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日本總喜歡“醜東西”啊!

前段時間,2025年大阪世博會吉祥物最終被确定和公布,這意料之外的形象放在日本好像又是意料之中。經曆過東京奧運會,又出來一個如此形象的吉祥物也不算太奇怪。這件從1898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的吉祥物,據設計者所講,代表着的是像水一樣自由變化,讓人聯想到被稱為“水之都”的大阪,展現出了大阪和世博會的多樣性。但大阪世博會吉祥物确定的消息一公布,網上一片嘩然,各式吉祥物的惡搞版本紛紛上線,還有人戲稱吉祥物是“邊笑邊吃人的怪獸”。

為什麼日本總喜歡“醜東西”啊!

類似的“醜東西”在日本并不少見,從早年浮世繪中的百鬼夜行圖就可見一斑。但你并不能因為這些作品的“不好看”而否定它的藝術性。“藝術”在各個層面上是界線都是模糊的,這個界線當然也可以運用在美醜的分界上。藝術更寬泛,也更主觀,糅雜了技巧與想象制造出的藝術作品它本身的意義并不能用單純的美醜來評價。觀者在看一件作品時所感受到的氛圍以及所引發的情緒才是藝術作品的意義所在。不一定非要“美”,“醜”的東西反倒用一種誇張的方式引發了強有力的沖擊,或是帶有諷刺意味,或是引人反思。“醜東西”也有大魅力。

為什麼日本總喜歡“醜東西”啊!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兩位用不同方式同樣制作着“醜東西的”的日本藝術家。

田島享央己與雕刻

田島享央己,木雕藝術家。出生于雕刻世家,家裡五代都從事佛雕雕刻,他理所當然也選擇了這門行業,大學進入愛知縣立藝術大學,主修雕刻專業,并獲得國際泷富士美術獎。但田島享央己沒有選擇佛雕,而是雕人雕奇奇怪怪的小動物。每個人應該都見過他雕刻的醜醜的小藏狐吧,看似“兇狠”的表情裡,有着一種獨特的幽默感。這些出自田島在千葉工坊手工制作的木雕有讓人忍俊不禁的魔力。

為什麼日本總喜歡“醜東西”啊!

田島享央己從事的雕刻專業是一門對于立體空間的感受與表現要求極為嚴格的專業。造形科重在培養學生自我表達,需要學生擁有獨立的思考,獨立的見解。

造形不僅僅是技法的提升,而是訓練感性認識。訓練感受力,觀察力,概括力,分析力,邏輯思維,審美,同時更加清楚的明白抽象思維,表現思維,概念思維等。其中的雕刻專業對于立體空間的感受與表現要求極為嚴格。課程包含素描與泥塑教學,結合入學考試傾向,除了素描的基本練習之外,還穿插人體,自畫像,石膏,動植物的素描以及泥塑雕刻練習。着重于訓練學生的空間感受力,培養其獨特視角和見解。

為什麼日本總喜歡“醜東西”啊!

花井祐介與插畫

花井祐介出生于1978年,從小接觸日本傳統教育的他在長大後去到美國,并愛上了美國的西海岸文化。從花井祐介的作品中你可以同時找到美式的街頭文化與日式風格的影子。他筆下的主角常常是一個稱不上帥的頹廢中年男人,有着下垂的眼袋,塌腰弓背,半叼着煙和喝空的啤酒瓶。畫中男人喪中帶有不懈,玩世不恭中又有對生活的嘲弄,看過他的畫你才會明白,也難怪現在花井祐介成了繼村上隆和KAWS後,最受潮牌喜愛的日本當代藝術家,BEAMS、VANS、Nixon 等一衆知名品牌都與其開展過合作。花井祐介在青年時期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繪畫訓練,隻是把畫畫當做一種愛好,直到去到美國,才在舊金山藝術學院學習了插畫,從網頁設計師轉型成藝術家。

為什麼日本總喜歡“醜東西”啊!

花井祐介所從事的插畫專業,在日本雖然經常與角色設計專業混淆,但是學習内容有很大不同。插畫專業主要研究繪本制作,書籍裝幀設計,字型設計,平面設計等内容。在插畫專業中更注重學生自我表達,培養學生獨有的繪畫表現方式。用不同的繪畫顔料,不同的繪畫形式來進行作品制作。畢業後可活躍在繪本,插畫,書籍裝幀,平面設計等衆多領域。在考學中,相對其他專業更看重學生畫中傳達的資訊以及畫面的豐滿度。

為什麼日本總喜歡“醜東西”啊!

看了以上兩位藝術家的作品,你是不是也對“醜”有了新的認識呢?

誰說做藝術必須做出“漂亮的東西”,往往有時候不那麼完美才更有生命力。無論雕刻還是插畫,哪種藝術形式都可以承接你的表達,就看你自己的選擇更想做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