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玑8100遊戲實測“奇襲”新骁龍8,這是能效比的勝利

作為聯發科2022年度的全新輕旗艦産品,天玑8100自釋出以來就吸引了諸多關注。

一方面,作為整個2022年度手機行業首款真正的全新輕旗艦5G SoC,天玑8100本身的架構就亮點頗多。台積電5nm制程、高主頻的“四大四小”CPU設計,再加上最新一代的Mali-G610 MC6圖形處理器,這些都讓外界對天玑8100的能效表現産生了很高的期待。

天玑8100遊戲實測“奇襲”新骁龍8,這是能效比的勝利

另一方面,根據我們三易生活此前的實測資料顯示,天玑8100的很多理論性能表現也遠超預期。比如它的CPU多核成績已經完全碾壓了去年的一衆頂級旗艦,甚至堪稱今年到目前為止的行業第二高分。更不要說它的GPU在重負載場景下能跑出與去年頂級旗艦一緻的理論成績,也讓人不禁對于聯發科的GPU“堆料”程度刮目相看。

面對這樣的天玑8100,我們也不禁産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将它直接拿來與骁龍8 Gen1進行遊戲流暢度的比拼,是否又會帶來驚喜呢?

遊戲實測:天玑8100輕負載打平,重負載“奇襲”成功

說幹就幹,我們找來了今年最具代表性的天玑8100機型Redmi K50作為測試對象,同時為其“搭配”了一款目前較為常見的骁龍8 Gen1機型作為對手。

天玑8100遊戲實測“奇襲”新骁龍8,這是能效比的勝利

在測試前,我們将這兩款機型的電量都充至100%,在20攝氏度的室溫下将電量充滿的兩台手機斷開充電線,并放置至機身溫度自然冷卻。此後在不使用任何附加散熱措施的情況下,使用《王者榮耀》與《原神》兩款遊戲作為測試軟體,并通過PerfDog的無線模式記錄幀率、CPU,以及功耗資訊。

天玑8100遊戲實測“奇襲”新骁龍8,這是能效比的勝利

首先是《王者榮耀》,我們将兩款機型的畫質選項均設定為“極高幀率、超高分辨率、标準相機高度”,并同時開啟“抗鋸齒、動态分辨率、水面反射”這三個選項。

天玑8100遊戲實測“奇襲”新骁龍8,這是能效比的勝利

天玑8100 《王者榮耀》 平均幀率118.3FPS,平均功耗3191.5mW

天玑8100遊戲實測“奇襲”新骁龍8,這是能效比的勝利

骁龍8 Gen1 機型《王者榮耀》 平均幀率121FPS,平均功耗3490.7mW

接下來,我們使用相同的玩家陣容和相同的角色分别進行了一次對局。可以看到,無論天玑8100、還是骁龍8 Gen1,面對這種級别的低負載遊戲時均不會有任何性能短闆,兩者均能在遊戲全程維持接近滿幀的幀率,并且都隻在最後的勝利動畫處才發生了僅有一次的降幀。

但對比CPU主頻及功耗資訊就會發現,天玑8100在《王者榮耀》的對局中,全程八個核心都有較為積極的排程;而骁龍8 Gen1在同樣的負載下,其Cortex-X2超大核基本是全程“掉線”的。然而即便如此,隻剩下7個核心在工作的骁龍8 Gen1,在這種低負載遊戲場景下的平均功耗,還是比“8核全開”的天玑8100高出了近10個百分點。

那麼如果是重負載的遊戲,情況又會如何呢?很顯然,這種時候我們就需要上喜聞樂見的《原神》了。

天玑8100遊戲實測“奇襲”新骁龍8,這是能效比的勝利

按照慣例,進遊戲後首先将所有的畫面設定手動拉滿、關閉動态模糊。接下來我們使用一段相對好量化的路線(從天衡山下璃月港,一路跑到望舒客棧)、邊跑圖邊進行沿路的遭遇戰,進行大約20分鐘的真實遊戲場景測試。

天玑8100遊戲實測“奇襲”新骁龍8,這是能效比的勝利

天玑8100 《原神》 全程接近滿幀,平均功耗在5.5-6W之間

天玑8100遊戲實測“奇襲”新骁龍8,這是能效比的勝利

骁龍8 Gen1 機型在開始9分半後降幀,降幀前平均功耗6.5W-7W、降幀後在6W-6.5W波動

說實在的,我們此前也接觸過能把《原神》最高畫質穩定在60幀的骁龍8 Gen1機型,但這些裝置多半都有強力的散熱設計、或是本身就是以外接冷卻器為前提進行的設計。是以當測試中這台相對正常的骁龍8 Gen1機型在運作《原神》不到10分鐘便自動降幀時,我們其實并沒有太感到驚訝。

真正讓我們感到吃驚的是,在同等的畫質設定、同樣的散熱條件下,搭載天玑8100的Redmi K50運作《原神》卻能夠做到全程不降幀,且一直維持在接近滿幀的流暢度上。

天玑8100遊戲實測“奇襲”新骁龍8,這是能效比的勝利

骁龍8 Gen1機型在《原神》當中,未降幀前峰值功耗一度達到10W

不僅如此,這兩款機型在運作最高畫質《原神》時的功耗情況也有所差異,搭載骁龍8 Gen1的這款機型在整個測試過程中,功耗一直在發生劇烈波動,前9分半鐘未降幀時,其峰值功耗曾多次接近甚至是達到10W的驚人水準,而即便是在降幀後,其也依舊呈現出超大核頻繁“掉線”,功耗在6W到6.5W間“反複橫跳”的情況。相比之下,搭載天玑8100的Redmi K50在測試全過程中無論核心的排程情況、還是功耗水準,都表現得要穩定許多。

更用心的設計,讓聯發科的逆襲之路越走越順

很顯然,無論是在輕負載的《王者榮耀》,還是重負載的《原神》中,天玑8100均證明了自己在實際遊戲性能上不輸給頂級旗艦SoC的水準,同時還有着優秀得多的功耗控制能力。

那麼問題就來了,天玑8100為什麼可以實作這種在實際應用場景、特别是遊戲場景的“反殺”呢?

天玑8100遊戲實測“奇襲”新骁龍8,這是能效比的勝利

在我們三易生活看來,關鍵在于以下幾點。首先,與聯發科過去的類似定位産品、或是此前的一些“輕旗艦”SoC相比,天玑8100此次的架構設計,很明顯地格外重視能效比、相容性,以及遊戲性能。

比如說它沒有采用目前最新但需行業持續打磨的ARM v9架構,而是選擇了成熟的Cortex-A78+Cortex-A55“萬金油”組合。

天玑8100遊戲實測“奇襲”新骁龍8,這是能效比的勝利

四大四小的成熟架構CPU,讓天玑8100不存在超大核過熱煩惱

具體來說,它沒有采用現在流行的“超大核”設計,這意味着在面臨重負載場景(比如《原神》)時,就可以有四顆大核以相同頻率同時負擔多線程負載。相比之下,有“超大核”的骁龍8 Gen1此時由于超大核會發生過熱“掉線”,反而導緻隻剩下3顆大核,結果就是幀率反輸給了天玑8100。

其次,在CPU重視能效比的同時,天玑8100在一些其他的功能元件上,卻又采用了相對“奢華”的配置。

比如它的記憶體子系統采用了16bit四通道LPDDR5規格,使得其記憶體帶寬其實與頂級旗艦達到了完全相同的水準。

天玑8100遊戲實測“奇襲”新骁龍8,這是能效比的勝利

又比如,它選擇了全新的Mali-G610 MC6 GPU。而這款新的GPU架構擁有比上代翻倍的執行單元,意味着它實際上可以看作是Mali-G78 MC12的“繼任者”,而非Mali-G78 MC6的後續産品。

除此之外,在APU、ISP、DSP等部分,天玑8100更大幅借鑒了聯發科旗艦産品天玑9000的架構設計,在很多功能上也“繼承”了天玑9000的最新技術。其中,聯發科自研的全局能效優化技術就為天玑8100實作高能效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一技術可以通過全方位覆寫晶片的不同IP子產品,實作全場景功耗優化。簡單來說,就是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實際使用場景,将手機的負載分為輕載、中載以及重載,在不同的場景下使用對應的能效優化政策,并最終降低手機功耗。

天玑8100遊戲實測“奇襲”新骁龍8,這是能效比的勝利

縱觀整個天玑8100的設計不難發現,聯發科在它身上的“堆料”目的性非常明确。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哪些部分應該保證性能輸出、不盲目追新,而哪些部分又可以積極采用最新技術,用來換取性能和能效比的提升。這種有的放矢的設計思路,正是聯發科針對當下旗艦市場功耗痛點給出的最優解,用現階段比較讨巧的架構互相組合、在實際使用中再加上異構計算的優化,進而令SoC在確定性能的同時,盡可能地降低功耗水準。

天玑8100遊戲實測“奇襲”新骁龍8,這是能效比的勝利

當然,對于天玑8100來說,它最終展現出的高能效比以及對現階段遊戲的完美支援,本身其實也并非完全出自自身硬體層面的功勞。要知道,迄今為止聯發科已連續6個季度拿下了全球移動市場的出貨量頭名。而這種市場表現上的強勢,自然也會促使他們收獲更多主流應用的積極适配和優化。

說白了,既有針對性強的高能效比硬體設計,又有正在越來越好的軟體适配環境,對于天玑8100來說“奇襲”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而更進一步來說,這也意味着無論是對于已釋出的天玑産品,還是未來更多的聯發科5G SoC來說,我們完全可以期待它們随着時間的推移,甚至有可能會有越來越優秀的性能與能效表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