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少年撿到皇後玉玺後主動上交獲20元獎勵,45年後專家再次找上門

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從小就被教育撿到别人的東西應當馬上歸還,不過,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拾金不昧并不屬于法律規定的公民義務,而是作為社會公共道德,并不強制人們遵守。

但随着大陸法律體系的完善以及公民法律意識的加強,人們經常對“拾金不昧”産生争議,到底應該用法律去強制公民拾金不昧,還是用道德去喚醒人們心中的正義感呢?

不過,1986年的民法已經規定,撿到他人的遺失物需要歸還給失主。顯而易見,拾金不昧已經被很隐晦地列入法律條例中,不歸還遺失物就相當于違法。

雖然國家想要利用道德來限制公民的行為,但如果沒有法律進行輔助,拾金不昧的現象不會太理想。現如今,很多專家和學者都在倡導,讓拾金不昧的意識紮根于兒童時期,成為每個人骨子裡的基本素質,隻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将這個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少年撿到皇後玉玺後主動上交獲20元獎勵,45年後專家再次找上門

圖檔來源于網絡:掉落一地的錢

今天我們來看一個拾金不昧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十三歲的少年,時間是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末,這個少年在路上玩耍時撿到一個非常珍貴的文物,他将文物上交,得到了20元的獎勵,故事暫時告一段落。

但奇怪的是,事情發生的45年後,專家又因為文物的問題來找當初的那位少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少年撿到皇後玉玺後主動上交獲20元獎勵,45年後專家再次找上門

圖檔來源于網絡:少年撿到文物資料圖

一、皇後玉玺

首先,我們來詳細回顧一下那位少年撿到文物的經過。1968年九月份的一天,陝西省的一個名叫孔忠良的少年剛好放學,他邊走邊玩,忽然發現一個小石頭,就想将這個石頭一路踢回家。沒想到他一不小心踢歪了,小石頭被踢到了田間。

孔忠良連忙跑過去撿,與此同時,他發現水渠邊有個東西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閃耀,好奇心爆棚的他走向前看。沒想到那是一個白色的印章,上面還刻着一些字和動物,不過那些字他一個都不認識,說明一定是很古老的東西。這個印章非常光滑,冰冰涼涼的觸感特别好,孔忠良摸了摸覺得挺舒服的,就将它擦拭幹淨塞到了書包裡。

回到家後,孔忠良非常興奮地拿出印章給父親看,順便讓他将自己的名字給刻上去。父親拿起印章一看,瞬間發愣了,憑借幾十年的閱曆和經驗,父親初步判斷這個印章應該是一個有年頭的文物,而且上面刻的字也是古文。

少年撿到皇後玉玺後主動上交獲20元獎勵,45年後專家再次找上門

圖檔:印章上面刻的字資料截圖

突然有天村裡來了一位文物專家,他們正在大範圍地尋找流落在民間的文物,村民們紛紛拿出家裡的老物件給專家鑒定,孔忠良的父親孔祥發連忙将撿到的印章用布包好,帶着兒子到陝西碑林博物館找專家鑒定真僞。

一路上,孔祥發再三向兒子強調,無論什麼時候,撿到東西後一定不可以據為己有,而是應該想辦法歸還給它原先的主人。像這種類似于文物的物件,應當立即上交給國家。

孔忠良将父親的話完完整整地記在心裡了,他暗自發誓一定會堅持拾金不昧的好品質。于是父子倆将印章給專家鑒定,專家一看印章,就知道它非比尋常,仔細看了看上面的字,判定為篆體,而上面所刻之字正是“皇後之玺”。

這塊玉玺的材質很有可能是羊脂玉,這下可把專家團隊們吓壞了,一時間越來越多專家都趕來鑒定此玉玺。

少年撿到皇後玉玺後主動上交獲20元獎勵,45年後專家再次找上門

圖檔:被撿到的皇後玉玺資料截圖

二、玉玺的由來

經過專家不懈的研究與調查,根據印章上刻有的“皇後之玺”以及一隻螭虎,可以判斷這是西漢呂後的玉玺。不過此消息一經傳開,便引起了史學界的争論,有學者認為此玉玺并非呂後之物,更有學者直接否定玉玺是真的。

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在劉邦建立漢朝初始,國家還未完全安定,百姓們也還沒從秦末時期的水深火熱中逃離出來,而且當時工匠業内的技藝在這段時期也沒得到發展,而這個“皇後之玺”制作十分精美,非常考驗工匠的技術,同漢初出土的文物相對比,漢初時期應該幾乎不可能雕出如此精美的玉玺。

此外,專家們通過研究其他朝代的玉玺,發現漢武帝時期玉玺制作的工藝與手法和這枚皇後玉玺非常像。而且根據漢朝傳統的禮儀來看,皇室在祭祀時經常會使用仿制玉,是以,這枚玉玺也有可能是漢武帝時期,模仿漢高祖時期呂後的玉玺制作的。

而且這枚玉玺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被發現的,當時專家們的鑒定技術和水準也是有限的,并不能百分百确定它是呂後之玺。不過不管怎麼說,這枚玉玺來自西漢時期,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光是這一點,它就已經是無價之寶了。

少年撿到皇後玉玺後主動上交獲20元獎勵,45年後專家再次找上門

圖檔:專家鑒定資料截圖

三、遲到45年的證書

再說回主動上交文物的那對父子,他們在得知玉玺是真品後非常欣喜,也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而感到驕傲與自豪。不過專家們都在忙着研究玉玺,孔忠良和父親覺得不便打擾,就打算悄悄回家。

正當他們離開博物館時,一個從業人員突然追了出來,問這對父子有沒有什麼想要的獎勵。深受父親教誨的孔忠良很真誠對從業人員說:“上交和保護國家的文物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不應該拿獎勵。”從業人員聽完孔忠良說的話,特别感動,硬是塞了20元給孔忠良父子作為路費。

父子倆起初推托着不要,最後還是拗不過從業人員,隻好收下了。就這樣,這枚皇後玉玺成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45年後,孔忠良不再是從前那個貪玩的少年,他已經變成了一個勤勞、老實的農民,過着平淡的日子。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樣在田間幹活,這時突然來了一群人,這些人說自己是博物館的專家,這次專程為他而來,想要為他頒獎。

少年撿到皇後玉玺後主動上交獲20元獎勵,45年後專家再次找上門

圖檔來源于網絡:孔忠良

孔忠良一時間有點發懵,過了一會才想起四十多年前自己和父親上交文物的事,頓時恍然大悟。可這都是幾十年前的事了,怎麼現在想起要頒獎了。

原來是陝西神州的漢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要舉辦一個表彰大會,主要是為了表彰那些曾經為保護文物作出貢獻的人,而恰好有一個博物館的從業人員,就想起了當年主動上交文物的十三歲少年。

就這樣,孔忠良也成為了表彰大會的受邀嘉賓,獲得榮譽證書。他從來沒想到會獲得如此榮譽,也沒想到四十多年過去了還能被人記起,即便他現在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從來沒後悔上交那件價值連城的寶物,孔忠良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