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連造車新勢力都能造出車,蘋果怎麼就這麼難?

連造車新勢力都能造出車,蘋果怎麼就這麼難?

八年的造車曆史,至今都未有實車公布,這不免讓大家都開始為蘋果公司的造車規劃感到着急。而近日又有消息爆料,蘋果車團隊已經解散了一段時間,若想在2025年量産Apple Car,需要在3~6個月内重組團隊。

其實很多人對蘋果造車都是抱有期待的,這則消息也引起了很大的震動。畢竟同為跨界造車的富士康和立訊精密都已經進入了汽車行業,而蘋果耗時8年,投入巨大的造車卻要“胎死腹中”?那麼,在各個不知名的造車新勢力、以及蘋果小弟都能造出車的時候,蘋果怎麼就是造不出車?

連造車新勢力都能造出車,蘋果怎麼就這麼難?

事實上,造車一直都是喬布斯的夙願。早在2008年,蘋果手機大賣之後,喬布斯就提出了他對蘋果汽車的設想“蘋果汽車應該由電池、電腦、引擎和機械等結構組成。”但基于種種原因,一直到喬布斯離世,蘋果的造車計劃都沒有提上日程,直到庫克接班後,蘋果才開始了造車的計劃。

蘋果造車為什麼這麼難?大概是蘋果自己也不知道該造什麼樣的車,蘋果數次更換造車項目團隊的負責人,每換一個新的負責人蘋果的造車理念就會翻車一次,“造車派”和“系統派”兩派意見上的不合。而且在手機行業處于龍頭老大地位的蘋果手機,在汽車界也想造車一輛“革命性”的汽車。

連造車新勢力都能造出車,蘋果怎麼就這麼難?

從蘋果申請的汽車專利來看,外觀看上去十分夢幻,很有未來科技感。英國的Vanarama公司,就基于蘋果已申請的專利,最終設計出十分貼近量産車外觀的3D模型。進入車内,蘋果相比特斯拉更加大膽,連方向盤都沒有,座椅可旋轉,在車内形成一個小型的會議室。

連造車新勢力都能造出車,蘋果怎麼就這麼難?

從3D模型來看,車輛确實有很明顯的蘋果風格,這種設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更高階的“自動駕駛”,軟體是蘋果擅長的,但是汽車除外。“自動駕駛”除了軟硬體之外,非常依賴于資料。但反觀蘋果公司向加州DMV送出的全年測試報告,蘋果公司的自動駕駛測試總裡程排名14,每次脫離平均行駛裡程數,為32km,排名僅為第22,與頭部的研發“自動駕駛”的公司還有着明顯的差距。

連造車新勢力都能造出車,蘋果怎麼就這麼難?

最後在蘋果的造車路上,也很難找到有實力的合作商,比如蘋果的優勢是軟體,劣勢是硬體制造,但是蘋果很難找到實力相比對的代工廠。富士康一直想成為蘋果的代工廠,但是因為造車經驗太稚嫩而沒有被蘋果采用。而與蘋果談判的至少6家企業都拒絕了蘋果的代工,如現代、比亞迪、甯德時代等等。一方面是怕是無法共享蘋果的軟體技術,一方面是怕養虎為患。

寫在最後

作為目前在科技市值上排行第一的公司,在造車這件事上,蘋果公司已經落後特斯拉太多了。如今随着蘋果造車團隊的解散傳聞,又給蘋果在2025年量産車型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