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居》擁有底層思維的馮曉琴,她的逆襲警醒了每一個用力過猛的女人

人生總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希望我的文字能夠溫暖你的心。記得點選“關注”我哦!

《心居》擁有底層思維的馮曉琴,她的逆襲警醒了每一個用力過猛的女人

馮曉琴不是十足的壞人,也不算十足的好人。

她隻是一個習慣用底層思維去思考的女人。

精明

一個外來妹,成為上海的媳婦,她是很精明的。

未婚先孕,嫁給顧磊,在上海站穩腳跟,輕松實作了很多底層女人的夢想。

老實的顧磊成了馮曉琴的跳闆,還要被她繼續利用。

算計

憑着馮曉琴自己的努力是很難在上海買到房子的,可是買房子才是馮曉琴的終極夢想。

作為家庭主婦,馮曉琴為家庭付出很多,這些付出在馮曉琴心裡都是有數的,她可以用這些付出來求得顧家人的金錢。

逼着顧磊向姐姐和爸爸借錢,是馮曉琴利用顧家人完成自己夢想的謀算。

8年家庭主婦,盡心盡力為一家三代付出,她是有所圖的。

《心居》擁有底層思維的馮曉琴,她的逆襲警醒了每一個用力過猛的女人

瞎忙

馮曉琴是個很要強的女人,她希望自己能在上海買房,把爸爸媽媽和弟弟接過來,在上海安家,徹底成為一個上海人,完成階層的跨越。

是以,她逼迫顧磊一次次去考财會證,為自己的目标出一點力。

逼着顧磊向家人借錢,想通過别人的努力來實作自己的夢想。

她的一次次努力,讓夢想變成了空中樓閣,也成了白費力氣,也就是所謂的瞎忙。

最終還讓自己失去了顧磊,成為了寡婦,在顧家的日子變得更加艱難。

自私

馮曉琴是自私的,這也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底層思維。

她習慣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借錢,買房,考财會證,這些都是馮曉琴自己的想法,顧磊壓根沒有這樣的想法。

《心居》擁有底層思維的馮曉琴,她的逆襲警醒了每一個用力過猛的女人

顧磊在姐姐這裡借錢時,顧清俞早已經看穿了馮曉琴的想法,說自己要買房。

而在馮曉琴得知顧清俞放棄買房時,又親自跑去向顧清俞借錢,一借就是100萬。

一個靠借錢買房的女人,她的内心想的都是自己,更沒有什麼邊界感。

在底層社會,很多人是沒有邊界感的。

婆婆可以為了省空調費住在兒媳的房間,馮曉琴也可以讓妹妹幾年如一日的住在顧家。

像這樣的事情太多了,馮曉琴拼命讨好顧家,在顧家當牛做馬,她覺得她做了保姆的工作,别人就應該拿出大把錢替她買房。

說白了這就是自私,一切都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标而強加給别人的“恩惠”。

顧家是什麼家庭?顧清俞又是什麼人?

他們不傻,這些底層思維他們都懂。

《心居》擁有底層思維的馮曉琴,她的逆襲警醒了每一個用力過猛的女人

很多人說顧清俞防着馮曉琴,其實不但顧清俞,就是顧老太太和顧士宏他們也防着馮曉琴,這是馮曉琴自作自受,怨不得别人。

顧磊死後,馮曉琴曾和顧清俞歇斯底裡的吵過一架,這是她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挫敗感。

馮曉琴就像一個用力過猛的女人一樣,她把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最終的失望是難免的。

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小秦氏的一生就是這樣的,她把希望寄托在丈夫,兒子身上,随着希望一次次落空,她最終也陷入火海,抑郁而終。

馮曉琴的逆襲

顧磊死後,馮曉琴漸漸活明白了。

她知道得靠自己的能力來養活兒子了,于是她送外賣,并在工作中開始關心孤寡老人。

她的思想發生了轉變。

《心居》擁有底層思維的馮曉琴,她的逆襲警醒了每一個用力過猛的女人

以前一心撲在買房上,當這個願望破滅之後,她竟然發現還有一群比她還慘的孤寡老人,她開始有了同理心。

尋找展翔的幫助建立養老院,雖然她很弱小,但是她努力而上進的形象确實很動人。

國中畢業的她開始上網查資料,寫項目計劃書,去街頭了解老人的心理,她的執行力很棒。

以前她把自己的執行力都用在了顧磊身上,現在她給自己加足了馬力。

随着養老院建起來,她把一切事物安排的井井有條,甚至還自己學習了财務知識,後來也得到一位富二代的青睐。

一個有房有車,有工作的經濟适用男擺在馮曉琴面前,如果是二十多歲的年齡,她一定眼都不眨的嫁給他。

可是三十多歲的她,經過了買房風波,經過顧磊去世,也經過自己工作和創業的艱辛,她轉變了思想。

她也嘗到了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并一點點完成的甜頭,她的“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底層思維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她的要求變高了,她希望遇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夫妻。

從馮曉琴一出場來看,我覺得此刻的馮曉琴最有魅力。

她不着急嫁人,也不着急買房,她踏踏實實一步步走自己的路,雖然顧家的防備還在,但她認清了自己的方向。

她的方向是靠自己的能力掙錢買房,好好把小老虎養大,馮大年的生活也在她的考慮之内,但她要一步步來。

因為有了前車之鑒,她也明白了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心居》擁有底層思維的馮曉琴,她的逆襲警醒了每一個用力過猛的女人

是以,現在的馮曉琴正在一步步蛻變。

這是不是像我們生活中大多數人?

有了生活的磨砺,不再異想天開,也不再白日做夢。

可是,我又覺得馮曉琴比我們很多人聰明,她能醒悟過來,可生活中很多人依然沒有這樣的醒悟。

他們自私,格局小,渴望依靠别人去改變什麼,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中耗費自己的心力,活得委屈,斤斤計較,把心情搞得一團糟。

這樣的生活本可以改變,隻因為他們渴望有利可圖,喜歡占點小便宜,才日複一日的重複着這樣的生活不去改變。

最終耽誤了青春,虛度了年華。

馮曉琴的逆襲給他們提了醒,生活本來就是自己過給自己的,三十多歲别再渴望從他人身上得到什麼,要懂得從自己身上得到想要的。

别人給的東西都标好了價格,隻有自己給的東西才比對了自己的努力,别空想,一步步努力,比一步登天簡單多了。

(本文圖檔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您的轉發、點贊、留言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