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C君、duang
編輯/ Kilig
設計/ Zoi.
最近上海疫情引發的“滬式鴛鴦封”,朋友圈被各種瘋魔段子刷屏,大家愛莫能助同時又難得被幽默了一把,隻能遙望祝福痛并快樂着。

作為車圈八卦小能手,國内車市最近冷得像麗嫔的冷宮,包郵區除了别克更換全新logo和丢了東風的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更名外也沒啥瓜可吃。
但在被封的浦東,一家百年巨頭外資最近有了新動态。
一直傳聞很可能試水直營模式的通用汽車,透露出獨立進口車業務的新資訊。日前,通用中國通過官微釋出招募人才的資訊,“打造一支富有激情、充滿創意的團隊,攜手共創全新進口車業務。”通用汽車中國總裁柏曆開啟BOSS直聘模式。
淺看一眼,這次儲備人才主要聚焦營銷服務領域,暫未涉及關鍵的“管道資訊”。車厘子就獨立直營進口車業務事宜緻電通用中國公關部人士,對方回應:“還在研究中,現在還不太好說。”
截至2022年初,多數車企都公布了十四五期間的戰略目标,大衆、豐田、奔馳等海外品牌的未來五至十年的戰略主線,主要圍繞新能源展開,中國市場是首當其沖的重要市場。
十四五期間,除了新能源,中國車市似乎沒有更關鍵更明确的戰略主線了。
通用這個百年老店,并且作為最早一批涉水純電新能源領域的傳統車企,又豈能錯過?再加上最近幾年,通用在華最重要的合資夥伴上汽通用不管是品牌聲量還是純電布局,表現不能算拉跨但和優秀可以說是毫無關系了。
重塑品牌形象才是比刺激銷量更重要的治本之策。那麼,押寶高端小衆市有戲嗎?
小衆高端市場,是一着險棋
早在十年之前,通用汽車在國内也開展過進口車業務,但銷量并不樂觀,2011年還公開表明“就中國市場而言,通用汽車進口的車輛數占其國内總産量的比重不到0.5%”。随着銷量的日漸萎縮,通用汽車直接取消了進口車業務。
但過去兩年,通用中國就開始為重新開機埋下不少伏筆。
在2020年的第三屆進博會上,通用汽車中國總裁柏曆曾表示:“公司将進軍全新的細分市場、尋求創新的銷售管道。”而在去年的第四屆進博會上,通用汽車中國高端進口業務副總裁魏樂飛再抛實錘:“公司正積極籌建高端進口業務,将現場這些車型引進中國市場。”
這兩屆世博會上,通用汽車展示了不少國内尚未出現的高端車型,包括雪佛蘭科爾維特Stingray硬頂敞篷車,GMC Yukon Denali、凱迪拉克凱雷德ESV、雪佛蘭Tahoe Z71和Suburban等四款全尺寸大型SUV;還有雪佛蘭科爾維特Stingray,雪佛蘭皮卡車型Silverado Trail Boss,GMC純電悍馬超級皮卡首創版等等。
其中,去年剛釋出的全新悍馬EV最有可能成為通用汽車進口車的先鋒。
毫無疑問,這些充滿力量感與強烈美式風格的車型,款款都是經典,國内一定存在着不少同好者。為了順應變革潮流,加上EV屬性更是無可厚非,如虎添翼雖不至于,但這種氣質的車型在國内可絕對是獨一份,對手無法複制,通用确實應該好好挖掘家裡被隐藏的“寶藏們”,讓其在新世代消費者面前再次發光。
柏曆透露,高端進口業務将聚焦小衆、高端細分市場,包括電動車和燃油車,和現有業務實作有效互補和共同發展。
過去十年,中國車市以首購為主,門檻聚焦10-20萬區間的品牌都風生水起,但這顯然不适合智能電動變革趨勢下的未來十年甚至更長遠,也不适合通用。
從2021年開始,傳統車企在40萬區間就開始被新勢力趕上,BBA的品牌忠誠度和市場佔有率被特斯拉瓜分,雖然有林肯黑馬跑出,但30-40萬區間的市場已經過于擁擠,眼下豐田大衆也想明白這個道理,轉而專攻務實的30萬以下的換購家用市場。
是以,留給通用這些傳統巨頭們的空間還剩哪些?
另外随着國内合資股比的全面放開,不少國外品牌都在努力擴充自己的話語權,實作更多自主性和可能性。
也許,選擇小衆高端市場是一着險棋,但通用又不得已而為之。
如果說引入進口車是為了品牌高端化,那麼建立獨立銷售管道的舉動就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了。
打開直營這個潘多拉魔盒如何?
近幾年,由特斯拉首開先河、被新造車們發揚光大的直營/代理直營模式,對正在電動化轉型的傳統車企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少品牌跟進,成功模闆也不少。
同屬美系品牌,福特旗下的林肯、Mustang等都屬于福特旗下的獨立闆塊,比起其他品牌的進口車型擁有更大的自主權于決策權。其中林肯自從2014年開啟進口車業務之後,發展迅速,近兩年還産生了航海家、飛行家等明星車型,整體銷量已接近10萬輛。
除此之外,以福特Mustang Mach-E為開端的全新Ford Select高端智能電動車專屬品牌已經建設了專屬的線上和線下銷售管道直銷網絡,福特電馬品牌正在不斷加速。你說這讓“同根生”的通用汽車能不着急嗎?
但坦白講,獨立銷售的路不簡單,也不好走。
關于獨立銷售管道,目前擺在通用汽車面前有兩個選擇,一是像現在國内大部分新勢力一樣,在各大重點城市開設體驗店、展廳等來吸引使用者,二是如大部分合資品牌的進口車業務般,與現存的經銷商管道達成合作共識。
不用說也知道,如果要更好地與使用者溝通,選擇前者才更符合當下市場電動化發展的需求。首先,目前大部分新勢力所采用的直銷管道能夠更好地增強使用者粘性,讓廠家更快、更及時地能及時收到使用者車主地意見、建議,畢竟是減少了中間一個傳遞的程式。其次,線上小程式、線下體驗店的統一規劃能夠由廠家直接制定統一價格,避免經銷商價格不統一的弊端。最後是服務品質,比起傳統4S店沒有統一的服務規格,直銷管道能夠更好的提高員工對使用者的服務品質,進而提升通用汽車的品牌形象。
顯然,通用汽車此時為進口車業務建立出獨立的銷售管道,實則也有為後續通用汽車在電動化發展中掌握更多主動權作鋪墊。
不過,新勢力式的管道建設弊端在于其背後是重資産的傾注。
從公開資料來看,2021年前三季度,小鵬汽車虧損高達35.8億元,蔚來汽車虧損達18.7億元,理想汽車2021年全年則虧損3.2億元。其中管道建設的擴充也是造成了這三家車企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維修等售後保障與前期銷售連接配接性相比不是那麼強,可能會影響使用者使用體驗。
直營就像潘多拉魔盒,特斯拉成功試水,背後是重資本的傾注,更是對外資企業全盤體系力的一個考驗。
在這裡不妨做一個大膽預測,獨立銷售,可以說是接下來通用汽車要走的路,要麼是此次借進口車業務一口氣拿下,要麼穩紮穩打,當通用搭載奧特能平台的電動車越來越多,那時的獨立銷售順勢而為,阻力也會小很多。
寫在最後
直營、小衆,對于通用汽車而言,是雙重考驗。
“到2025年,通用在全球将推出30款純電車型,其中超過20款是為中國市場推出的,屆時,通用汽車中國的電動車年産量将達到100萬輛。”這是通用汽車與開啟進口車業務一同往外官宣的消息,可以說,通用汽車的電動化規劃是非常清晰的。而進口業務無疑是通用“品牌複興”的重要環節。
通用汽車選中偏小衆高端的個性市場,看重的是進口車業務所帶來的品牌及利潤附加值,讓在華子品牌“一榮俱榮”。除了試水直營這個挑戰外,進口車業務選擇悍馬EV,其實很容易曲高和寡,如果不想落入“重在參與”的尴尬中,要把握好老使用者這條戰略主線,比如那批古早的平行進口車主……
特斯拉、蔚來、理想、高合、坦克等新銳高端品牌的快速崛起,吸引了不少BBA等主流高端品牌的老使用者,外資高端品牌的整體品牌忠誠度岌岌可危,如何講好新的品牌故事,老使用者的二次轉化,吸引新世代使用者的目光青睐,是通用汽車無法回避的課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