來感,一度成了 80 年代的流行文化之一。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除了儀表盤,當年的豐田甚至已經在車裡應用了彩色的顯示屏,并且用 CD-ROM 映射航位,實作了導航。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當時車企們對電子螢幕的追求一點不比現在差,甚至到了 80 年代末年,通用公司都在自己的車型上應用了觸摸屏。。。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可是,這樣的創新也是受到了當時車評人和消費者們的一頓狂噴,他們覺得車速直接用數字顯示沒有速度感,并且陽光一照看不清等等。

是以很快,當年極具未來感的電子儀表盤就被市場淘汰了,然而人們對于導航的需求卻依然存在。

1990 年,通用公司就推出了一款導航軟體 “Guidestar”,雖然當年的 GPS 還不怎麼成熟,隻能儲存 17 個州的地圖,甚至售價還高達 2000 美金,即便如此,這個能告訴你啥時候該轉彎的軟體,依然大受歡迎。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随着 GPS 技術的發展,2000 年後,一台靠譜的導航儀也成了車主們的必備物品,也有車企開始試圖把螢幕放在中控,不過因為當時的技術所限,體驗特别差,甚至很多螢幕都沒有觸控功能,隻能靠旁邊的按鍵控制。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後來,随着智能手機的發展,可以觸摸操控、内置導航 MP3 等功能的中控螢幕才算是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雖然系統和觸控體驗還是非常遲緩,但對于當年不懂車的差評君來說,判斷一輛車的好壞,主要就是通過它的螢幕大不大,能不能直接導航和放歌。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不過,這一切都在 2012 年發生了改變,就在大家都覺得,一塊能實作簡單功能的螢幕已經完全夠用的時候,特斯拉在 Model S 上直接搞了一塊 17 寸的大屏,把以前所有需要通過實體按鈕的功能全都內建在了裡面。。。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自此,各路汽車廠商開始了在中控螢幕上的野蠻生長,螢幕越做越大,功能也越加越多,看上去是越來越科幻了: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但差評君再也沒法通過螢幕分辨車的好壞了,因為家家都有差不多的大螢幕,甚至連當年喜歡看圖猜車的老哥們,也無法再通過中控看出這是什麼價位的車型了。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更重要的是,很多廠商雖然為了迅速營造科技感,把螢幕放在那裡了,卻并不在意螢幕的品質,也沒有進行配套智能系統的研發。

這也就造成了很多中控螢幕雖然越做越大,但是分辨率特低,UI 特别醜,語音系統也不好用,開個空調還得費半天勁,按鍵黨們诟病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用螢幕代替了按鈕,但這就意味着這輛車變得智能了嗎?

作為一個科技網際網路公司,我們的同僚中也有很多中控原教旨主義,尤其是資深車評人 KK,含着Retina螢幕長大的他,對于 “ 中控屏 = 智能 ” 的風氣不屑一顧。

是以當小鵬汽車找到我們,想讓 KK 幫忙測評一下他們的智能轎跑小鵬 P7 時,他是拒絕的,但他們堅決表示,你們拿這輛車當成智能手機體驗一天,就會颠覆自己對于中控屏的看法。。。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不得不說,小鵬 P7 的這塊螢幕确實出乎了他的意料,沒有印象中大果粒和不跟手的情況,在使用體驗上,小鵬的 Xmart OS 采用了左、中、右三欄式 UI 設計。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左邊那欄類似手機的負一屏,即便 KK 對這輛車完全沒有了解,也可以對各項設定一目了然:

就和大家激活新手機一樣,第一件事當然是要下應用啦,在這一點上,小鵬 P7 也沒有讓 KK 失望:自帶的應用商店 App 也非常齊全,在等人時用方向盤來一局《 狂野飙車 》,肯定是傳統汽車給不了的體驗:

不過,在體驗過很多汽車的應用商店之後,最讓 KK 感到貼心的還是小鵬汽車的本地化服務。

為了更貼合中國消費者的使用方式,他們和支付寶展開合作,是以你可以直接在螢幕裡選用支付寶小程式,像違停、甚至叫代駕這樣生活中常用的小程式,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同時,作為一個耳機發燒友, KK 對小鵬 P7 内置的丹拿音響也非常滿意, P7 頂配版全車搭載了 18 個揚聲器,總功率達到 600W ,無論是看劇還是聽歌,都能營造出特别立體的聲場。

尤其是當夜幕降臨時,KK 把車停在樓下,打開音樂和氛圍燈,他就成了夢想小鎮最靓的仔。

在同僚們紛紛趕來圍觀的時候,KK 對我說,他對小鵬 P7 的看法發生了改觀:經過一天的測試,他覺得小鵬汽車不僅是一台性能很好的轎跑,它更像是一台你已經用了很久的,超大型的智能手機,很極客,但又很貼心。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比如汽車會自動監測車外的空氣品質,如果窗外有人抽煙,小鵬 P7 甚至會特别懂事地把車窗給關上:

不僅如此,小鵬 P7 還搭載 XPILOT 3.0 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可以提供 L3 級别的自動駕駛運算能力。

在新能源汽車身上,雖然自動駕駛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小鵬的自動駕駛是依賴于國内的路況開發的,能更好地識别你每天都要經過的交通燈和限速路口,更懂中國的消費者。

在體驗過程中,你會發現很多這樣特别懂你的細節,從車窗、到空調再到發動機,都會給你智能機的體驗。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因為,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智能體驗,都需要大量的計算。而小鵬 P7 的智能性也得益于它先進的底層電子電器架構,它是中央集中式架構,雖然自研率上還不如特斯拉高,但具有很強的後發優勢。

這套架構的核心優勢就在于可以實作全車各個傳感器之間、中央處理器之間的大資料量通訊,攝像頭擷取的大量圖像視訊資料可通過以太網快速傳到 CPU 處理,并支援全車所有 ECU 更新,以及整車 OTA。

再加上小鵬 P7 搭載的高通 820A 車載晶片提供高性能的計算能力,使得小鵬 P7 有了更高的信号傳輸效率,而這,也是未來智能汽車朝向雲計算發展的核心之一。

差評君當年在看科幻片的時候,就曾經幻想過未來的汽車究竟能發展成什麼樣,可能會有一個像賈維斯那樣的智能助手,也可能是像《 更新 》裡那樣的完全自動駕駛。

你讨厭汽車中控屏嗎?

也許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在小鵬 P7 身上找到答案,在他們看來,螢幕不再隻是一個大型 MP4,而是一個連結汽車方方面面的接口;車不再是車,而是一個奔跑在路上的智能空間,軟體和硬體都可以成為傳達和接受資訊的媒介載體。

因為評判一輛車是否智能,并不在于它是否擁有螢幕,而是看它是否有 “ 懂你 ” 的體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