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孟晚舟歸國後首度公開亮相,談華為“規模小了,盈利能力強了”

“我們的規模變小了,但我們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擷取能力都在增強,公司應對不确定性的能力在不斷提升。”3月28日,華為公司副董事長、首席财務官孟晚舟在歸國後首度公開亮相,出席華為業績釋出會。

孟晚舟歸國後首度公開亮相,談華為“規模小了,盈利能力強了”

孟晚舟

規模小了,盈利能力強了

3月28日,華為釋出的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2021年華為整體經營穩健,實作全球銷售收入6368億元,同比下降28.56%;淨利潤1137億元,同比增長75.9%。面向未來,華為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1年研發投入達到1427億元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22.4%。孟晚舟表示,營收下降主要是美國多輪制裁、疫情等原因,華為會持續保持在研發領域的投入。

釋出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指出:“公司整體經營情況符合預期,營運商業務表現穩定,企業業務穩健增長,終端業務快速發展新産業,生态建設進入快車道。”

年報顯示,得益于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提升,2021年華為經營現金流有較大增長,達到597億元;資産負債率降低到57.8%的水準,整體财務結構韌性和彈性加強。

2021年,在營運商業務領域,華為實作銷售收入2815億元。華為助力全球營運商部署了5G網絡,累計簽署了3000多個5G行業應用商用合同,5G在制造、礦山、鋼鐵、港口、醫療等行業規模商用。

企業業務方面,數字化轉型浪潮下,去年華為實作銷售收入1024億元。面向政府、交通、金融、能源以及制造等重點行業,華為共釋出11大場景化解決方案,成立了煤礦、智慧公路、海關和港口等軍團,整合資源高效服務客戶;服務與營運夥伴數量增長到6000多家。

終端業務方面,去年,華為建構“萬物智聯、億億連接配接”的全球生态, 為全球消費者提供全場景智慧生活體驗,實作銷售收入2434億元。智能穿戴、智慧屏、TWS耳機及消費者雲服務均實作持續增長,其中可穿戴裝置和智慧屏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

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華為雲已持續上線220多個雲服務、210多個解決方案,聚合全球超過3萬家合作夥伴,發展260萬開發者,雲市場上架應用超過 6100個。搭載鴻蒙系統(HarmonyOS)的華為裝置超過2.2億台,成為全球發展速度最快的移動終端作業系統之一。

郭平介紹,目前華為雲已為中國6家國有大型銀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頭部保險機構提供服務。在亞太地區,華為是增速最快的公有雲提供商之一;在拉美地區,華為雲已經是節點數最多的雲服務平台。2022年,華為将圍繞“一切皆服務”的戰略,加大資料中心和網絡布局,提供全球一緻性體驗的網絡,讓業務在全球範圍内實作高速可達。

10年研發投入超8450億元

孟晚舟認為,華為公司長期在研發上的投資,所沉澱和積累起來的研發能力、研發隊伍、研發平台,這些才是華為公司建構長期、持續競争力的核心。

“華為公司始終認為,以收入作為基線進行研發投入,是我們真正能夠持續為客戶提供價值的基本保障。是以無論我們的利潤高低,我們都将始終堅持這一點。”孟晚舟表示。

年報顯示,過去10年,華為在研發領域累計投資超過8450億元。近幾年,每年在基礎研究上的投資超過人民币200億元。2021年,華為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10.7萬名,約占公司總人數的54.8%。

針對晶片技術“卡脖子”問題,郭平回應稱,晶片研發是複雜、緩慢的工程,需要有耐心。本來在全球化的環境下,技術的重複開發不一定具有商業價值。但在市場格局變化及技術封鎖的情況下,可能産生新的需求。華為樂于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進來;在先進工藝不可獲得的情況下,華為将積極尋找系統性的突破。

此外,郭平強調:“華為公司将沿着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方向前進,依靠人才、科研和創新精神三要素,持續加大投入,力求實作基礎理論、架構和軟體的技術底座重構,構築長期競争力。”

此外,孟晚舟還談到了回家後這段時間的感受:“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孟晚舟稱,“回家這6個月,我唯有努力學習才能趕上祖國的變化。”

實習記者 許予朋

編輯 冀曉航

孟晚舟歸國後首度公開亮相,談華為“規模小了,盈利能力強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