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創人」Rancher江鵬:清華工程實體學碩士/雲計算開源2005年—2011年 微軟愛上IT的工程實體學碩士2011—2015 Citrix在大型解決方案中磨砺管理協同2016—至今 Rancher挑戰準創業,沒人做的都得做

作者:科創人far
「科創人」Rancher江鵬:清華工程實體學碩士/雲計算開源2005年—2011年 微軟愛上IT的工程實體學碩士2011—2015 Citrix在大型解決方案中磨砺管理協同2016—至今 Rancher挑戰準創業,沒人做的都得做

<h1 class="pgc-h-arrow-right">

2005-2011 微軟</h1>

<H1級"pgc-h-right-arrow">熱愛IT工程實體碩士學位</h1>

科學創造者:清華大學工程實體碩士,為什麼選擇IT作為自己的職業?

蔣鵬:在大學裡萌發了對計算機和軟體的興趣,1998年我上了大學,當時網際網路遠不如現在發達,高校還在利用教育網絡、區域網路、通信平台以BBS為主。當時,在高校中比較流行的是Firebird等關系資料庫系統,對軟體感興趣的學生會去BBS上拿到Firebird系統,然後自己編譯Linux、UNIX或FreeBSD來搭建一個論壇。到我畢業的時候,我想知道是否最好朝着我感興趣的方向前進。

柯成仁:畢業後選擇加入微軟的原因是什麼?

蔣鵬:2005年,像微軟這樣的大型外國公司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當時的情況和現在不一樣,BAT不像現在這麼火爆,網際網路創業公司也不多,如果想搞IT行業或者軟體行業,國外大公司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科技創始人:"大企業還是創業企業",很多IT畢業生都會糾纏在這個話題上,你覺得選擇大企業是得還是輸?

蔣鵬:其優點是待遇好,制度規範嚴格,人際關系相對簡單,同僚優良,有一套标準化的新人培養制度,優秀的制度能有效支援人與人、團隊與團隊的協作。

不利的一面是,大公司的絕大多數員工隻是一個螺絲釘,責任範圍非常有限,如果你不試圖突破界限,通常你的願景相對較小。

Cochron:回顧你職業生涯的早期,你認為最重要的決定是什麼?

蔣鵬:在微軟的時候,我在微軟上海的全球技術中心工作,主要負責微軟産品的技術支援和服務,技術中心有兩個不同的成長方向,一個是走向後端,到核心産品開發團隊,另一個是轉向前進,成為技術專家, 與客戶溝通,幫助客戶做規劃、實施。

在 Microsoft 工作了兩年後,我發現我更渴望了解客戶的實際需求,是以我選擇繼續前進,加入解決方案專家 PPE。當時,我們接觸了一些大型企業客戶,比如汽車、銀行,和這些客戶溝通得更多,深入了解如何在客戶場景中使用産品,客戶的需求是什麼,産品進化方向或疊代是真正滿足這種需求的?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

<h1 class="pgc-h-arrow-right">2011—2015 Citrix</h1>

< h1 級"pgc-h-arrow-right">大型解決方案中的鉸鍊管理協作</h1>

Cochron:您為什麼選擇在 2011 年加入 Citrix?

蔣鵬:在微軟工作了6年後,我對微軟的産品線有了比較透徹的把握,想挑戰更多的東西。2011年是雲計算的時代,微軟的産品線非常豐富,但當時Azure在國内的推廣力度還不是很強。Citrix 的數量很少,但在雲計算方面更加專注和專業。

我于 2011 年加入 Citrix 擔任解決方案顧問,盡管工作性質相似,但我的職責範圍要大得多。在 Citrix,您需要提供完整的技術解決方案,從業務角度為您的客戶建構解決方案,不僅使用 Citrix 産品,還使用其他開源解決方案或第三方解決方案。

Cochron:這份新工作給你帶來了什麼挑戰?

蔣鵬:做大規模的整體解決方案有很多挑戰,我們已經為全球知名大型工廠提供了一個全自動化、基于雲的新型環保傳遞平台,這個項目結合了第三方閉源、開源、自研等方案,至今仍提供服務。

第一個挑戰來自管理層,這是我第一次管理内部和外部團隊組合。管理内部團隊相對簡單,因為他們彼此相對熟悉,每個同僚的技能水準和專業知識對你來說都很清楚,10更容易協調資源和配置設定任務。但是面對外部團隊,在你進入項目之前,你不會了解他,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了解他們的技能水準,并确定他們是否适合這份工作。在項目的前兩三個月,一切都是為了管理團隊。

二是業務複雜性帶來的技術挑戰,這在當時是沒有人做到的,而且不是成熟的軟體産品,而是一個新的系統和內建的元件來形成整體解決方案,技術挑戰比較大。我們從一個更理想化的計劃開始,經過六個月的代碼開發,我們能夠向客戶提供MVP版本,以示範并完成目标的第一階段。然而,當我們進入內建測試階段時,我們發現了很多問題,我記得2012年底是我們向客戶提供第一個MVP版本時最痛苦的時刻,并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進行內建測試。測試過程非常複雜,它連接配接了各種系統,每次測試時間也很長,暴露出很多問題,測試難度大,bug修複痛。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裡,我們每天工作到淩晨3點.m,第二天早上起床繼續工作。

除了挑戰之外,這次經曆還讓我對開源軟體有了更好的了解,并對其商業模式和影響有了更直覺的了解。

< h1級"pgc-h-arrow-right">2016年至今牧場主</h1>

<h1級"pgc-h-right-arrow">挑戰準創業,無人可為</h1>

Cochron:有兩種覺醒的成長模式,或者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或者我想做什麼,你似乎是後者?

蔣鵬:是的,加入Rancher也是一個類似的原因,Rancher在2015年底進入中國,早期的員工隻有兩位我在Citrix的前同僚,他們邀請我加入,我去了解了容器技術,在了解了容器可能代表技術的發展趨勢之後,至少有一個。我一直對雲計算感興趣,并認為這對我未來的成長有好處,我并不真正關心團隊規模或穩定性。

Ko:作為Rancher China的先驅,準創業的經驗是什麼?

蔣鵬:相比真正的創業,我們一定不用擔心哪一天付不付(笑),但整體創業經驗應該是相似的,從0到1的團隊建設,内部規章制度的制定過程,各種制度的建立......等等,我們都經曆過它的全部。Rancher的早期同僚是多功能的,他們發現如果沒有人可以做的事情,你需要去做。

Cochron:從微軟到思傑更像是個人能力的提升,垂直,但創業型組織可能需要更多的橫向能力,從舒适區之外的挑戰?

蔣鵬:演講(笑),我相信很多科技出身的創業者都有類似的經曆,做科技的人一般比較内向,不喜歡在擁擠的地方說話,但在創業公司裡,很多時候你要做一些演講,讓人們對你的公司和産品有更多的了解。因為不擅長是以不自信,還需要做充分的準備,在演講之前我會反複閱讀PPT,模拟演講過程,以确定他們是否準備好褪色一些緊張感。

COSON:談談你對開源軟體商業化模式的了解?一個永無止境但永遠不會有标準答案的問題。

Jiang Peng:Peter Levine有一篇關于開源的文章,他在開源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曾擔任XenSource的首席執行官。他認為成功的開源軟體符合三個标準:

首先,項目和社群比對,項目與社群契合,開源項目無法建立更好的開發者社群,社群成員可以積極地為項目貢獻代碼。按照這個标準,Rancher是一個相對成功的開源項目,目前在GitHub上有15.6k的星級,是容器管理平台空間中明星項目數量最多的。

二是産品與市場比對,産品與市場契合。PMF是任何商業項目的核心話題,無論什麼開源是封閉的,都不需要解釋太多。

第三,價值與市場比對,價值與市場契合,軟體價值主張是否比對客戶的支付意願。Rancher的這一部分仍在摸索,雖然我們已經擁有大量付費客戶,但與開源社群中的使用者總數相比,這一比例仍然相對較低,這是我們不斷摸索和前進的地方。

Techman:當許多技術人員面臨35歲的困境,很多聲音将其歸咎于技術的疊代創新時,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蔣鵬:我認為技術專家必須具備不斷學習的能力,但我不認為技術的疊代會直接導緻人的淘汰,具有持續學習能力的人總會找到更多的機會,在足夠強大的競争對手面前創造更好的商業帝國。

Rancher創始人梁晟博士曾寫過一篇文章《給程式員的話》,他指出,許多技術工作者認為跳槽以獲得更高的薪水是IT行業的标準增長模式,但他認為建立個人聲譽比積累薪水更重要,而建立薪水的方式是"成為世界級"。任何行業都有疊代更新的可能性,例如Google的搜尋和Zoom的視訊會議。技術人員可能會抱怨IT中的新知識和語言,但很多事情都很常見,對于具有學習能力的朋友來說,他們可以快速适應表面的變化。

集團是一個由CEO、CTO、CIO、技術副總裁、技術總監等技術決策者組成的非營利組織,秉承自願、互助、共赢的原則,以交流成長思路、創新創業經驗為主題,現擁有會員4000人。

-- 平台支援

「科創人」Rancher江鵬:清華工程實體學碩士/雲計算開源2005年—2011年 微軟愛上IT的工程實體學碩士2011—2015 Citrix在大型解決方案中磨砺管理協同2016—至今 Rancher挑戰準創業,沒人做的都得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