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孟晚舟當選輪值董事長,華為開始“新老交班”

孟晚舟當選輪值董事長,華為開始“新老交班”

文|趙豔秋 周路平

編|王飛飛

4月1日晚11點,數智前線注意到華為官網更新了管理層的職位。孟晚舟當選為華為輪值董事長,而原輪值董事長郭平卸任,轉而擔任監事會主席。3月28日,孟晚舟出現在華為集團年度财報會上,這是她去年回國後的首次官方露面,而與她共同出席的正是郭平。

孟晚舟職位變動的消息,已于當天傍晚在公司内部流傳。

孟晚舟當選輪值董事長,華為開始“新老交班”

對于這次變更,有華為員工告訴數智前線,因為是在夜裡“悄悄進行的,還未看到公告或者檔案,公司内部很多員工還都不知道。”

對于孟晚舟職位的變化,部分員工表示,并不吃驚。但孟晚舟會不會成為接班人?幾位員工稱,孟晚舟雖然有很好的财經背景,但短闆也非常明顯,沒做過技術和市場工作,而在華為,公司天天強調的是以“客戶為中心”。

“可能未來會做到董事長的位置。”一位員工對數智前線猜測,華為公司董事長現為梁華,此前,他曾是華為的CFO,2011年他卸任華為CFO後,由孟晚舟接任。

孟晚舟當選輪值董事長,華為開始“新老交班”

華為官網上,董事會前四位

發生變動的不僅僅是孟晚舟

不過,華為董事會目前主持工作的還是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孟晚舟最早一個輪值期需要到2023年4月1日。

根據華為官網介紹,華為在治理層實行集體上司,董事會是公司戰略、經營管理和客戶滿意度的最高責任機構。董事會及董事會常務委員會由輪值董事長主持,輪值董事長在當值期間是公司最高管理者,輪值董事長的輪值期為六個月。

除了孟晚舟和郭平,還有四位華為高層在董事會的職位也發生了變動,他們離開董事會,進入監事會。根據華為官網介紹,監事會也稱公司監察委員會,是公司的監督機關,與董事會并列,相當于政治中三權分立的司法部分,對公司的決策進行監督。監事會對股東會負責,并向其報告。監事會由監事組成,不同國家的公司法有具體規定。

有華為員工告訴數智前線,在公司内部,對于大多數普通員工來說,董事會更引人注意,但不太了解監事會的作用。這次變更,在一些基層員工看來,更像是與任正非一起創業時期的“元老”或者老人進入監事會,為公司“保駕護航”,也有管理團隊新老交替的意思。

其中發生變動的一位是丁耘。在2022年3月28日釋出的華為财報中,丁耘還是常務董事,也是華為營運商BG的總裁。但在華為官網公布的最新名單裡,丁耘已經不是華為董事,而是監事會副主席。

其次是負責公共與政府事務部的陳黎芳,也不再是華為董事,轉而擔任華為的常務監事。

另外兩位不再擔任華為集團董事的是企業BG總裁彭中陽和負責集團采購的姚福海,兩人都轉而擔任監事。

而除了上述四位,華為候補董事李建國和彭博則已經轉正,進入董事會大名單。彭博目前是華為公共及政府事務部副總裁,李建國是華為制造部總裁。

随着孟晚舟當選為輪值董事長以及幾位董事會成員的加入,華為管理層也開始進行新老更替。隻是,關于孟晚舟是否會成為任正非接班人的讨論再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21歲進入華為,孟晚舟被稱“待人溫和”

孟晚舟1972年出生于四川,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長女。

上世紀90年代,孟晚舟進入華為時,華為還是一家小公司。根據媒體的報道,她和另外三個女孩承擔了總機轉接和檔案列印等工作。1997年,孟曉舟到華中理工大學讀碩士。

任正非曾公開談及對子女的虧欠。“其實我這輩子很對不起小孩,我大的兩個小孩(孟晚舟與任平),在他們小時候,我就當兵去了,11個月才能回一次家。我回家的時候,他們白天上學,晚上做作業,然後睡覺,第二天一早又上學去了。其實我們沒有什麼溝通,沒有建立起什麼感情。……其實小孩們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自己對自己要求很高。”

1998年,孟晚舟回到了華為,進入财務部門,開啟了她在職場生涯的主航道。在其後10多年中,她前後擔任公司财務部門的幾個進階職位,直至2011年4月,華為上任CFO梁華卸任,孟晚舟正式出任華為常務董事兼首席财務官(CFO)。

在此期間,随着華為業務在全球市場發展,孟晚舟負責建立華為全球統一的财務組織,也主導了華為全球賬務系統的統一化和标準化的工作。而在與IBM進行的華為财務變革的項目中,孟晚舟力主IBM海外專家親手帶華為員工,要“原汁原味”的海外經驗。

孟晚舟在此期間,曾經到北大、清華演講招募人才,也參加了一些海外活動,但總體頗為低調。

孟晚舟當選輪值董事長,華為開始“新老交班”

2016年,孟晚舟在北大演講

一向低調的孟晚舟是在2013年首次被集中曝光的。當時,身為華為CFO的孟晚舟第一次面對媒體,介紹了華為2012年的業績情況。參與媒體的感覺是,此前頗為神秘的她,“很随和平易,沒有架子”。

而一些與孟晚舟共過事的華為員工告訴數智前線,與華為一些管理者批評員工“不給面子,甚至不顧人格”不同,孟晚舟“待人溫和”,工作之餘會與員工聊天,“也有小女人的一面”。她的管理比較有溫情,也是以受到她所在财經線員工的喜愛。陳黎芳之前在面對媒體時也說,晚舟是一個充滿善意的人,一點點小事都樂意幫忙。

此前,孟晚舟在公司内部的着裝風格也以簡約舒适為主,“簡單的T恤和褲子”,與其現在時尚、正式的穿搭有一定差異。

2018年3月,孟晚舟升任副董事長兼首席财務官,但僅僅9個月後,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警方應美國要求,逮捕了赴阿根廷開會、在溫哥華轉機的孟晚舟,并在之後啟動了将孟晚舟引渡到美國的“引渡案”。孟晚舟被寄予信任和厚望。即便她在加拿大滞留期間,華為首席财務官的職位一直還屬于她,并沒有更換。而經過政府的不懈努力,孟晚舟最終于2021年9月傳回中國。

在今年3月28日華為2021年财報會議上,時隔四年再次出現在财報會上的孟晚舟稱自己回國6個月的感受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并且表示自己在努力學習和追趕祖國的快速發展。

華為早已是集體上司

出生于1944年的任正非今年已經78歲,如果不是美國打壓給公司造成生死存亡的困境,他可能也像同時期的張瑞敏等一樣,退居幕後或二線。而關于他的接班人一直是外界非常關心的問題。

在這次多輪的中外媒體采訪中,任正非也被屢次問及,并且多次否認兒女做接班人的傳言。

任正非曾在一封發給全員的郵件中,公開談及他對華為接班人的四點要求:

1、華為的接班人,除了視野、品格、意志要求以外,還要具備對價值的高瞻遠矚,和駕馭商業生态環境的能力;

2、華為的接班人,要具有全球市場格局的視野,交易、服務目标執行的能力;

3、以及對新技術與客戶需求的深刻了解,而且具有不固步自封的能力;

4、華為的接班人還必須有端到端對公司巨大數量的業務流、物流、資金流等,簡化管理的能力。

任正非也在接受采訪時坦言,雖然孟晚舟的橫向管理能力很強,但作為領袖要求的是縱向的突破能力:“要看得見十年、二十年以後的未來,對這種未來的洞察,一定是具有技術背景的人。沒有技術背景,他不能洞察十年、二十年後的東西。”

2019年2月18日,任正非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專訪時稱:“孟晚舟永生永世不可能做接班人,因為她沒有技術背景,我不能完全從父親的角度看兒女的發展軌迹。”

衆所周知,任正非除了兩個女兒,還有一個兒子任平,但他很早就離開了權力一線,在華為旗下的慧通公司任職。這個企業主要負責華為的差旅業務。但孟晚舟則活躍在華為的核心高管層裡。

不過,華為高層早已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運作體系。

在往年的華為财報裡,都會在第一頁專門寫明“誰控制華為”:

華為擁有完善的内部治理架構,實行獨立經營管理。持股員工選舉産生持股員工代表會,持股 員工代表會及其選舉産生的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對公司重大事項進行決策、管理和監督。

持股員工選舉産生115名持股員工代表,持股員工代表會選舉産生董事長和16名董事,董事會選 舉産生4名副董事長和3名常務董事,輪值董事長由3名副董事長擔任。

而公司董事會及董事會常務委員會由輪值董事長主持,輪值董事長在當值期間是公司最高領袖。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監督機構,代表股東行使監督權,其基本職權包括領袖管理、業務審視和戰略前瞻。

華為的董事長并不負責公司日常的管理,更像是榮譽職位,此前是孫亞芳擔任,現在是梁華。但除了董事長,華為還有一個輪值董事長的崗位(以前叫輪值CEO),由三位副董事長輪流擔任。

在任正非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文章中,他講述了華為輪值CEO的由來:大約2004年,美國顧問公司幫助我們設計公司組織結構時,認為華為還沒有中樞機構,不可思議。而且高層隻是空任命,也不運作,提出來要建立EMT(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任正非不願做EMT的主席,就開始了輪值主席制度,由八位上司輪流執政,每人半年。

任正非還表示,也許是這種無意中的輪值制度,平衡了公司各方面的沖突,使公司得以均衡成長。

“輪值的好處是,每個輪值者,在一段時間裡,擔負了公司COO的職責,不僅要處理日常事務,而且要為高層會議準備起草檔案,大大地鍛煉了他們。同時,輪值者不得不削小他的屁股,否則就達不到别人對他決議的擁護。這樣他就将他管轄的部門,帶入了全局利益的平衡,公司的山頭無意中在這幾年削平了。”

經過兩個循環,2011年,華為輪值制度演變為輪值CEO制度。輪值CEO由三名副董事長郭平、徐直軍、胡厚崑輪流擔任,輪值期依然是每人半年。任正非稱,這比将公司的成功系于一人,敗也是這一人的制度要好。

而在2018年,輪值CEO制度改為輪值董事長。之前的三位輪值CEO本身也是華為公司副董事長的職位,這次輪值制度“更新”後,還是郭平、徐直軍、胡厚崑三位副董事長來輪值,執行上沒有明顯變化。

而此次變動,是華為三位輪值管理者11年來的首次變動。

華為能保持這樣的治理結構,有個原因是其高管都是華為老員工,深受華為文化的影響和熏陶。目前,董事會大名單裡的13位董事,沒有一位是2000年以後入職的,很多都是陪任正非一起打江山的人。最晚的是1999年加入的彭博,在華為的工齡也達到了23年。

多年的共事讓他們形成了這樣的默契。或許,華為并不會再出現任正非這樣的靈魂人物,但任正非已經把公司的頂層制度已經設計得頗為完善。未來,無論孟晚舟是否會接班,華為都是一家集體上司的公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