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印度成為香饽饽?多國政要下場拉攏莫迪,美國威逼利誘手段用盡

作者:國際法大視野

俄烏戰争爆發後,作為同時與俄羅斯和西方有着密切往來的國家,印度成為了各方拉攏的香饽饽,最近甚至上演了多國政要密集到訪印度的奇景。3月31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抵達印度首都新德裡,開始了為期兩天的通路行程。就在他到來前不久,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達利普·辛格、荷蘭國家安全顧問以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都對印度展開了正式通路。

印度成為香饽饽?多國政要下場拉攏莫迪,美國威逼利誘手段用盡

對于拉夫羅夫的到訪,美國商務部長“深感失望”,并喊話印度“站在曆史正确的一邊”,澳洲貿易部長也隔空向印度表示:“民主國家”應該團結在一起。可以看到,除了日本尚未對印度發聲外,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的其他兩個成員國美國與澳洲正在對印度的立場感到不安。

其實在俄烏戰争還未開始的時候,美國就已經因為新德裡方面采購俄羅斯的S400防空飛彈系統,而對印度發出了警告,雙方原本較為密切的關系已經出現隔閡。果不其然,在俄烏戰争開始之後,印度并未響應美國制裁俄羅斯的要求,也沒有對俄羅斯進行抨擊,反而加大了進口俄羅斯能源的力度,短短一個月時間内,印度無視美國的威逼利誘,先後從俄羅斯那裡進口了石油、煤炭和葵花籽油,莫迪對拜登可謂軟硬不吃。

印度成為香饽饽?多國政要下場拉攏莫迪,美國威逼利誘手段用盡

在俄烏戰争開始的時候,各國都忙着從烏克蘭撤僑,印度正是其中之一。然而,印度留學生在試圖撤離烏克蘭的時候受到了非常不好的待遇,部分學生還遭到烏克蘭人的毆打。這些消息一經傳入印度國内,就引發了印度國民的衆怒,支援俄羅斯、譴責烏克蘭的呼聲也從此開始興起。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印度反對黨就開始借助對烏克蘭留學生事件為自己造勢,莫迪的總理之位受到了不小的沖擊。

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莫迪向烏克蘭接壤的四個國家分别派遣部長級特使,組織烏克蘭境内滞留的印度公民撤離這紛争之地,但終究遠水救不了近火,他們無法對烏克蘭境内發生的事造成什麼影響,印度留學生遭到歧視對待的事件仍然時有發生。就在此時,俄羅斯國防部公開表示俄軍将設法安全撤離這些滞留在烏克蘭的印度人,并經由俄羅斯送回印度。面對這種幾乎是明晃晃帶有示好性質的行為,莫迪自然會投桃報李,發動輿論力量為俄羅斯提供輿論支援。事實上,在西方輿論機構的圍剿下,印方的支援對于俄羅斯來說也能算是雪中送炭,雙方在這樣的互動中互相賣了個好。

印度成為香饽饽?多國政要下場拉攏莫迪,美國威逼利誘手段用盡

印度選擇支援俄羅斯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印度的國防體系深受俄羅斯的影響,大部分的武器裝備和零部件需要從俄羅斯采購,如果得罪了俄羅斯,印度的軍事力量可能會因缺乏後續維護和補給直接變成半殘。是以,既然莫迪已經在輿論的壓力下不能繼續置身事外,那就隻能在能源貿易方面支援俄羅斯,賣給俄羅斯一個更大的人情。事實上,在之後與俄羅斯的能源貿易中,印度獲得的好處已經證明這次政治冒險還是比較值得的。

值得一提的是,當印度政府确定輿論基調是支援俄羅斯的時候,印度在輿論戰方面表現出了非常強勁的戰鬥力。在美國大力控制輿論,快速删除網上對俄羅斯有利評論的時候,印度網民頂着美國的輿論操縱硬生生将支援俄羅斯的話題擡到了谷歌熱搜榜第一的位置,戰鬥力之強悍可見一斑。在前幾天,印度的一名主持人也在節目中對美國的雙标進行了有力的駁斥:“固然俄羅斯在這場戰争中算不得什麼非常正面的角色,但也輪不到美國去批評,美國自身都可以說是惡貫滿盈,根本沒資格評判别人。”

印度成為香饽饽?多國政要下場拉攏莫迪,美國威逼利誘手段用盡

俄羅斯對印度在輿論上支援的回應,正是超優惠的石油價格。據知情人士透露,俄羅斯将以俄烏沖突爆發前石油價格為基準,每桶再額外優惠35美元的價格向印度出售石油。如果按照2月23日WTI原油每桶92.3美元的價格來算,印度将能夠以每桶57.3美元的價格購買至少1500萬桶的原油。将3月31日原油102.4美元一桶的價格與57.3美元一桶的價格相對比,印度現在購進俄羅斯原油相當于每桶都省了45.1美元。而如果按照1500萬桶的購買量來計算的話,印度在這一單石油貿易中總共能夠節省6億7千650萬美元。

更重要的是印度與俄羅斯的原油貿易現在不再使用美元結算,而是直接使用盧布甚至是印度的盧比來結算。這一過程對于中國來說也有意外之喜,因為無論是盧布還是盧比在國際金融市場中都不夠穩定,是以雙方正在考慮引入第三種貨币作為匯率浮動的基準,而這種貨币正是人民币。一旦印俄兩國完成指定結算機制,這兩個國家不僅可以繞開SWIFT結算系統,避免交易情況受到監控,還能夠節省外彙,更能夠提升人民币在國際上的地位。

印度成為香饽饽?多國政要下場拉攏莫迪,美國威逼利誘手段用盡

當然,面對仍未停止的印俄貿易,美國也是給出了制裁警告的。不過印度既然自認為是有聲有色的大國,而且之前也頂着美國的制裁威脅繼續采購俄羅斯武器裝備,自然也不會輕易向美國屈服。莫迪也很清楚,美國的印太戰略少不了印度的合作,是以美國也不敢輕易跟印度“撕破臉”,那麼印度自然是有便宜就使勁占了。

在這種情況下,拜登政府就顯得很尴尬,如果放任印度與俄羅斯保持貿易往來,其他國家可能會效仿,讓美國的制裁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将印度“殺雞儆猴”,那麼等于将印度這個“潛力股”推給了俄羅斯,美印關系完全破裂,美國的損失同樣巨大,眼下莫迪已經抓緊了拜登左右為難的弱點,這場俄烏戰争可能令印度受益匪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