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科创人」Rancher江鹏:清华工程物理学硕士/云计算开源2005年—2011年 微软爱上IT的工程物理学硕士2011—2015 Citrix在大型解决方案中磨砺管理协同2016—至今 Rancher挑战准创业,没人做的都得做

作者:科创人far
「科创人」Rancher江鹏:清华工程物理学硕士/云计算开源2005年—2011年 微软爱上IT的工程物理学硕士2011—2015 Citrix在大型解决方案中磨砺管理协同2016—至今 Rancher挑战准创业,没人做的都得做

<h1 class="pgc-h-arrow-right">

2005-2011 微软</h1>

<H1级"pgc-h-right-arrow">热爱IT工程物理硕士学位</h1>

科学创造者: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硕士,为什么选择IT作为自己的职业?

蒋鹏:在大学里萌发了对计算机和软件的兴趣,1998年我上了大学,当时互联网远不如现在发达,高校还在利用教育网络、局域网、通信平台以BBS为主。当时,在高校中比较流行的是Firebird等关系数据库系统,对软件感兴趣的学生会去BBS上拿到Firebird系统,然后自己编译Linux、UNIX或FreeBSD来搭建一个论坛。到我毕业的时候,我想知道是否最好朝着我感兴趣的方向前进。

柯成仁:毕业后选择加入微软的原因是什么?

蒋鹏:2005年,像微软这样的大型外国公司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当时的情况和现在不一样,BAT不像现在这么火爆,互联网创业公司也不多,如果想搞IT行业或者软件行业,国外大公司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科技创始人:"大企业还是创业企业",很多IT毕业生都会纠缠在这个话题上,你觉得选择大企业是得还是输?

蒋鹏:其优点是待遇好,制度规范严格,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同事优良,有一套标准化的新人培养制度,优秀的制度能有效支持人与人、团队与团队的协作。

不利的一面是,大公司的绝大多数员工只是一个螺丝钉,责任范围非常有限,如果你不试图突破界限,通常你的愿景相对较小。

Cochron:回顾你职业生涯的早期,你认为最重要的决定是什么?

蒋鹏:在微软的时候,我在微软上海的全球技术中心工作,主要负责微软产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技术中心有两个不同的成长方向,一个是走向后端,到核心产品开发团队,另一个是转向前进,成为技术专家, 与客户沟通,帮助客户做规划、实施。

在 Microsoft 工作了两年后,我发现我更渴望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因此我选择继续前进,加入解决方案专家 PPE。当时,我们接触了一些大型企业客户,比如汽车、银行,和这些客户沟通得更多,深入了解如何在客户场景中使用产品,客户的需求是什么,产品进化方向或迭代是真正满足这种需求的?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h1 class="pgc-h-arrow-right">2011—2015 Citrix</h1>

< h1 级"pgc-h-arrow-right">大型解决方案中的铰链管理协作</h1>

Cochron:您为什么选择在 2011 年加入 Citrix?

蒋鹏:在微软工作了6年后,我对微软的产品线有了比较透彻的把握,想挑战更多的东西。2011年是云计算的时代,微软的产品线非常丰富,但当时Azure在国内的推广力度还不是很强。Citrix 的数量很少,但在云计算方面更加专注和专业。

我于 2011 年加入 Citrix 担任解决方案顾问,尽管工作性质相似,但我的职责范围要大得多。在 Citrix,您需要提供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从业务角度为您的客户构建解决方案,不仅使用 Citrix 产品,还使用其他开源解决方案或第三方解决方案。

Cochron:这份新工作给你带来了什么挑战?

蒋鹏:做大规模的整体解决方案有很多挑战,我们已经为全球知名大型工厂提供了一个全自动化、基于云的新型环保交付平台,这个项目结合了第三方闭源、开源、自研等方案,至今仍提供服务。

第一个挑战来自管理层,这是我第一次管理内部和外部团队组合。管理内部团队相对简单,因为他们彼此相对熟悉,每个同事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对你来说都很清楚,10更容易协调资源和分配任务。但是面对外部团队,在你进入项目之前,你不会了解他,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了解他们的技能水平,并确定他们是否适合这份工作。在项目的前两三个月,一切都是为了管理团队。

二是业务复杂性带来的技术挑战,这在当时是没有人做到的,而且不是成熟的软件产品,而是一个新的系统和集成的组件来形成整体解决方案,技术挑战比较大。我们从一个更理想化的计划开始,经过六个月的代码开发,我们能够向客户提供MVP版本,以演示并完成目标的第一阶段。然而,当我们进入集成测试阶段时,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我记得2012年底是我们向客户提供第一个MVP版本时最痛苦的时刻,并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进行集成测试。测试过程非常复杂,它连接了各种系统,每次测试时间也很长,暴露出很多问题,测试难度大,bug修复痛。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我们每天工作到凌晨3点.m,第二天早上起床继续工作。

除了挑战之外,这次经历还让我对开源软件有了更好的理解,并对其商业模式和影响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 h1级"pgc-h-arrow-right">2016年至今牧场主</h1>

<h1级"pgc-h-right-arrow">挑战准创业,无人可为</h1>

Cochron:有两种觉醒的成长模式,或者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我想做什么,你似乎是后者?

蒋鹏:是的,加入Rancher也是一个类似的原因,Rancher在2015年底进入中国,早期的员工只有两位我在Citrix的前同事,他们邀请我加入,我去了解了容器技术,在了解了容器可能代表技术的发展趋势之后,至少有一个。我一直对云计算感兴趣,并认为这对我未来的成长有好处,我并不真正关心团队规模或稳定性。

Ko:作为Rancher China的先驱,准创业的经验是什么?

蒋鹏:相比真正的创业,我们一定不用担心哪一天付不付(笑),但整体创业经验应该是相似的,从0到1的团队建设,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各种制度的建立......等等,我们都经历过它的全部。Rancher的早期同事是多功能的,他们发现如果没有人可以做的事情,你需要去做。

Cochron:从微软到思杰更像是个人能力的提升,垂直,但创业型组织可能需要更多的横向能力,从舒适区之外的挑战?

蒋鹏:演讲(笑),我相信很多科技出身的创业者都有类似的经历,做科技的人一般比较内向,不喜欢在拥挤的地方说话,但在创业公司里,很多时候你要做一些演讲,让人们对你的公司和产品有更多的了解。因为不擅长所以不自信,还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在演讲之前我会反复阅读PPT,模拟演讲过程,以确定他们是否准备好褪色一些紧张感。

COSON:谈谈你对开源软件商业化模式的理解?一个永无止境但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Jiang Peng:Peter Levine有一篇关于开源的文章,他在开源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曾担任XenSource的首席执行官。他认为成功的开源软件符合三个标准:

首先,项目和社区匹配,项目与社区契合,开源项目无法创建更好的开发者社区,社区成员可以积极地为项目贡献代码。按照这个标准,Rancher是一个相对成功的开源项目,目前在GitHub上有15.6k的星级,是容器管理平台空间中明星项目数量最多的。

二是产品与市场匹配,产品与市场契合。PMF是任何商业项目的核心话题,无论什么开源是封闭的,都不需要解释太多。

第三,价值与市场匹配,价值与市场契合,软件价值主张是否匹配客户的支付意愿。Rancher的这一部分仍在摸索,虽然我们已经拥有大量付费客户,但与开源社区中的用户总数相比,这一比例仍然相对较低,这是我们不断摸索和前进的地方。

Techman:当许多技术人员面临35岁的困境,很多声音将其归咎于技术的迭代创新时,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蒋鹏:我认为技术专家必须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但我不认为技术的迭代会直接导致人的淘汰,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人总会找到更多的机会,在足够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创造更好的商业帝国。

Rancher创始人梁晟博士曾写过一篇文章《给程序员的话》,他指出,许多技术工作者认为跳槽以获得更高的薪水是IT行业的标准增长模式,但他认为建立个人声誉比积累薪水更重要,而建立薪水的方式是"成为世界级"。任何行业都有迭代升级的可能性,例如Google的搜索和Zoom的视频会议。技术人员可能会抱怨IT中的新知识和语言,但很多事情都很常见,对于具有学习能力的朋友来说,他们可以快速适应表面的变化。

集团是一个由CEO、CTO、CIO、技术副总裁、技术总监等技术决策者组成的非营利组织,秉承自愿、互助、共赢的原则,以交流成长思路、创新创业经验为主题,现拥有会员4000人。

-- 平台支持

「科创人」Rancher江鹏:清华工程物理学硕士/云计算开源2005年—2011年 微软爱上IT的工程物理学硕士2011—2015 Citrix在大型解决方案中磨砺管理协同2016—至今 Rancher挑战准创业,没人做的都得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