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缂繡裡的山水人物,台北故宮新展“镂繪集錦”

缂絲和刺繡在大陸都有着悠久的曆史,随着技巧愈成熟,缂繡漸成為一種藝術欣賞。台北故宮博物院院藏缂繡作品品質具精,澎湃新聞獲悉,4月2日,“镂繪集錦──缂繡山水人物特展”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出,呈現宋至清代三十餘件缂絲精品,其中宋缂絲《仙山樓閣》冊為國寶文物。

據介紹,此次展覽一方面從山水、人物等内容、物象的布局配置及技法,說明缂絲與刺繡工藝的特色及技藝之妙;另一方面,又從宋元明以來工藝家的創作,闡釋作品的時代風格與藝術成就,展現缂繡多元面向。

缂絲以簡單的平紋木機,采通經斷緯織造。先将紋樣描繪在經面上,依畫稿所需的各色絲線,分别裝進梭槽中,按圖案設計,來回穿梭于圖形的經線之間,周圍留下鋸齒狀的空隙,是以缂絲又稱為“刻絲”,是“無中生有”的工藝。刺繡則在已有的地組織,如:絹、绫、綢、緞等絲織品上,鈎描花紋圖案,再以針引線,将圖案繡出,可喻為“錦上添花”之作。

缂絲和刺繡都有着悠久的曆史,随着技巧愈成熟,缂繡成為一種藝術欣賞,尤其是宋代(960—1279)。工藝家常從繪畫中尋找靈感,轉向摹名人書畫,不論是花鳥、山水、佛道或故事作品,内容豐富,重制畫作豐富多彩的風貌,甚至在細節的變化,更超越繪畫,展現非凡的藝術境界。

台北故宮博物院院藏缂繡作品品質具精,此次集結山水及人物等相關題材展出,規劃“山水清音”“佛道人物”“故事人物”及“名家名作”等主題。一方面從山水、人物等内容、物象的布局配置及技法,說明缂絲與刺繡工藝的特色及技藝之妙;另一方面,又從宋元明以來工藝家的創作,闡釋作品的時代風格與藝術成就,展現缂繡多元面向,觀衆賞覽之際,領略缂繡工藝之美。

山水清音

早期的缂繡,僅見殘迹碎片,以實用及裝飾性質為主。宋之後,缂繡作品與當時風俗、宗教信仰及時代畫風有密切關系,尤其宋徽宗(1082—1135)在宮廷設繡畫專科,區分為山水、樓閣、人物、花鳥等,漸漸變成藝術珍藏品。元明以後缂繡猶如繪畫,各具特色。缂繡工藝家,将絲線轉化為丹青,以針或梭代筆,構圖新奇,設色更别出心裁,高山巍巍,流水潺潺,或登山臨水遊覽,擘畫出不亞于繪畫的山水作品。

傳 宋 《沈子蕃缂絲秋山詩意》軸

缂繡裡的山水人物,台北故宮新展“镂繪集錦”

傳 宋 《沈子蕃缂絲秋山詩意》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面采一河兩岸構圖,前景臨水山崖亭閣中有士人臨窗外望,樣式較近元代以後的山水,實作時間或可再議。台北故宮博物院院所藏缂絲山水作品共計三件,《宋沈子蕃缂絲山水》構圖同此軸此而設色有别,《宋缂絲山水》則位置左右相反。

此作設色溫潤,物象結構也較為清晰,充分表現織工的技巧,應是較早成品。

傳 宋 《缂絲山水》軸

缂繡裡的山水人物,台北故宮新展“镂繪集錦”

傳 宋 《缂絲山水》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作的内容與《宋沈子蕃缂絲秋山詩意》相同,但位置卻左右相反,顯示出缂絲的最大特色,也就是表裡相同,二面皆可為畫幅的典型例子。

此作設色較為明亮活潑。刻工可能不懂畫藝,似摹仿沈子蕃作緯線編織之方向而刻織出形像,山水部份有扭曲之狀。色調的轉換上比較突然,緯線色彩出現不和諧感,織紋松散平軟。人物的臉部、篷舟、樹葉及部份樹幹輪廓則有墨筆鈎添。

宋 《缂絲海屋添籌》軸

缂繡裡的山水人物,台北故宮新展“镂繪集錦”

宋 《缂絲海屋添籌》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缂織蓬萊仙島,有雕飾華麗的樓台,仙鶴飛翔于天空,是為神仙居住地。畫面雖小,但刻工及用色極為精彩。山石、樓閣、人物、動、植物皆為圖案化,作風天真而富拙趣,山石及人物破損部份,以筆添補。

據《東坡志林》:“有三老人相遇問年。一曰:‘海水變桑田,吾辄下一籌。迩來吾籌已滿十間屋。’”是以“海屋添籌”便拿來用作祝壽之辭。詩塘有元代虞集(1272—1348)至正甲申(1344)題跋。

清 孔憲培妻于氏 《恭繡禦制萬年枝上日初長詩意》軸

缂繡裡的山水人物,台北故宮新展“镂繪集錦”

清 孔憲培妻于氏 《恭繡禦制萬年枝上日初長詩意》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素色绫上以五彩線繡畫,亭台樓閣,太陽高挂,雲煙缭繞,芝蘭、松竹植于四周。中景平台有一個幹支儀,是古代用來标記時間與空間的工具和符号,點出畫名詩意。此作繡法獨特,輪廓和輪廓之間,以水路留白,層次分明且立體。通幅用色明亮富麗,絲光耀眼奪目,繡技精工,為清乾隆朝(1736—1795)精品。

孔憲培(1756—1793),孔子七十二代孫,其妻于氏精于刺繡,生卒年不詳。

佛道人物

缂繡,制作過程細密艱難,技法又極富藝術性,織工繡手需具高度熟練技巧和藝術修養,加上華美絲線,配線更具巧思,色彩妍麗,作品甚受喜愛。在南宋時期,佛教、道教宗教題材亦逐漸加入缂繡制作的行列,宋代佛與菩薩造像傾向世俗化,平易近人,塑像既莊嚴沉穩,又富人世情感,創造出秀婉典雅的風貌。是以,以佛道人物為内容,題材多元豐富,從場面浩大的說法圖,到八仙拱壽等世俗題材,皆能彰顯虔敬的信仰,又能祈願吉祥安康,是祝壽或饋贈的絕佳禮品。

宋 缂絲寶生如來 軸

缂繡裡的山水人物,台北故宮新展“镂繪集錦”

宋 缂絲寶生如來 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作以織錦技法制成,與習見的缂絲技法不同,有部分紋樣已經磨損,但仍儲存完整深藍色底錦。緯線仍保有金線痕迹,推測應該運用不少織金手法。

寶生如來,是佛教五方佛中南方如來,一般右手仰掌施願、左手持衣角作與願印,身體多呈黃色,座騎為寶馬。此尊像坐在蓮台須彌座,背光兩側有金翅鳥、龍女、大象、飛馬、魔羯魚等動物法相裝飾,與十四、十五世紀造像有關。

清 繡畢沅書禦制十六羅漢贊 冊

缂繡裡的山水人物,台北故宮新展“镂繪集錦”

清 《繡畢沅書禦制十六羅漢贊》冊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1736—1795)南巡杭州在西湖聖因寺見到了貫休十六羅漢像後,研究各種資料,并重新審定排序名稱,其後常以此為基本素材,在不同的材質上進行複制。此冊亦借由織繡等技法來重制,人物衣紋及發須,皆平繡後,以金線色線盤繡,技法别具匠心。人物面容、樹幹及石皆繡後以色筆添畫染色而成。用色鮮麗,具豐富的視覺效果。

畢沅書對幅篆書。畢沅(1730-1797)乾隆進士,官至湖廣總督。

故事人物

明清時代,不少缂繡以工作坊的形式經營制造,為迎合市場需求,出現許多人物故事題材,有驚心動迫的傳奇典故或是扣人心弦的風俗戲曲等,圖案也多為喜慶、長壽、吉祥等,揉合譜寫,重制動人的情節。此次展出的題材,有“謝安賭墅”“老子騎牛”“呂布戲貂婵”等,皆是耳熟能詳的故事,以色彩豐富的缂絲刺繡來呈現,更引人入勝。

無款 呂布戲貂婵八角平金納紗

缂繡裡的山水人物,台北故宮新展“镂繪集錦”

無款 《呂布戲貂婵八角平金納紗》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面為三國演義貂蟬獻美人計故事,董卓(?—192)在東漢末年挾天子幹政,司徒王允(137—192)利用美女貂蟬,計誘董卓與呂布義父子反目,成功策反呂布殺董卓,此為呂布與貂蟬私會于鳳儀亭場景。

以納紗平金繡出,納紗是蘇繡的技法之一,納即是密密縫綴,密集排列,以紗、麻為主,彩絲繡滿紋樣,四周留有紗地,針法規律勻整。此幅衣紋線條及邊飾花卉以平金繡盤出,繡品光亮、平勻齊整,具有富麗輝煌的裝飾效果。

名家名作

缂絲刺繡皆需長時間的織作、繡制與淬煉,才能成就卓越的藝術品,但過程中少有工藝家留名,揚名于世的藝術家更少。現今可見作品上留有名字的,有沈子蕃、朱克柔等宋代工藝名匠,明代則以顧名世家族的顧繡最聞名。另外,許多巨作未能留有名家款印,卻能代表時代風格及藝術品味,成就名家名作典範。

元 缂絲吉祥喜金剛 軸

缂繡裡的山水人物,台北故宮新展“镂繪集錦”

元 《缂絲吉祥喜金剛》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吉祥喜金剛是密教五大金剛之一,守護修密行者的本尊,膚色深藍,赤裸上身,腰系虎皮裙,手執金剛長杖,配戴降魔人頭璎珞,八面十六臂四足,以左站立的姿态,踏住四魔波旬,立于蓮華座上。織工精密,為少見之元缂絲佛像精品。

此作曾經清宮改裝,原作可能是長方形唐卡,入藏後或因殘破而裁裝成現狀。南宋以來,西藏與西夏即向杭州等地訂制缂繡佛像。風格古樸,背光造型與元代後期佛經版畫有關,推測為十四世紀工藝。

傳 宋 缂繡開泰圖 軸

缂繡裡的山水人物,台北故宮新展“镂繪集錦”

傳 宋 《缂繡開泰圖》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原題“缂繡開泰圖”,但細觀技法實與缂絲有别,并非一般缂織鋸齒狀空隙,系采纏紗針法繡成。全作主要以纏紗繡制,質地适宜,所費精力也十分可觀,加上尺幅巨大,更是非比尋常之制作。

一位身着蒙古服飾孩童騎羊回望,另有兩位童子與其他八隻羊共同組成諧音“九羊開泰”之吉祥寓意,與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織品〈迎春圖〉恰可成組。幅中各式植物造型華麗,繡法出衆,為元明之際佳作,或與蒙元皇家織造成就有關。

宋 缂絲 仙山樓閣 冊

缂繡裡的山水人物,台北故宮新展“镂繪集錦”

宋 缂絲 《仙山樓閣》冊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缂織青綠山水樓閣,前景山石層疊,奇花異樹穿插掩映,猴鳥活躍其間。樓閣矗立山巒幽谷中,天空布滿各式雲彩,白鶴、彩鳳飛翔,仙氣缥缈。此幅采對稱式構圖,物象較為圖案化,運用各種缂絲技法,線上條轉折上,表現十分靈活。

除觀賞用途之外,缂絲另一重要用途是作為書畫包首,即裝裱于手卷起首處之背面。書畫依其類别,所用包首織物各不相同。缂絲仙山樓閣即為其中一類,從本作可推想當時情境。

宋 朱克柔 缂絲鹡鸰 冊

缂繡裡的山水人物,台北故宮新展“镂繪集錦”

宋 朱克柔 《缂絲鹡鸰》冊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淺褐色地織鹡鸰一隻,立于河流中心石上,注視着夾在石縫中的蝦子,蝴蝶飛舞空中。織手以“長短戗”的伸展變化制造暈色效果,鹡鸰多層次的羽色,及蝦子腹部透明的亮度,皆表現得淋漓盡緻。

此幅織有“朱克柔印”。朱克柔或為朱剛,據明人題識,乃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活動于南宋高宗(1127—1162在位)時期,以女紅行世。是以後人多推崇為難得之宋代女性缂絲名家,然傳世朱克柔作品面貌不一,風格殊異,可能為托名之作。

展覽名稱:镂繪集錦──缂繡山水人物特展

展覽地點:台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展期:2022年4月2日—6月26日

附:展覽清單

宋 沈子蕃缂絲秋山詩意 軸

宋 缂絲山水 軸

宋 缂絲海屋添籌

宋 缂絲溪亭消夏 軸

明 缂絲戲嬰圖 軸

清 孔憲培妻于氏 恭繡禦制萬年枝上日初長詩意 軸

清 乾隆繡雲山樓閣 軸

無款 線繡山水四屏之一 軸

宋 缂絲佛像 軸

宋 缂絲寶生如來

清 長生佛會圖

清 缂絲群仙慶壽圖

清 無名氏繡三星圖 軸

清 繡線西湖圖 冊 三潭印月冊

清 繡畢沅書禦制十六羅漢贊 冊 阿迎阿機達尊者冊

清 線繡梵方圓成 冊 驅魔衛乘冊

清 繡佛齋羅漢 冊 羅漢一;羅漢二冊

宋 繡芝僊祝壽圖 軸

宋 缂絲謝安賭墅圖 軸

宋 缂絲青牛老子圖 軸

明 缂絲竹杖化龍圖 軸

清 缂絲武王受丹書圖 軸

清 缂絲李靖遇虬髯公圖 軸

清 繡線瑤池上壽圖 軸

呂布戲貂婵八角平金納紗

宋 沈子蕃缂絲山水 軸

宋 缂絲群仙拱壽圖 軸

明 吳圻缂絲沈周蟠桃仙 軸

宋 缂繡開泰圖 軸

宋 繡鹹池浴日圖 軸

宋 繡大士像 軸

清 裘王氏繡線達摩面壁像 軸

镂繪集錦 冊 仙山樓閣

镂繪集錦 冊 鹡鸰

(本文整理自台北故宮博物院相關展覽資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