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半月談丨向内“卷”,還是向外“溢”?寒意中的網際網路新勢力

向内“卷”,還是向外“溢”?寒意中的網際網路新勢力

自2021年以來,一些網際網路大廠就不斷爆出利潤下滑、營收縮水、融資收緊、大規模裁員的消息。進入2022年,似乎并未看到好轉的迹象。有人戲谑,喊了多年的網際網路寒潮,終于在大廠也深陷其中後釀成寒冬。

網際網路寒冬成因複雜,絕非一日之寒。網際網路企業本應是先進技術、先進生産力的代表,然而,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在行業發展的紅利下,在源源不斷的資本驅動浪潮中,用最粗犷的模式賺着最快的錢,雖然迅速完成了原始積累,但同時也滋生了熱衷一夜暴富的急功近利心态。中國網際網路行業野蠻生長、脫實向虛久矣,甚至一度憑借技術優勢壟斷市場,降維打擊,與民争利。

缺少核心競争力的沉澱,結果隻會适得其反。面對C端流量見頂、市場競争加劇、行業監管收緊等現實,一些囿于過去慣性暴利思維的網際網路企業,表現出極大的不适應性,傳統盈利模式難以為繼。

與此同時,一些網際網路新勢力蓬勃崛起,正在經曆一波小陽春——或在垂直領域深耕細作,或憑借新興技術不斷重新整理場景經濟,體量未見得“大”、盈利野心未見得“暴”,卻成為市場寒冬中一抹亮色。

陽春三月,大自然的寒冬即将過去,網際網路企業能否回春轉暖?

行業困境,也預示發展拐點的到來。在大國數字博弈加劇、數字經濟成為全球競争前沿的當下,與實體經濟虛實共生、積極擁抱數字經濟、提速改善數字治理,成為未來網際網路行業轉型發展的重大轉機和重要出路。隻有在變局和重圍中冷靜反思,重新激活創新基因,突破可持續發展的天花闆,才能挺過熬冬創痛,靜待春暖花開。

總策劃:葉俊東

統籌實施:周清印 鄧伽

組稿:李建發

調研采寫:毛振華 朱涵 張璇 郭宇靖 李建發 陳宇軒 馬曉澄 周琳 龔雯

編輯:李建發

網際網路寒意,比往年凜冽

半月談記者 毛振華

近期,元宇宙概念爆火,不少網際網路公司争相布局,看似資金充裕、信心十足,背後卻難掩網際網路當下面臨的窘境。曾經沉醉于應用創新的網際網路企業,普遍感受到發展的天花闆。增速下滑、創新乏力、融資收緊,不少習慣了大手大腳的網際網路企業紛紛選擇裁員躲避寒冬,但依然要面對一個嚴峻的事實,那就是:網際網路世界裡沒有永恒的王者,缺乏核心競争力不但意味着被動挨打,更關系到生死存亡。

5年倒閉17336家

每到年末,網際網路企業幾乎都會傳來裁員的消息,原因不外乎業務轉型、壓縮成本考量。不過,2021年下半年以來,網際網路企業的這股裁員寒風,似乎比以往都要凜冽。

涉嫌嚴重違法違規收集個人資訊的滴滴,去年便遭遇自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在美股退市、系列App被下架……滴滴營收縮水并裁員在情理之中,又多少有些出乎意料。畢竟時至今日,滴滴在國内網約車領域仍然處于領先,其市場地位短期内難以被撼動。

愛奇藝始于2021年12月的大規模裁員同樣備受矚目。與裁員幾乎同時,愛奇藝會員價格上漲。2021年三季報顯示,當期,愛奇藝營收約76億元,淨虧損約17億元。虧損幅度擴大的背後是增長乏力,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愛奇藝訂閱會員規模縮至1.036億。

閱聽人的注意力畢竟是有限的,在這場“注意力争奪戰”中,短視訊風頭正盛,長視訊賽道面臨來自短視訊平台強有力的競争。

除此之外,近期還陸續傳出一些網際網路大廠或是裁員,或是營收下滑,又或是增速不及預期。寒冬之下,能做到穩健增長的實屬鳳毛麟角。

IT桔子統計資料顯示,從2016年到2021年的5年内,共有17336家網際網路企業倒閉。其中不乏ofo小黃車、環球易購、萬達電商等知名度較高的企業,存活時間最短的僅有幾個月。以ofo小黃車為例,這家昔日共享經濟領域的明星企業,市場估值一度高達二三十億美元,然而,由于錯失機遇以及盲目擴張,如今陷入連官網域名都無錢續費的窘境。

慣性盈利模式難持久,監管該出手時就出手

當下這股網際網路寒流為何來得如此猛烈?半月談記者梳理發現,很大程度上歸結于網際網路企業自身的發展模式出了問題。

這些年,網際網路企業快速飛躍,并日益平台化,開始滲透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資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推波助瀾下,部分網際網路平台誤入歧途,利用壟斷地位衍生出“二選一”“獨家版權”“大資料殺熟”等劣迹。平台企業的壟斷行為既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也使後進中小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遭遇瓶頸。

2021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對美團在中國境内網絡餐飲外賣平台服務市場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做出行政處罰。“從美團案的處罰決定看,反壟斷執法機構進一步明确了平台反壟斷監管規則适用,平台經濟領域市場競争秩序正在穩步向好。”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王健認為。

當然,處罰不是目的,關鍵在于将網際網路企業重新拉回健康有序發展的正軌。特别是通過一些典型案例的判罰,劃出底線,設定好“紅綠燈”,對資本與平台加以引導,讓網際網路企業在遵循規則的前提下持續做大做強。

大型網際網路企業現階段出現無序擴張,甚至壟斷化發展傾向,其問題根源在于發展模式。在大衆印象中,本應充滿無限活力的一衆網際網路企業創新匮乏,沉迷在相對簡單、能賺快錢的應用模式創新中無法自拔,在原發創新上與全球頂尖網際網路企業漸行漸遠。

從紮堆團購業務、入局網約車、在外賣市場厮殺,再到投資共享單車、滲透社群買菜,砸錢補貼換取市場佔有率後,再利用消費者養成習慣,憑借市場優勢地位牟利,這種盈利模式如出一轍,大衆早已有所警覺。

群雄逐鹿内卷化,競争賽道日趨分化

随着使用者增量空間收窄,流量成本大幅上升,網際網路行業的内部競争日趨激烈,傳統市場格局正在加速生變。

以電商平台為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阿裡巴巴穩居行業領頭羊的地位,京東市場佔有率相對穩定且居次席。然而,網際網路行業瞬息萬變,行業巨頭虹吸效應持續減弱,市場佔有率一再下滑。減少的市場佔有率被拼多多、唯品會等後續崛起的新秀瓜分。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認為,零售電商正在從“一超多強”轉變為“群雄割據”的局面,巨頭加速洗牌。

跨行業競争讓本就變窄的電商賽道變得更為擁擠。抖音、快手不甘囿于短視訊領域,這幾年在直播帶貨上風生水起,頻頻挑戰行業傳統頭部的地位。

市場日漸分化的情況同樣發生在網約車領域。随着滴滴多款相關App下架,面對出行市場巨大的蛋糕誘惑,其他網約車企紛紛打起精神,江湖風雲再起。

當下網約車市場主要有兩種商業模式:一種是包括滴滴在内的以私家車為營運車輛的C2C模式,另一種是以企業自有車輛為主要運力的B2C模式,如曹操出行、T3出行等。B2C模式被視為一種重資産模式,由于在安全性、乘客服務等方面的優勢,反而在新一輪市場比拼中赢得了機遇。

作為吉利集團旗下網約車平台的曹操出行,去年9月宣布完成金額達38億元的B輪融資。作為投資方之一的相城金控董事長陸志東表示:“投資的重點是選賽道,出行是剛需,不管是短期視窗還是長期競争,都仍有空間。”這意味着資本仍看好網約車的潛力。

可以說,在網際網路領域,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如果有,那麼一定是創新。創新才是常勝的王道。

新勢力崛起,“熱帶雨林”生态暖人

半月談記者 郭宇靖 李建發 周琳 龔雯

網際網路技術與數字經濟雙向賦能,正誕生出更多層次、更高能級的新業态,不僅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新動能,也增強了城市百業發展的活力和韌性。這當中,既有傳統網際網路大廠的“大象起舞”,又有新興網際網路公司的“螞蟻雄兵”;既表現在垂直領域形成“熱帶雨林”生态,也展現在數字新技術、新能力催生出新的場景經濟。它們,為網際網路向高能級健康發展提供了新賽道。

網際網路新勢力崛起,“細分垂類”規模跳增

虎撲是全國最大的體育類垂直社群,85%的使用者都是男性;小紅書聚焦90後年輕女性的生活方式,月活躍使用者約2億;哔哩哔哩是“Z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群和視訊平台;攜程專注旅遊出行,緻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旅遊企業;東方财富網聚焦金融資訊服務大平台……

和貪大求全、野蠻生長的1.0版本不同的是,2.0版本的網際網路新勢力正在顯山露水,主要集中在垂直細分領域顯現集聚效應。傳統網際網路大廠的“大象起舞”,新興網際網路公司的“螞蟻雄兵”,無論大小,皆生機勃勃,呈現“熱帶雨林”共生生态。

相比于傳統電商、泛娛樂等領域多被網際網路大廠壟斷,垂直領域為更多網際網路新勢力的崛起提供了土壤。《2021年Q4移動網際網路行業資料研究報告》顯示,生活服務、汽車服務、辦公商務成流量窪地,是各家重點争奪的熱門行業。

半月談丨向内“卷”,還是向外“溢”?寒意中的網際網路新勢力

2021年12月27日,觀衆在高交會智慧城市展區參觀 梁旭 / 攝

相關企業在資本市場受到的青睐可見一斑。去年以來,衆言科技、印象筆記、分貝通等深耕垂直領域的網際網路公司相繼獲得融資。2021年3月,印象筆記完成了數億元的B輪融資,公司董事長兼CEO唐毅表示,印象筆記的收入是一些“獨角獸”的2至3倍,不排除在上市前再做一輪融資的可能。

疫情面前,以網際網路行業為代表的數字經濟表現出較強的抗“疫”性,居家辦公、直播電商、遠端診療……越來越多垂直場景被不斷打開。對着電腦螢幕,上海一家醫院的醫生,就能對遠在兩千多公裡外的雲南一家醫院的患者“望聞問切”,高清3D視訊實時将患者的症狀呈現在醫生面前。過去遠端會診時,醫生隻能參考病史資料,實時視訊則能讓醫生更精準地對症下藥。

這背後,得益于新基建的優化布局。網絡新勢力對新基建等公共資源的渴求更加迫切。工業和資訊化部的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底,大陸已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142.5萬個;大陸算力樞紐和資料中心叢集建設也在持續推進。新基建賦能更多場景經濟的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和老百姓,感受到數字化浪潮帶來的紅利。

前沿技術催生新機遇

随着大量數字新技術、新能力的湧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成為越來越多網際網路企業度冬迎春的新機遇。

其一,海陸空天一體化發展。

美團有關負責人表示,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技術發展成熟後,能夠通過某種軟硬體技術幫助人類解決實體世界問題。

回望2022年北京冬奧會,除了谷愛淩、蘇翊鳴等體育明星外,一群活躍在賽場内外的智能機器人,同樣令人印象深刻——會沖咖啡的接待機器人、能用多國語言帶路的導航機器人、提醒人戴口罩的防疫機器人……它們成為冬奧期間的網紅。

賽場之外,網際網路企業也在将更多智能化體驗延伸到百姓的生活日常。截至2021年12月底,美團自動配送車已在順義配送近19萬真實訂單,自動駕駛裡程超70萬公裡。美團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将打造一個集飛行器、地面承接裝置及航線管理系統為一體的城市低空物流網絡,滿足不同場景下的配送需求。

其二,“種草”模式方興未艾,網際網路催化消費變局。

新技術、新模式正在推動新消費增長。近兩年,包括小紅書、淘寶、哔哩哔哩、知乎、美團、得物在内的衆多網際網路企業,不約而同地向“種草”模式發展。

小紅書有關負責人表示,越來越多使用者熱衷于分享自己的生活方式,平台是以得以成長後,又有更多使用者被其中的内容“種草”并線上下消費體驗。以露營為例,迄今為止,已有超過22萬使用者在小紅書上分享了自己的露營體驗,相關筆記超過45萬篇。

半月談丨向内“卷”,還是向外“溢”?寒意中的網際網路新勢力

小紅書部落客在進行直播逛展 王翔 / 攝

在得物App,年輕人借助AR試穿潮鞋新品、試戴手表和墨鏡、試色熱門口紅……得物有關負責人表示,AR技術帶來的沉浸式購物體驗,讓消費者直覺感受商品的尺寸大小、細節特征、穿搭效果。

其三,新型科技就業興起。

在自動駕駛汽車場景中,傳統的駕駛員已經被名為“安全員”的新職業所取代。2021年11月,國内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在北京啟動。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宏達南路,半月談記者通過百度公司旗下“蘿蔔快跑”App叫一輛自動駕駛車輛,目的地是約2.6公裡外的大族廣場。3分鐘後,一輛白色的紅旗SUV駛來停靠在路邊。不同于傳統計程車,自動駕駛車輛駕駛員位置坐着一位安全員。這些安全員經過專業訓練和考試後持證上崗。

美團的自動配送車催生了測試安全員這一新職業。他們的工作總體分為兩塊:一是幫助訓練車輛,提升算法及硬體疊代效率;二是保證車輛行駛過程中的安全,負責車輛基礎運維和管理等。美團自動配送車測試安全員封海洋說,從物流司機到外賣騎手,再到測試安全員,自己的職業經曆濃縮了配送行業的發展曆程。

向内“卷”,還是向外“溢”

以城市為次元的數字化轉型,為網際網路行業創造出更多新場景、催生出更多服務新模式。半月談記者梳理發現,目前,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蘇州、成都、南京、甯波、鄭州、西安等城市,都在進行智慧城市創新實踐。一些城市加快打造“城市數字底座”,催生出與工業生産、城市生命體等相融共生的新業态。

在上海長甯,集合了網際網路技術,智能水表就可以監測獨居老人用水量,進而判斷老人生活狀态是否正常。上海還将美團的咖啡、奶茶等小店資料,形成指數,賦能城市治理。

網際網路與人工智能、數字化轉型不斷交叉融合,催生出一系列新業态新場景,亟須相關法規、标準為行業健康發展護航。

《浙江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2021年3月施行,數字化改革術語定義、公共資料分類分級指南等一批地方标準也相繼出台。上海陸續推出了《上海市資料條例》等一系列法規,成為國内第一個系統提出打造人工智能标準體系的地方政府。

網際網路産業“下半場”是國際競争力。業内人士表示,數字資産是未來國際貿易的重要要素,需要提前與國際财務類法律銜接,積極開展各類國際資料對話,并探索出有利于我方的标準體系。

Web3.0能否擔綱下一代網際網路

半月談記者 陳宇軒 馬曉澄

站在網際網路寒冬的十字路口,行業的未來發展何去何從?技術的演進路徑,或許能提供一種視角。近期,以Web 3.0為代表的下一代網際網路形态,受到國内外廣泛關注。

一種觀點認為,Web 3.0或能成為深刻改變網際網路平台公司的下一代網際網路新形态,有助于解決平台經濟中的壟斷、收割使用者利益、洩露使用者隐私等問題。也有不少業内人士表示,目前所謂的Web3.0更多的是一種概念,甚至存在與虛拟貨币綁定炒作的風險,給網際網路監管帶來新的挑戰。

一種去中心化的網際網路形态

目前業界熱議的Web 3.0,是相對于Web 1.0和Web 2.0的新概念,用于描述網際網路發展的階段。在Web 1.0 時代,使用者“可讀不可寫”,單向地接收資訊,無法在網際網路上創造内容,這個時期誕生了諸如國外的雅虎,中國的新浪、搜狐、網易等門戶網站。

在Web 2.0時代,使用者“可讀可寫”,可以在網際網路上互動,參與内容創作,由此誕生了一大批平台公司,如美國的臉書、優兔,中國的騰訊、阿裡巴巴、抖音、哔哩哔哩等。雖然Web 2.0将網際網路的功能推進了一大步,但使用者在網際網路上的活動都要依托平台來實作,平台掌握了使用者,也掌握了網際網路的話語權,産生了諸如壟斷、平台收割利潤等問題。

Web 3.0也并非全新的概念。半月談記者梳理發現,自2008年左右,下一代網際網路的形态特征就開始受到一些人的關注。目前,人工智能、區塊鍊、物聯網等前沿技術演進,以及元宇宙概念興起,直接推動了這一輪Web 3.0熱潮,并賦予了這個概念全新的内涵。

根據業界設想,在Web 3.0時代,使用者“可讀可寫且擁有”,這是基于區塊鍊技術産生的去中心化網際網路形态。在這個階段,網際網路不需要中心化的平台,使用者擁有對自己創造内容的所有權。

騰訊研究院進階研究員徐思彥表示,Web3.0用代碼來實作個人在網際網路上的權益,這意味着使用者在網際網路上産生的資料資訊都屬于使用者自己,包括文字、視訊、音頻等。人們可以對自己的數字資産進行确權,資料隐私将通過加密算法和分布式存儲等手段得到保護。

科技界熱流湧動,監管層密切關注

2021年12月以來,由于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推特創始人傑克·多西、矽谷知名投資人馬克·安德森等在社交媒體上就Web 3.0打起“口水仗”,該概念得到進一步關注,Web 3.0熱度不斷上升。

——資本流入。來自福布斯雜志的文章顯示,2021年,人才和資本紛紛流入Web3.0生态系統,全球的風險投資公司向與Web 3.0概念相關的加密初創公司共投入了300多億美元,一些此前回避加密貨币的大型基金,現在也正通過後期股權積極入市。從事加密研究的獨角獸企業目前超過65家,其中僅2021年就新增40多家,2021年融資超過1億美元的加密創業公司有近50家。

——巨頭探索。臉書的母公司Meta最近釋出消息稱,臉書平台将為區塊鍊技術提供深度相容,這意味着,臉書的社交系統将與區塊鍊、加密貨币等 Web 3.0 技術結合。2022年2月10日,社交遊戲公司Zynga宣布将推出代币和區塊鍊遊戲。這些網際網路巨頭針對Web 3.0的布局被認為具有标志性意義。

——監管關注。除了臉書、谷歌等網際網路巨頭近期的布局之外,美國政界對Web 3.0保持高度關注。2021年12月,在美國國會舉行的一場關于數字資産的聽證會上,6家最活躍的大型加密資産相關公司負責人,向國會議員介紹了加密技術的發展方向,還重點介紹了關于Web 3.0的構想,引發不少讨論。

警惕炒作和泡沫風險

事實上,在目前基于區塊鍊的新一輪Web3.0 熱潮中,相關技術和項目仍然處于發展初期,商業模式尚未成熟。業記憶體在不少争議和分歧,需警惕一些人打着Web 3.0的旗号炒作概念牟利。

埃隆·馬斯克此前就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他認為 Web 3.0目前并非真實存在,而更像是一個營銷流行詞,最多就是鼓勵人們暢想10 年、20 年或30 年後的網際網路是什麼樣子。

未來,Web 3.0是否隻有建立在區塊鍊之上這一種可能?在康奈爾大學法學院官方推特賬号釋出的一篇文章中,研究法律與技術的康奈爾大學教授James Grimmelmann表示,區塊鍊可能會出現在建構下一代網際網路的工具包中,但這并不意味着下一代網際網路必定圍繞區塊鍊建構。

這一波Web 3.0熱潮與區塊鍊、虛拟貨币等概念緊密相關,尤其是熱衷于探讨相關話題的企業、研究機構乃至衆多的自媒體,大多具有相關的背景。對此,需警惕有人打着Web 3.0的旗号“割韭菜”。深圳市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秘書長曾光表示,面對Web3.0熱潮,要注意甄别詐騙等違法行為,更要防止虛拟貨币的炒作風氣改頭換面,卷土重來。

一些業内人士還提出,建立在區塊鍊基礎上的Web 3.0是去中心化的結構,針對使用者去中心化的行為,網絡監管将面臨新的挑戰。如何将政府職能納入Web 3.0網絡,将是一個全新而迫切的課題。

脫虛向實,虛實共生求新生

半月談記者 朱涵 張璇

區塊鍊、人工智能、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對于一些脫實向虛久矣的網際網路企業而言,如何脫虛向實,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錨定産業數字化,是度過網際網路寒冬、謀求長久發展的一條轉型路徑。

手機成了新農具,資料成了新農資

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丹東草莓”借助網際網路成了南北消費者歡迎的農産品年貨。“在以前,遼甯丹東盛産的紅顔草莓往往走不出本地市場,‘最佳賞味期’總是浪費在多重分銷與冗長運輸之中。”拼多多農業項目負責人李雲豐表示。

丹東當地部分頭部農場在新産季引進了“智多莓”人工智能種植系統,實作從“一個大棚兩人管”到“一人管七個大棚”的提升。在銷售環節,通過“拼購+産地直發”,在時間和空間上形成歸集效應,為農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提供長期穩定的訂單,重塑了農産品的流通鍊條,讓農田直連寫字樓、居民小區,讓原産地直連消費者餐桌。

在各地田間地頭,這樣的場景越來越多:種植大戶們用無人機管理農田,通過資料觀察田間的點滴變化,在網際網路上拓寬銷路。手機成了新農具,資料成了新農資,直播成了新農活。

“十三五”期間,大陸産業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農業數字化全面推進,服務業數字化水準顯著提高,工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更多企業邁上“雲端”。

在位于浙江杭州臨平的老闆電器生産基地,上萬平方米的钣金沖壓工廠中的房間内,284台自動化裝置正在自行運轉,幾乎看不到勞工。

“即使是訂單量猛增的時候,我們也不用加人,把裝置開着就可以。過去1個工廠可能需要10個質檢員盯着,現在隻需要一兩個。”“無人工廠”生産部負責人潘騰駿說。2019年,老闆電器開始與阿裡雲、浙江大學等合作,率先打造“無人工廠”。工廠各個角落都安裝了攝像頭,産品線上的攝像頭不僅高清,還有圖像識别功能,能實時監測出産品生産過程中的問題,甚至包括鋼闆上的沙眼和瑕疵。

資料顯示,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别達54.6%、69.8%、74.2%,具備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超過100家,工業裝置連接配接數超過7600萬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生活服務業數字化程序也在提速。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移動支付廣泛普及,網絡支付、網絡直播、網絡視訊等生産生活新方式加速推廣,網際網路平台日益壯大。

未來在脫虛向實

實體經濟是網際網路平台的源頭活水,數字經濟的未來在脫虛向實。虛實相生,效應疊加。

——發揮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幾億件襯衫換一架飛機’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在看到犀牛智造為中小服裝企業帶來的變化後,麥肯錫公司資深專家侯文皓這樣感慨。犀牛智造前端連接配接使用者和淘寶、天貓的中小商家,後端連接配接原材料、物聯網和物流供應商,資源使用率較行業平均水準提升了4倍。

“以前,小蟲的供應鍊穩定性存在不足,部分供應商快速補貨過程中出現品質波動,這些都曾讓我們錯失最佳上新季銷售時間。”淘寶服裝品牌小蟲的電商負責人“蟲姐”說,和智造平台合作,有效拉低了供應鍊報價,縮短了預售周期,基本沒有了庫存壓力。

——推動關鍵技術突破。中國農科院作科所與阿裡巴巴達成合作,将依托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等基礎條件,借助阿裡巴巴在大資料處理、存儲和分析等方面的優勢,建構覆寫作物育種全鍊條、智能化的“智慧育種公共服務平台”。

“傳統育種主要依靠育種人員的經驗選種,通常需要8到10年的培育周期,後期還要排除很多意外因素。目前,發達國家正在從‘分子育種’向‘智慧育種’更新。對我們而言,這既是技術趕超的機遇,也是挑戰。”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研究員李慧慧表示,未來期望通過“智慧育種”把育種時間縮短一半,從10年縮短到5年,甚至更短。

——拓寬就業管道,帶動靈活就業。“目前已有800多個老鄉和我成為同僚,在家門口就業。”京東物流南昌向塘分揀中心分揀組長殷琴說。“亞洲一号”是京東物流大型智能物流園區的代号,目前全國已有41座。殷琴說,為保證交通便利,“亞洲一号”都是沿高速而建,讓當地大量的就業人員有了新去處。

新經濟給了勞動者更多的選擇空間。人社部資料顯示,大陸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高達2億人。根據國家資訊中心釋出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1)》,2020年,共享經濟參與者約為8.3億人,其中服務提供者約為8400萬人。

虛實互動,不能淺嘗辄止

“十三五”期間,大陸資訊基礎設施全球領先,數字經濟發展迅速,總規模穩居世界第二,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且潛力巨大。中國信通院釋出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顯示,2020年,農業、工業、服務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别為8.9%、21.0%和40.7%。

半月談丨向内“卷”,還是向外“溢”?寒意中的網際網路新勢力

在四川成都拍攝的無人配送車 薛晨 / 攝

一些專家及業内人士認為,目前大陸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更多依賴數字技術的應用和消費市場的規模優勢,在産業層面和數字經濟本質功能層面觸及不深。

“在融合應用方面,不充分、不均衡問題突出。”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何偉說,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相對緩慢,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欠賬較多,工業生産的網絡化、智能化程度仍然偏低。

“數字經濟的未來是脫虛向實,這已經是一個深入人心的共識。”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功潤表示,數字經濟本質上是一種市場工具,發展數字技術是手段、不是目的,根本上是要通過數字經濟的連結效應和數字化賦能,激活整個産業,最終推動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

在何偉看來,目前條塊分割的傳統管理機制、監管手段,已不适應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需要,監管機制、監管手段亟須創新。杭州趣鍊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張帥也表示,一些新興數字技術正與實體經濟融合形成新模式、新業态,需要法律法規層面認可和支援,才可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一大批擁有傳統實體基因、同時具備強大數字技術和能力的新型實體企業脫穎而出。劉功潤認為,大力發展這類新型實體企業,将有效帶動上下遊企業實作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化發展,能夠在工業生産、商品流通、資訊通信、民生保障等領域,建立技術賦能、普惠共享的生态底座。

護佑網際網路回暖,數字善治當作為

半月談記者 李建發

疫情以來,越來越多國家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抓手,數字經濟已成為重塑全球要素資源、重構全球經濟結構和重組全球競争格局的關鍵性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平台企業或頭部數字企業,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名額。置于數字經濟競争和博弈日趨加劇的全球視野下,大陸網際網路企業如何共同應對來自内外環境的雙重挑戰,補齊發展短闆,突破成長瓶頸?大陸數字治理如何跟上數字經濟的快步伐,助力和保駕網際網路企業走出寒冬、突出重圍?

針對此,半月談記者專訪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張茉楠。

數字經濟時代重塑全球經濟結構

半月談:放眼全球,數字經濟占全球經濟的比重越來越大。您認為現在全球進入數字經濟時代了嗎?

張茉楠:IDC預測,到2023年,全球數字經濟産值将占全球GDP的62%。這意味着全球已經進入了數字經濟時代。以數字化為特征的新全球化,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國際分工和競争格局。

從“十二五”到“十三五”這10年,是大陸數字經濟的高速增長期。2020年,大陸數字經濟規模達39.2萬億元,占GDP的比重超38%。對比發現,“産業數字化”的增速,遠高于“數字産業化”的增速,且比重也在不斷上升,這展現了大陸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實質性效果。

半月談:數字經濟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呈現出哪些新态勢、新特征?

張茉楠:以數字化為特征的新全球化,表現出一些新的特征。一是資料作為生産要素,出現井噴式增長,規模效應已經顯現。二是新基建取代鐵公基,成為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新的基礎設施。三是全球跨境資料流動大規模爆發,資料流驅動業務流、産業流、技術流、資金流。四是“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帶來全球産業鍊、供應鍊、價值鍊重構,使數字貿易成為引領全球貿易的主要增長引擎。五是平台經濟迅速崛起,成為新的基礎設施平台。

從數字經濟市場主體來看,截至2020年年底,全球市值超過百億美元的平台企業有76家,市值總額達12.5萬億美元左右,其中中美兩國超級平台的市值,幾乎占其中的90%。超級平台伴生的平台壟斷、資料壟斷關系到國家安全以及數字貧困問題,越來越引發各國對數字治理的反思。

全球提速數字治理,中國不可缺席

半月談:對大陸而言,參與全球數字治理面臨什麼樣的外部環境?

張茉楠:全球層面的數字治理,更多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數字監管政策、數字治理規則之間的競争。新冠肺炎疫情後,世界主要大國圍繞數字産業鍊的穩定性、數字技術的掌控、數字主權的維護、資料安全與跨境流動、個人隐私保護等,将繼續開展交鋒。

近幾年,主要經濟體都在加緊實施本國的數字治理戰略。美國出台《數字經濟議程》《聯邦資料戰略》《聯邦資料戰略2020年行動計劃》等,都是在一系列議題上強化美國的利益訴求。比如,以《雲法案》為基礎來延伸數字治理,實施長臂管轄。歐盟的《數字服務法案》《數字市場法案》以及《2030數字羅盤》,同樣是在強化歐盟的數字利益主張。

把數字經濟、數字科技與地緣政治、意識形态、價值觀挂鈎,美國、歐盟出台了圍繞數字價值觀、數字主權的一系列戰略和政策。美國所謂的民主國家科技聯盟,實質也是為了形成符合自身利益的全球數字規則新範式。

半月談:目前有沒有形成一些數字治理模闆?

張茉楠:目前,全球數字治理規則尚未達成共識,全球範圍内尚未形成統一的數字經濟治理規則體系,大量的數字治理規則處于空白或碎片化,制度供給短缺問題突出。美國和歐盟率先建構了“美式模闆”和“歐式模闆”的數字貿易規則,意圖鎖定低技術國家的數字貿易發展空間。

美式模闆的戰略意圖是通過資料自由流動擴充全球數字霸權利益,通過投資審查機制等確定其安全利益與數字霸權。而歐盟則利用巨大的統一市場,尋求數字主權,向世界推出更多歐洲标準。

網際網路企業回春轉暖,數字善治須助力

半月談:近期,大陸收緊了網際網路行業監管政策,在平台反壟斷方面不斷亮劍。您怎樣看待大陸數字經濟“一手立規矩、一手促發展”的新邏輯?

張茉楠:大陸雖然沒有像美歐一樣,形成一個明确的治理範式,但我們是立足于産業和市場的雙重優勢,來推動行業規範發展的。也就是說,我們既有類似于美國的網際網路産業優勢,同時又與歐盟比較相似,是巨大的數字消費和數字應用市場。比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就明顯兼具這兩方面的着眼點,一方面促進數字産業潛在增長,另一方面在市場規範和數字治理方面加大力度。

近兩年,大陸在數字安全領域,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架構,相繼出台了網絡安全法、數字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等重要法律法規,也出台了《資料出境安全評估辦法》《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等監管新規。在保護國家數字主權和數字安全方面,大陸已構築了防護網。

半月談:大陸數字治理該如何應對大國數字博弈帶來的挑戰?

張茉楠:加緊構築中國數字治理體系,不僅是政策層面的問題,更是戰略層面的問題,要兼顧個人權益保護與産業發展之間的平衡,兼顧創新與競争的平衡,更要兼顧數字主權與全球治理的平衡。

面對美國在數字經濟領域的直面交鋒,以及美國“小院高牆”戰略,大陸要積極應對,防範“脫鈎”和“規鎖”。一方面,全面提升數字治理能力和水準;另一方面,大陸對數字市場服務準入的開放必須提上日程。

此外,積極參與雙/諸/多邊數字治理規則談判與國際合作。在WTO、RCEP、“一帶一路”等全球多邊和區域合作層面,提出數字貿易規則的中國提案,同時積極對标對表CPTPP、DEPA等高标準數字貿易、數字經濟協定規則要求,推進全球數字貿易和數字治理的中國方案與中國主張。

開放、高效、完善的數字善治,必然會建構起一套健全的政策支援體系和制度監管體系,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數字生态環境。暖風習習,終催花開。有了數字善治加持,大陸網際網路企業才能告别無序擴張和野蠻生長,以可持續、高品質發展的新氣質、新内涵,逐漸走出寒冬之痛,擁抱網際網路春天。

(刊于《半月談内部版》2022年第3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