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央視網評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換手機了:換手機不如換手機殼

先提個問題:

你有多久沒換手機了?

一年?兩年?

或者更長時間?

有沒有換一部新手機的打算?

最近幾天,

關于手機的話題熱了起來。

有媒體報道,

近期國内手機出貨量有持續下滑的迹象。

根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公布的資料,

今年2月,

國内市場手機出貨量為1486.4萬部,

同比下降31.7%。

另有資料顯示,

目前全球手機使用者的平均換機周期超31個月,

其中中國使用者為28個月,

特别是以往熱衷追趕潮流的年輕一代,

如今換手機的欲望明顯降低。

有記者采訪時發現,

多位95後甚至00後,

一部手機能用超過4年。

以往換手機的“主力軍”,

為何放慢了換機節奏?

手機不再是面子上的事兒。

十多年前,

在智能手機還未普及的時代,

誰有一部新款智能手機,

就能引發衆人圍觀,

确實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兒。

很多剛工作的年輕人,

攢了幾個月的收入,

會先買一部新手機,

除了體驗一下新功能、新遊戲,

更能顯示自己的“潮人”身份。

曾經甚至發生過一個男孩賣腎換錢,

買新手機的極端事件。

如今的年輕人,

已經幹不出“一個身體器官等于一部手機”的事,

他們甚至不太關注廠商推出的新機型,

更不會像當年那樣,

為某款手機的某個鍵所放置的位置是否合理,

而在網上争得面紅耳赤。

央視網評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換手機了:換手機不如換手機殼

随着網際網路技術普及程度提高,

手機成了生活“必需品”。

在這屆年輕人眼裡,

手機不再承載“掙面子”的功能。

每個人的收入有高有低,

但基本都能承受買一部手機的費用,

隻是攢錢的時間長短問題。

一部新款手機,

很難完全展現出一個人的真實經濟實力。

回歸本源之後,

人們更加注重手機的實用性。

常用的功能就那幾個,

隻要它們不卡頓,

那就沒有換的實際意義。

螢幕碎了?

電池續航能力不足?

換一個接着用,

也未嘗不可。

當超越手機自身價值的價值被稀釋,

換手機的周期也就加長了。

央視網評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換手機了:換手機不如換手機殼

換了也沒有那種

享受先進科技的感覺。

随着技術發展進入瓶頸期,

觸碰到了手機創新的天花闆,

很少再有變革式的功能創新,

一些廠商“擠牙膏”式的更新疊代,

就是螢幕換個尺寸、

CPU提升一點、

攝像頭清晰一點、

多了幾個看似炫酷、

實際使用場景不多的功能。

還不滿意?

那就再加幾種外殼顔色。

這種“修修補補式”改進,

激發不起年輕人的購買欲。

還有一個原因:

以前的手機外形各式各樣,

無論是螢幕還是鍵盤都各有特色,

滿足了年輕人的個性化需求,

而現在的手機外形有些千篇一律,

“一塊大屏”成了主流,

要說個性,隻能歎口氣了。

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如果花錢買不到更實際的用途和個性體驗,

這屆精打細算的年輕人,

就沒了掏出真金白銀的欲望。

央視網評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換手機了:換手機不如換手機殼

年輕人不願意換手機,

與手機變貴了也有很大關系。

以前花四五千元,

就能買到某些品牌的旗艦款,

現在不花個七八千,甚至上萬,

根本别想碰它。

現在花當年的價錢,

基本就買一部充滿“性能妥協感”的

中端甚至入門款。

如今一些行業或多或少,

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沖擊,

很多年輕人的收入也受到影響,

對舊手機會想“要用夠本兒”,

對新款手機自然會

“上下打量”“反複斟酌”。

不值得出手,

那就絕不出手。

央視網評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換手機了:換手機不如換手機殼

手機該不該換、

什麼時候換?

根本還是取決于手機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把年輕人設定為目标群體的手機品牌,

應該圍繞群體特性做足功課,

在創新上再加大力度,

在核心需求上尋求突破。

否則沒有足夠的吸引力,

可換可不換的時候,

自然就不換了。

你換手機的頻率如何?

你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評論區說說。

壬寅年 三月初一

2022-04-0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