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喊三聲“活下來”,華為赢得“半邊天”

高喊三聲“活下來”,華為赢得“半邊天”

撰文/ 《财經天下》周刊作者 曾廣

編輯/ 董雨晴

華為又扛過了一年。2022年3月28日,華為釋出了2021年全年财報,和2020年那份收入微增、利潤大減的年報相比,今年的年報資料迎來反轉:收入略降、利潤大增。财報顯示,2021年華為收入6368億元,同比下降28.6%;淨利潤1137億,同比大增75.9%。

對于華為而言,2021年被認為是比2020年還要艱難的一年:随着麒麟9000晶片庫存的逐漸耗盡,消費者終端業務進一步收縮;國内5G基站普及的高峰期過去,營運商業務增速也開始面臨下滑。與此同時,美國制裁所帶來的外部環境依舊艱巨。

在巨大的挑戰下,華為一方面選擇收縮業務、降低收入規模,另一方面通過出售部分非核心業務、收取專利費用等方式大幅提高了盈利水準。

但是這并不意味着華為渡過了難關。相反,随着消費者業務和營運商業務的進一步收縮,華為未來的處境依舊艱難,“活下來”依舊是華為未來幾年的主基調。

三個“活下來”

“活下來”三個字,貫穿了華為過去兩年的目标。

2020年年初,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2020年華為的目标是“力争活下來,力争明年還能發表年報”。

2020年華為确實活下來了,并且還實作了一定的收入和利潤增長。2020年的财報顯示,當年華為營收8914億元,同比增長3.8%,淨利潤646億,同比增長3.2%。但是當年華為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僅為352億元,為7年内最低,為了扛住外部壓力,華為付出了真金白銀的代價。

2021年,華為的目标依舊是“活下來”,但是和2020年相比,徐直軍表示:“我們發現活下來還是有希望的,但我們希望活得更好些。”

這意味着,在活下來的同時,華為需要追求更健康的财務資料,更持久的經營。

現在看來,2021年的目标也實作了。2021年雖然華為業務規模有所收縮,整體收入規模下降了1/4以上,但是全年淨利潤1137億,同比大增75.9%,手中的經營現金流達到597億元,同比增長69.4%,公司資産負債率則降低至57.8%。

正如華為CFO孟晚舟在财報釋出會上所說,華為整體财務結構的韌性和彈性都在加強。

為了“活得更好些”,華為還在繼續大手筆投入研發。2021年研發投入達到1427億元,創下華為曆年研發最高紀錄,占全年收入的22.4%,排名全球第二,僅次于谷歌母公司Alphabet。

雖然2021年的整體收入有所下滑,但是伴随着淨利潤和經營現金流的大幅提高,華為的财務資料正在變得更加健康,扛住美國制裁的第三年,華為似乎逐漸走出了“水逆”期。

在3月28日下午的财報釋出會上,回國後首次亮相的華為CFO孟晚舟表示:“我們的規模變小了,但我們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擷取能力都在增強,公司應對不确定性的能力在不斷提升。”

但是新的一年,華為挑戰依舊無比艱巨,雖然盈利和現金流均有所改善,但華為整體收入下滑28.6%也是一大隐憂,淨利潤的增長也并非完全來源于主營業務收入。

拖累華為2021年收入下滑的主因,是消費者業務的驟降。2021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大幅下降49.6%,在手機行業的競争力被極大削弱。據Counterpoint Research資料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華為手機在國内的銷量下降了73%,市場佔有率僅剩7%。

談及消費者業務迅速下滑的原因,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表示:“美國連續多年的制裁,對華為消費者業務造成了非常大的下滑。”

除了消費者業務,被視為華為基本盤的營運商業務去年同樣有所收縮,收入同比下滑了7%,這主要是源于國内5G基站普及的高峰期過去,市場整體的增量有限。

此外,淨利潤的大幅增長,也并非完全來自于主營業務,其中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出售榮耀資産,并不具備可持續性。财報顯示,2021年華為處置子公司及相關業務的淨收益為574.31億元,占據淨利潤的将近一半。

如果将這部分收益剔除,華為2021年的淨利潤僅為562.69億元,同比下滑了12.8%,和主營業務收入一樣承壓。但是和2020年相比,當期華為的淨利潤率提升至8.8%,經營效率有所提升。

雖然2021年整體赢得了更高的利潤、更多的現金流、投入了更大規模的研發支出,但是在兩大主要業務基本盤均面臨收縮,主營業務利潤也面臨一定下滑的背景下,華為并未完全走出美國制裁的陰霾。華為2022年要想實作“有品質地活下來”,就要繼續開拓新的業務闆塊,為公司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間。

在各方面的艱巨挑戰下,華為2022年的目标,是第三個“活下來”。

在年前預披露2021年業績時,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表示,在新的一年裡要多産糧食,做強根基,持續投入未來,通過為客戶及夥伴創造價值,“活下來、有品質地活下來”。

繼續打持久戰

随着營運商業務和消費者業務的逐漸收縮,在外部環境沒有巨大改善的背景下,華為急需開拓更多新的業務來支撐起未來的業績增長。

被寄予厚望的是電動汽車。2021年5月,華為手機的掌舵人餘承東被派去開拓智能汽車業務,擔任新成立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 CEO。截至2021年底,華為已經發展了70多家合作夥伴加入其MDC智能駕駛生态,并與北汽、廣汽和長安汽車打造汽車子品牌。

2021年12月23日,在華為冬季旗艦釋出會上,華為和塞力斯聯合推出汽車品牌AITO,并釋出了首款智能汽車問界M5。《财經天下》周刊觀察到,華為線下許多門店都已經有問界M5的試駕車,據塞力斯微信公衆号消息,2022年3月5日,AITO汽車在全國多個城市舉辦傳遞釋出會,開始向車主傳遞問界M5。

除了問界M5,華為還表示,北汽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長安阿維塔11等車型也将在今年陸續量産傳遞。

但是目前智能汽車行業已經是一片紅海,以比亞迪為代表的傳統車企、以特斯拉為代表的“外來和尚”、以蔚來小鵬理想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以小米為代表的手機廠商、以百度滴滴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企業,都在攪局,而華為堅持“不造車”的模式能否從中勝出,目前還存在着非常多的疑問。

除了押注智能汽車,華為也在開拓新的業績增長點。2021年10月,華為宣布成立煤礦軍團、智能光伏軍團、資料中心能源軍團等五大軍團,以智能科技去改造傳統行業,開始啃行業最難啃的硬骨頭。資料顯示,華為五大軍團由任正非親自上司,和華為三大業務BG(營運商、企業、消費者)屬于同一級别。

硬骨頭要啃,蚊子肉也要吃。

2021年底,華為再次任命10名預備軍團團長,涉及園區網絡、資料中心網絡、資料中心底座、站點及子產品電源、機場軌道等十個領域。如果說此前的五大軍團主要瞄準了具有廣闊市場的傳統行業,後來成立的十大預備軍團則更加聚焦于行業細分闆塊的智能化改造。

但是在實際落地的過程中,硬骨頭并不好啃,蚊子肉也沒有那麼容易吃,軍團作戰的前景,依舊處于一片迷霧當中。

《财經天下》周刊在此前的采訪中了解到,煤礦軍團成立之初轟轟烈烈,内部期待将标杆項目迅速大規模複制,推向地市,但過程遠比想象中艱辛。

當然,手機行業的蛋糕也不能拱手讓人。2021年,在晶片受阻的情況下,華為依舊推出了P50系列、縱向折疊屏手機P50 Pocket等新産品。盡管由于制裁隻能采用閹割版的5G晶片,但華為依舊持續更新産品線,以等待外部環境改善,重新回歸手機行業。

2021年11月,餘承東在華為内部宣講會的一次講話流出,在該講話中餘承東表示“華為手機還會繼續做下去,2023 年要王者歸來,而且,你們最期待的華為 Mate50 系列将于明年初釋出。”

《深網》此前曾報道,華為在晶片供應鍊領域正在取得關鍵進展,華為給營運商的時間表是“28nm明年就能夠量産,14nm後年量産”。

但是如今2022年已經過去了将近三個月,華為Mate50系列并未如約而至。

對于華為而言,至暗時刻仍未過去,智能手機已經是高度飽和市場,而智能汽車和15大軍團所涉及到的業務又都存在着極大的不确定性。

華為的長征路,目前還隻走了一半。如今華為需要做的,就是繼續熬過最難熬的這幾年,直到黎明降臨。

本文由《财經天下》周刊旗下賬号AI财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管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