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篇文章,藏着中國新能源車的未來

這篇文章,藏着中國新能源車的未來

作者丨張之棟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别 緻

80%汽車品牌關停?50%零部件體系重構更重要。

“2022年開始,傳統燃油車達到峰值,往後會持續下降。”

3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在2022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預測,傳統燃油車的拐點即将到來,新能源汽車也将就此迎來新的增長期。

與此同時,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也提出了類似觀點,甚至更為激進:随着新能源汽車的加入,中國燃油車市場競争會更激烈。未來3-5年,預計80%中國品牌汽車關停并轉。

這篇文章,藏着中國新能源車的未來

可以肯定的是,歐陽明高院士和朱華榮董事長兩位學術界、業界的代表觀點,進一步佐證了新能源汽車即将“後來居上”的事實。

但也不得不承認,想要真正的百煉成鋼,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也必須在“血與火”交織的戰役之中,曆經千錘百煉。

正如本次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的主題——“迎接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新階段”,伴随着内外部各種因素的沖擊,越來越多的變數産生,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式進入到了“混戰”下半場。

這篇文章,藏着中國新能源車的未來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3月預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會達到28%,目前市場驅動占70%,政策占30%,預計今年年底新能源滲透率達到35%。”

喜的是,新能源汽車正飛速發展着;憂的是,伴随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增加,動力電池成本上升,晶片供應不足,以及新能源汽車産品力重構的問題,也陸續出現了。

01

動力電池,天下三分

2022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各動力電池企業成為不容忽略的一股力量。而根據電池廠商們各自推崇的技術來看,目前國内動力電池市場的技術格局,正變得愈加清晰起來。

這篇文章,藏着中國新能源車的未來

首先,是以甯德時代、比亞迪為首的“技術疊代派”。

作為三元電池、磷酸鐵锂電池的老牌玩家,這一方的電池廠商們,更願意在原有的電池技術基礎上,推陳出新,進行技術疊代。

本次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甯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推出了甯德時代第三代CTP技術——麒麟電池。

據介紹,麒麟電池系統重量、能量密度及體積能量密度繼續引領行業最高水準。在相同的化學體系、同等電池包尺寸下,麒麟電池包的電量,相比(特斯拉的)4680系統可以提升13%。

與此同時,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也為自家的刀片電池發聲:将磷酸鐵锂作為重點材料,續航裡程達到500km,能量密度已經不再重要,更應該重視安全,磷酸鐵锂不含有貴重金屬,材料不會被卡脖子。

這篇文章,藏着中國新能源車的未來

其次,是以比克動力、億緯锂能為主的“大圓柱電池派”。

或許是看到了特斯拉4680電池的前瞻性,亦或者是對行業的深刻認知,億緯锂能的董事長劉金成認為大圓柱成為終極電池技術方向;而比克動力的副總裁樊文光則聲稱大圓柱動力電池未來可期。

在比克動力的預估中,2025年動力電池的需求将超過1,600GWh,其中大圓柱電池會占到30%,并将作為電動汽車的豪華解決方案存在,而方形/刀片電池則是電動汽車經濟型解決方案。

事實上,盡管大圓柱電池存在自身工藝簡單、高度标準化、整裝層面結構件少,以及成組簡單等諸多優點,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圓柱電池的難點也很明顯——其焊接、輥壓、分切、卷繞等方面,技術都有待成熟。

這篇文章,藏着中國新能源車的未來

最後,是以衛藍新能源、SES為主的“技術革新派”。雖然這一派别更為年輕,但卻在電池技術方面獨具一格。

在本次論壇上,衛藍新能源首席科學家、創始人李泓透露,衛藍新能源确實正在與蔚來汽車合作。

雙方計劃基于ET7車型,推出單次充電續航1000公裡的混合固液電解質電池,電池包達到150度電,能量密度360Wh/kg,最快于今年年底量産傳遞。

SES的混合液态锂金屬電池解決方案,也可圈可點,能量密度更是高達417Wh/kg。

據了解,目前SES正在與通用、現代、本田一起進行A樣品聯合開發,按照計劃,2023年B樣品,2024年C樣品,2025年就能正式實作量産。

這篇文章,藏着中國新能源車的未來

誠然,“三大派别”之間,并沒有清晰的界限區分,甚至互相之間還會有不少的技術路線重疊。

但值得思考的是,偌大的動力電池市場,不可能放任一家電池廠商獨大;同時也不可能因為上遊原材料價格的飙升,就丢失掉創新的能力。

平心而論,也正是因為能夠不斷地去創新,才得以進一步解決動力電車成本驟增,以及之後的發展問題。

02

國産晶片,何以振興?

那麼車載晶片供應緊張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想要弄清楚這一問題,首先需要明确的便是,現在的晶片選型,究竟是由車企們做主,還是那些Tier1們在拿主意。

這篇文章,藏着中國新能源車的未來

很簡單的邏輯,若是由Tier1們決定,那麼像博世這樣的供應商,必定很小機率才會使用國産芯。如此一來,也就很難進行國産替代。至于沒有了市場驗證,國産芯又何以崛起?

“車規級的晶片、作業系統,都是我們的短闆弱項,缺芯少魂,車規級更是如此。”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在本次論壇上,重點提及了缺芯問題:“過去汽車廠基本不管這些事,基本上都交給了Tier1來幹這個事。”

是以,可想而知的是,想要實作國産化晶片的替代,進而解決車芯的供應問題,單一的晶片突破不一定能夠發揮作用,其需要打通的是整個汽車晶片供應鍊的鍊條。

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的話來說,“汽車強國的底層是零部件強國。未來汽車對傳統汽車的颠覆性,使傳統零部件體系的50%以上面臨重構。”

好消息是,國内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為汽車晶片供應鍊的重構提供了這一寶貴契機。

這篇文章,藏着中國新能源車的未來

當然,除了自上而下的發力之外,想要實作國産晶片的崛起,還需要其自身擁有過硬的産品品質。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汽車智能化程度勢必會比現在更加徹底。智能駕駛也好,智能座艙、智能網聯也罷,都少不了晶片的算力支援。

從這個角度來看,黑芝麻智能創始人兼CEO單記章所說的“2022年将是國産大算力車規晶片的量産年”,恰逢其會。隻不過值得思考的是,智能車芯可不能隻是“唯算力論”。

就像地平線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餘凱所提出的,晶片與OS是智能汽車時代的創新數字底座,一款好的晶片,少不了“軟硬結合”。軟硬結合的好處顯而易見,一方面有利于晶片自身的疊代更新,另一方面則更易于共享化、商業化。

這篇文章,藏着中國新能源車的未來

值得開心的是,現在業内已經有不少像地平線、黑芝麻這樣的晶片企業前赴後繼,為中國車芯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但同樣不得不承認的事實,以智能駕駛晶片為例,中國的自動駕駛企業,以及頭部車企們,大多數已經被英偉達這樣的國際巨頭所“綁架”。

誠然,選擇國外的供應商,是最簡單,也是見效最快的一種方式。但依舊想說,如果可以的話,請多給國産芯一些關注,其實它們也能做得更好,隻不過缺少一種機會。

03

握住自己的“命運”

通用汽車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柏曆在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提出:

到2025年通用将在全球推出超過30款電動車,其中超20款電動車将在中國上市,終極目标是在 2035 年實作所有新款車型的電氣化。

這篇文章,藏着中國新能源車的未來

比亞迪也毫不示弱,王傳福指出,中國目前有60%多的家庭仍然是無車家庭,如果說純電動車重點解決了增購需要,那麼插電混動則有效解決了更多家庭首購和換購需求。

在王傳福看來,插電混動是實作雙碳目标的重要路徑,變革相對溫和,有助于産業鍊供應鍊穩定,實作從燃油車到純電動車的平穩過渡。

總結來看,所謂的混動與純電之争,并不一定非得是“你死我活”,兩者之間更像是互補的關系,互相填補使用者需求,互相促進。如此這般,才會是業界的主旋律。

這篇文章,藏着中國新能源車的未來

另外很有意思的一點,關于汽車産品的打磨,李想在論壇上提出建議:應該把AEB作為标配功能。

自動刹車系統(AEB)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司機注意力不集中而發生事故的可能性,道路交通安全也可以是以得到進一步保證。是以對于李想的建議,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表示尤為贊同。

但同樣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AEB功能仍存在誤報、刹停判斷标準不統一的問題。

如此一來,終端的應用體驗效果或許會不如人意,亦或者車企出于成本控制的原因,對AEB功能進行了“減配”,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增加事故的發生。

這篇文章,藏着中國新能源車的未來

縱觀整個市場,受“缺芯少電”影響,新能源汽車行業一再受挫。

據歐陽明高院士預測,锂資源供需平衡在2-3年之後才能恢複正常;而到了2025年,按照現有的規劃産能,反而有可能出現産能過剩的情況。

至于車芯的供應,受近期疫情、戰争的影響,以意法半導體為首的車芯供應商,再次迎來了新的一波漲價潮。

綜合看來,新能源汽車行業,應對的将是一場長期戰役。

然而,除了需要解決“缺芯少電”的問題之外,新能源汽車想要握住自己的“命運”,還應該不斷打磨自己的産品力,用切實的産品品質,應對即将到來的“混戰”。

另一方面,如果“市場反轉”的關鍵節點就在2022年,你準備好迎接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了嗎?

張之棟

多偉大的作家,

也不過是在書寫

自己的片面。

這篇文章,藏着中國新能源車的未來

閱讀

推薦

這篇文章,藏着中國新能源車的未來

坐飛機還安全嗎?|科普

這篇文章,藏着中國新能源車的未來

怒入“外星人”撸稿,我體會到了什麼叫做花錢受罪

這篇文章,藏着中國新能源車的未來

電池成本“激增”,憑什麼消費者買單?| 魔幻2022

- END -

微信号| C次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