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捉鬼敢死隊:靈魂釋放》前瞻:扮人扮鬼,随心所欲

*本文編譯自 IGN US 相關内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捉鬼敢死隊》衍生作品中那些獨特的服裝和角色,以及對經典台詞「Cross the streams」的引用,都能激起大家對這部電影的懷念,尤其是對于我這類人來說,畢竟《捉鬼敢死隊》是我年少時真正愛上的第一部電影。

但是,若要做出一部與衆不同的衍生作,就必須讓原作中那些荒誕不羁的内容能夠發揮出好的效果。畢竟正是這種荒誕造就了經典的棉花糖鬼「Stay Puft」,也讓裡頭不少台詞迸發出了強烈的喜劇效果。簡單來說,《捉鬼敢死隊》的衍生作品就必須好好利用這些小荒唐。

《捉鬼敢死隊:靈魂釋放》前瞻:扮人扮鬼,随心所欲

在《捉鬼敢死隊:靈魂釋放》中,我能感受到 Illfonic 有嘗試好好利用電影中那些滑稽核心,也讓這款四人合作遊戲成為了《捉鬼敢死隊》衍生作品中的佼佼者。

是以,我想以這種荒誕元素作為切入點,因為《捉鬼敢死隊:靈魂釋放》的捉鬼玩法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以我親身體驗為例,我與兩位開發人員一起在博物館這張地圖裡開始遊戲,隊伍裡還有一位 AI 隊友,要不是在語音交流中發現端倪,我甚至以為它就是個活人。

《捉鬼敢死隊:靈魂釋放》前瞻:扮人扮鬼,随心所欲

Illfonic 的另一位開發人員負責操控我們的敵方鬼怪,需要不停躲避我們的追捕,并最終占領整個博物館。我身上有質子背包和 PKE 計量器這種強力裝備,能夠随意切換,同時還可以在地上設定捉鬼陷阱,但如果用了之後忘記回收,下次再撞鬼的時候就沒辦法再用陷阱了。

在遊戲最開始的時候,我們隊伍裡的幾位成員分散在各個角落,然後就開始靠着我的靈體探測儀來探尋幽靈們的蹤迹。在展館裡漫步欣賞的遊客們正是幽靈們的目标,但他們最初還是十分冷靜的。我探索了許多地方,包括恐龍館、水生物館、咖啡館,還有一個專門用來展示珍貴遺迹和古董的場地,從樓下搜到樓上,甚至還跑到了頂層的天台,俯視着所有展館和樓梯。

《捉鬼敢死隊:靈魂釋放》前瞻:扮人扮鬼,随心所欲

各展物之間其實相隔非常近,是以即便我可以在其中任意穿梭,依然感覺整張地圖非常擁擠。各種花瓶、動物模型、保潔用品、桌椅等物品堆滿各個角落,這不僅讓場景顯得更加真實,也為我們的獵物提供了藏身之處,或者說是吓人的途徑。

我們一直在找尋的幽靈也的确是這麼幹的。随着場面逐漸混亂起來,靈體探測儀也在瘋狂提示,但并非每次提示都意味着附近存在鬼怪。鬼可以「附身」在各個物體上,比如讓椅子飛起來穿越大半個房間,或引起其他滲人的靈異事件。此外,它還在守護着隐藏于博物館内的三個「裂隙」,我們想要獲勝的話,就必須用質子背包将裂隙全部破壞掉。隻要還剩一個裂隙,即便成功驅鬼,它也可以利用裂隙重生。反之,如果我們找到并破壞所有裂隙,幽靈就完蛋了。

《捉鬼敢死隊:靈魂釋放》前瞻:扮人扮鬼,随心所欲

但幽靈出現在這裡的目的可并不單純,它還帶着另外的使命 —— 吓跑人類。我在下一局遊戲裡就體驗了幽靈的玩法,由此發現,幽靈獲勝的方式就是把在地圖裡閑逛的所有人類都吓跑。平民都非常容易陷入恐慌,幽靈可以現身,可以讓東西懸空,是以吓唬人這一任務可以說是不在話下,更别提它還能直接攻擊人類。

好在幽靈的能力也是有限制的,它需要消耗自己的「靈質(ectoplasm)」才能使用出特殊能力,而在占領某個物體并持續一段時間後,靈質才能得以恢複,但這時候的幽靈處于最脆弱的狀态,比如我的一位對手就附在一個帶滾輪的拖把桶上,為了躲避我們的圍捕,他飛快地在場地上滑來滑去。

《捉鬼敢死隊:靈魂釋放》前瞻:扮人扮鬼,随心所欲

在遊戲的前半程裡,捉鬼其實隻是次要任務。因為隻要裂隙存在,幽靈就可以無限重生,是以我們當務之急是拿着靈體探測儀走遍整個博物館,尋找并破壞掉全部裂隙,同時盡力安撫遇到的每一位遊客。但幽靈也不會束手就擒,是以每當我們搗毀裂隙的時候,總會引發更加混亂的激戰。幽靈可以噴出黏液幹擾我們,也可以在背後偷偷關掉我們的質子背包。

質子背包是一種非常強的裝備,我們可以用它在短時間内束縛住幽靈,進而把它拖進陷阱裡去。但這些裝備的操作手感相當笨重,而且很難瞄準目标,不禁讓我回憶起電影裡的情形,我需要像電影主角們一樣努力把控才能命中幽靈,與此同時幽靈會在頭頂叽叽喳喳吵個不停,并且派出小鬼幹擾我們。

《捉鬼敢死隊:靈魂釋放》前瞻:扮人扮鬼,随心所欲

不過,捉鬼小隊好歹有四個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裂隙全被破壞,幽靈也無所遁形。我們的這位對手也一直沒閑着,它占領了幾乎半個博物館的區域,噴出的黏液全部糊在牆上,還不斷讓各種物品飄起來,飛來飛去,吓得遊客們全往門口跑。在我試玩的幾局遊戲裡,最後階段總是會以瘋狂告終,我們在博物館内全力奔跑追逐幽靈,在地圖上标出幽靈出沒的位置,然後在語音裡激動地大叫。

由于此時裂隙已經全被破壞,幽靈在這個階段已經拿我們沒辦法了,它唯一能做的隻有東躲西藏,用僅剩的能量吓跑最後幾位遊客(不僅被鬼吓,同時還要面對已經上頭了的捉鬼隊員)。

令我倍感自豪的是,在扮鬼的對局裡,雖然我的對手全是這款遊戲的開發者,但他們依然敵不過我,因為我把目之所及的東西全都附了個遍,到最後整個博物館看起來就像個黏糊糊的魔法展廳。

雖然我目前的遊戲體驗隻局限在一張地圖裡,捉鬼小隊成員們的外貌和能力也都沒發生變化,就連幽靈的能力也都一模一樣。但開發者對我透露道,目前内容隻是整部遊戲中很小的一部分,成品會包含更多地圖,鬼怪也會擁有更多的能力。

《捉鬼敢死隊:靈魂釋放》前瞻:扮人扮鬼,随心所欲

從《捉鬼敢死隊:靈魂釋放》中,我可以感受到 Illfonic 盡全力想要保證長久的可玩性和趣味性,讓玩家們能夠一直充滿歡樂地進行每一場對局,我個人非常期待能在正式版中體驗到更多樣的玩法。

雖然我的體驗很有限,但我看到了這款遊戲的巨大潛力,也是以有了更大的期望。每一場對局都讓我回想起《捉鬼敢死隊》電影中的情景,尤其是那場著名的圖書館鬧劇,捉鬼小隊慢悠悠地走過書架搜尋幽靈,最終卻以混亂和驚吓收場。

《捉鬼敢死隊:靈魂釋放》前瞻:扮人扮鬼,随心所欲

《捉鬼敢死隊:靈魂釋放》還從許多優秀同類作品汲取經驗,包括《恐鬼症》和任天堂的《路易吉洋樓》,把它們的優秀元素融合到一起,最終呈現出一款相當協調的作品。我非常期待和朋友們一起開黑的時候能盡情感受到混亂場面帶來的快樂,這也是我喜愛《捉鬼敢死隊》的理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