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巨同艾: 上千群眾悼英靈

巨同艾: 上千群眾悼英靈

清明節學生祭掃烈士墓

上千群眾悼英靈

——憶一九四六年清明節

作者 | 巨同艾

1946年農曆三月十四日,是盤陽解放後的第一個清明節。那日,天陰沉沉的,細雨飄向綠野,灑滿山崗。

透過朦胧的雨絲,位于辛寨街道南博崖村東烈士墓地後的土崖上,瀑布似的迎春花枝條,綴成了一幅金黃色的屏障,在微風中搖曳着,像是在哭泣、哀思。墓前那一株株高大的毛白楊則昂首挺立,象征着“壯士一去不複還”的獻身精神。

烈士墓前的空地上,紅旗招展,鑼鼓喧天,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在上空回蕩。正面是列隊整齊、手持紅纓槍的兒童團員;東側是從各地集結來的機關幹部;西側是剛從工廠趕來的勞工;外圍則被四鄉前來的農民朋友圍了個水洩不通。人群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們有的手捧鮮花,有的手擎花圈,有的手持挽幛,黑壓壓的人群圍攏在烈士墓周圍,就連高高的土崖之上也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

最惹人注目的要數墓前那12台大食盒。一群腰系青布巾、頭戴舊氈帽的農民,打開食盒,從中取出碗筷、盤碟,供上果品、點心、肉魚和水酒,本村裡的老太太還端來了熱氣騰騰的水餃。他們像對待自己故去的親人那樣,将食物供祭在先烈墓前。接下來給烈士們焚香,燒紙,奠酒,磕頭。這些人一邊祭拜,一邊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着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親人們有的被活埋,有的被砍頭,有的兒媳被強暴,有的小孫子被丢進火堆活活燒死······字字血,聲聲淚,使在場的人們仿佛看到了具具血屍,累累白骨,好像聽到了孩子的哭聲、婦女的喊叫、冤魂的呻吟。

巨同艾: 上千群眾悼英靈

接下來是一位老前輩,向人們講述了在那血雨腥風的歲月裡,9位烈士獻身革命,捐軀盤陽的動人事迹。這些可親可敬的勇士,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抛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着殊死搏鬥,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赢得了盤陽的解放,把鮮血換來的和平與安甯送給了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

英烈們一樁樁、一件件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震撼着每個人的心靈。大家仿佛看到了八路軍指戰員冒着硝煙炮火,跨壕溝、越圍牆、炸炮樓,與日僞軍短兵相接,斷臂折股亦拼命向前的激戰時刻;仿佛看到了各界群衆紛紛組織起來,送給養、扛彈箱、擡擔架、押俘虜,支援軍隊打勝仗的場景。

這時,一位學生代表走上前台,言辭激昂:過去,人民遭受侵略者的殘酷暴行,血染江河,這是落後釀成的悲劇。帶血的曆史不能忘記,我們決心踏着先烈的血迹,用自己的一腔熱血,去創造光輝的明天!頓時,人群中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細雨還在飄灑着,透過晶瑩的水珠,一束束鮮花在烈士墓前随風飄動。前來祭悼先烈的人們啊,久久不願離去。

巨同艾: 上千群眾悼英靈

巨同艾,辛寨街道一退休教師,平時喜歡寫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