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平台讓文化遺産不再“老去”:谷歌GAC的經驗

數字平台讓文化遺産不再“老去”:谷歌GAC的經驗

童祁騰訊研究院數字内容研究中心進階研究員

文化遺産是人類的共同寶藏。因為其珍稀、脆弱和不可再生性,對遺産進行數字化儲存成為必然趨勢。2019年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再次給全球敲響警鐘。值得慶幸的是,巴黎聖母院儲存有極為詳細完備的數字掃描資料,《刺客信條》之類的遊戲也曾對其進行精細的3D模組化,為修複提供了前提條件。某種程度上,數字技術成為巴黎聖母院“活下去”的希望。

遺産和文物是國家的金色名片,是民族的精神血脈,通過創新方式和技術手段讓文物、遺産、文字活起來,成為新的時代課題。進入“十四五”,文物領域五年規劃首次提升為國家級專項規劃,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在國家層面被專門強調。《“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部署了建設國家文物資源大資料庫、建構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文物科技創新體系等重點任務,大力推進讓文物活起來,推動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1]國家雖然已經做出頂層設計和宏觀規劃,但相應的具體落地情況依然有待加強。如何讓文物和遺産活起來,需要更多社會力量的參與,多元協作,也需要借鑒不同的經驗。

Google Arts and Culture(下文簡稱 GAC)作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數字文化平台,作為全球超級博物館和數字遺産庫,其對數字技術的創意運用,對文化遺産和藝術的活化,有頗多值得借鑒的地方。

雖然國内已有零星探索,但中國還沒有一個類似GAC規模和影響力的平台,如果能夠打通時間和空間的壁壘,打造一個超級數字遺産平台,借助最新的技術、更多元的方式推動傳統文化活起來,搭建中華文明的數字編年史、文化遺産庫乃至文物元宇宙,并進行整體性、系統性、全球化、數字化展演,那這個平台既可以成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一部分,達到讓遺産、文物活起來的目的,也會進一步促進文化科技的發展與融合。

以技術為核 打造全球影響力:

GAC 的演變過程

GAC前身為Google Art Project(GAP),是Google于2011年2月1日上線的一個藝術平台。在上線初期,GAP隻打通了17家博物館,但包括最知名的MoMA和Tate,于是迅速引發關注。Google借助其搜尋、地圖、地理定位服務優勢,使用街景360度全景圖技術,呈現博物館的内外景觀,讓使用者能随時随地進行線上參觀,打造互動體驗;使用其超高像素鏡頭,釋出高像素名畫,縮放功能(micro-scope view)讓使用者可以仔細貼近藝術作品詳細觀摩,因為“十億像素級圖檔”可以提供畫布的紋理、筆觸、灰塵等面對原作時肉眼難以發現的細節,革新藝術觀看方式。Google又與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合作,使得這一技術在世界文化遺産地開始使用,遊客也可以經由Google上傳遺産地的實景照片。

2016年GAP更名為GAC,通過網站、手機APP、YouTube等平台進行多元呈現。作為一個非盈利計劃,GAC的定位或者說目标在于“上線全世界的文化藝術,帶給每一個人”,力圖打破地理的限制,建立全球數字博物館,實作全人類文化财富的資源開放與共享,目前收錄了八十個國家超過兩千多家博物館和藝術機構的逾六百萬件藝術藏品。它的目标使用者,一類是合作夥伴,也就是全球主要的博物館和藝術機構;一類是普通閱聽人,也就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城市中産階級和藝術研究者,對藝術和遺産有一定興趣和認知。

而對于Google來說,搭建 GAC意在通過不同的創意計劃“來提升Google的品牌和創新能力”[2]。也就是說,在對全球藝術和文物進行數字化儲存之外,GAC的主要作用是為Google搭建文化和科技的新橋梁,同時吸引使用者通過創意的方式參與到這一過程中。雖然不通過GAC直接獲利,但這種模式既提升了Google的公衆形象,加強了Google與各國公共文化事務的連結,也幫助其搭建了龐大的資料庫和基于資料庫的技術提升。

在過去五年中,GAC通過各種不同的藝術實驗,借助包括Google vision AI、Giga pixel AI(超高像素處理)、Google AR core、Google VR Cardboard、t-SNE資料可視化算法等技術,革新了線上觀看和展覽的技術與潮流,在全球範圍内取得廣泛影響力,同時獲得對不同國家不同類型文化的推廣權和選擇權。

2019年GAC中國版本上線,名為觀妙中國(Wonders of China),與包括故宮博物院、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在内的四十餘家博物館合作。但事實上合作力度并不大,比如故宮隻收錄了19個故事和173件藝術品,相比于故宮浩瀚的藏品來說隻是滄海一粟。雖然在中國的試水不溫不火,但無可否認的是, GAC已經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數字文化平台,并且不斷擴張,獲得藝術話語權和全球關注度。

剖析GAC:

優勢與可借鑒之處

1、無所不在的全球數字博物館

上線初期,GAP的功能相對簡單,主要通過街景技術拍攝展廳場景、傳播高清像素藝術品圖檔(各博物館挑選少量藏品讓Google進行70億像素級Giga Pixel的拍攝),同時整合Google map、YouTube等不同的應用程式。随着十年的發展,GAC的功能越來越成熟多元,緻力打造多重感覺的沉浸體驗和多元藝術内容的超媒介,一個全球超級數字典藏(digital archive)平台,一個博物館的博物館。在數字世界中,彙聚全人類的藝術精華,并且提供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藝術體驗。

平台有極為強大的分類标簽系統,按照作者、風格、時代、色彩、材質等等任意分類都可以檢索出優質内容,并且平台會把曆史上的藝術事件和藝術風格進行詳細專業的解讀,因為擁有一批非常穩定的學術和藝術愛好者閱聽人。

GAC展示的主題不僅僅是純粹的藝術,并且通過藝術與旅遊、科技、美食、時尚等産生關聯,特别是與各國官方機構聯合進行區域文化和旅遊推廣,打造線上與線下的互動,同時也與Google map等其他程式産生關聯。而這種建構方式,也讓Google有超越其他平台的内容優勢和龐大的資料庫,成為全人類的數字遺産(digital heritage)庫,Google是以得到更多跨區域的的文化權力和平台權力,打造出極為龐大的數字資産。

2、文化科技融合的應用與提升

GAC成為Google進行文化與科技融合的一個試驗場,持續通過技術演進對文化進行分類整合,而龐大的文化資料又幫助Google的數字技術進一步進化,特别是以下幾個方面。同時,Google把自己的文化數字化轉向,變成行業标準和最佳案例。

數字平台讓文化遺産不再“老去”:谷歌GAC的經驗

1 /AI

主要是圖形AI和強化學習AI。比如Google vision AI,可以把大量圖檔迅速分為幾千個種類。Gigapixel AI通過恢複圖像中的真實細節來提高放大照片的實際清晰度,這隻有通過訓練并暴露于數百萬張測試圖像中才能實作。平台内的有些小遊戲展現了圖像分析和強化學習AI的結合,比如auto draw(使用者手繪圖像,AI會迅速比對相似的手繪簡筆圖)與quick draw(繪圖答題遊戲),就是圖像分析與機器學習技術的繪圖應用。

2 /AR、VR

GAC在2018年12月推出pocket galley, 這個AR虛拟美術館是Google用自己的ARCore 以及蘋果的ARKit在移動裝備上所提供的AR展示技術,号稱可以把大師作品放進口袋裡随身攜帶。ARcore是不需要在裝有位置探測和動作追蹤雙鏡頭的手機上使用的,是Google對抗蘋果ARkit的利器。

通過一些應用程式程式設計接口,比如說Maps places API,谷歌實驗中也不斷上線新的AR實驗,在不同的場景中展開,比如說AR與繪畫、AR與聲音的多種實驗。

數字平台讓文化遺産不再“老去”:谷歌GAC的經驗

而對VR的應用,主要是通過與Google VR Cardboard、Google Tilt brush和Google Daydream的結合,從軟體和硬體層面推動VR技術與藝術的結合。

3 /t-SNE資料可視化算法

Google不僅通過機器學習去分析所有圖檔/藝術品的視覺相似度,也運用t-SNE算法和機器學習,根據文物的關聯程度進行分類,去建立可以導航的互動虛拟空間地圖。GAC通過t-SNE建立了不同視覺效果下的漫無邊際的藝術地圖,随便點開一張就能看到藝術品及藝術史關聯。如下圖,因為資料庫極度強大,資料可視化的呈現效果就較為震撼。

數字平台讓文化遺産不再“老去”:谷歌GAC的經驗
數字平台讓文化遺産不再“老去”:谷歌GAC的經驗

3、藝術創意與人工智能的互動

GAC在過去十年已經幾乎打通了全球藝術領域,完成了資料庫的建設,加下來會加大多元應用和互動體驗的探索,也就是谷歌實驗(experiments with Google)的一系列産品。在這個過程中,Google借助這些文化資料和文化場景,更進一步提升了技術能力。

最有代表性的探索之一是加強藝術家與人工智能工程師的合作,打造artist+machine intelligence的模式(也在YouTube上線了關于這個項目簡介的詳細視訊)。Google提供尖端開源技術,組織藝術家進駐計劃,由藝術家與工程師通過實驗創造人工智能與藝術的不同可能,比如通過AI進行藝術創作、寫hiphop歌詞等等。而且鼓勵使用者送出自己的實驗,創新、開源是主要的要求。

x度分隔(x degree of separation)就是由藝術家和程式員共同打造的産品,同時也是機器學習的實驗測試。這一應用主要引用了六度分隔的理論,隻需要六個人就可以連接配接起兩個陌生人,在這個應用中,隻要使用者選擇兩張圖檔,算法會通過視覺相似度,從資料庫中找到串聯其結構關系的其他圖檔。算法可以随時通過海量資料庫,給兩個毫無關系的藝術建立一些關聯,以及分析它們在整個藝術體系中大概處在什麼位置。這種創意與技術的結合,也是一個很好的範本,指引更多不同專業的創意人才與人工智能進行多重合作。

4、遊戲化的設計、體驗模式

為了更好地吸引使用者,GAC一直緻力打造互動性與多媒體内容的結合,同時采用遊戲化的設計模式。所謂遊戲化設計模式,是指為了讓使用者停留在遊戲中而采取的不同獎勵模式,如成就制、關卡制、勳章制等等。[3]使用者使用GAC的不同功能,就可以獲得不同的勳章獎勵,比如使用放大鏡觀賞藝術作品,就可以獲得“藝術偵察員”這個勳章;使用街景功能就可以獲得探索者勳章等等。

同時GAC還不斷疊加各種互動小遊戲和文化實驗,特别是一些知識整合的小遊戲,比如看圖猜作者、根據兩張圖來比較時代前後等,通常可以吸引使用者在網站上停留很長時間。這些互動遊戲也在不斷嘗試虛拟和現實的結合。比如筆者經常玩一個叫做街頭畫廊(street galleries )的遊戲,可以通過360度虛拟場景轉換,在全球十個城市的街頭或者是大樓外部,設定自己喜歡的畫作。

2017年之後逐漸上線的藝術自拍(Art selfie)、藝術填色(art coloring book)、藝術拼圖(puzzle party)等為GAC帶來流量激增。特别是藝術自拍,在社交媒體上引發風潮,成為GAC第一款為大衆熟知的互動産品。使用者上傳自己的自拍,平台通過人工智能從百萬藏品中挑選與該使用者最為相似的藝術人像,進行比對。現在還有寵物肖像這個産品,上傳寵物照片,系統會從海量資料中尋找相似的曆史畫像。

數字平台讓文化遺産不再“老去”:谷歌GAC的經驗

打造中華數字遺産平台的價值

1、數字文化基礎設施

遺産和文物是珍貴的不可再生資源,通過文化科技的助力,就是預防性地保護、拯救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和血脈基因。如果參考GAC,打造中華數字遺産平台,可以通過跨平台的關聯效應,持續、深度參與到傳統文化的再媒介化與傳播中來,使其成為數字文化基礎設施的一部分。

為了更好的推進文化大資料戰略,深度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以企業為代表的社會力量,可以通過自己的技術和資金優勢,推動文化的公共化程序,助力文化基礎設施的打造,并且服務包括政府、文化機構、學者、專業和普通觀衆、各個年齡層次的學生等不同閱聽人,而不僅僅是搭建一個線上藝術浏覽平台。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加快文化資料采集、存儲、清洗、分析發掘、可視化、标準化、版權保護、安全與隐私保護等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同時,數字文化平台不僅能夠擴充使用者接受文化資訊的方式,為使用者提供參與性和愉悅性,因其便捷的接入方式,可以發揮其公共職能和教育智能,促進文化資源的開放共享。

2、中華文明的整合性儲存

當下中國博物館中大多仍以傳統陳列為主,觀衆通過圖檔、文物展示、展覽視訊來接收擷取資訊。沒有哪個單一博物館能夠展現中國文明的精華典藏,即使是國家博物館,也因為空間和人力的限制,無力将庫存精品全部展現在觀衆面前。疫情之後的客觀現實催逼着各個博物館加快數字化的腳步,但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數字壁壘,沒有哪個平台能夠打通地域和時空的限制,将中華文明結晶和藝術精萃全景式展現在閱聽人面前。如果能夠打通壁壘,把碎片化的數字資源整合,打造出這一中國文明的數字編年史、文化遺産庫甚至文物元宇宙,對中華文明進行一種“整合性儲存”,通過整體性的記憶建構與技術儲存建構關于中華文明的整體視野。在整合的同時,新技術也可以對其進行分門别類的解構,将類型化的中華元素更深入應用到不同場景和行業中。

3、子產品化政策以節約成本

博物館和文物的數字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但單個博物館的開發費用都相對較高。如果能夠将技術體系子產品化,複制到每個博物館的不同項目中,做好内容與科技的嫁接,就能夠建立更好的應對政策,同時降低單個博物館的數字化成本。類似于GAC的平台,同時有助于建立一套文物數字化的标準體系,比如如何進行文物采集、如何把三維文物轉為二維圖檔而不丢失細節等等。一些主要的博物館雖然都在運用數字技術進行文物資料采集和整理,但目前成果參差不齊,也沒有一個共同的平台來打通這些不同館際的差別,促進資源的開放共享。

4、面向全球的數字化展示

疫情加速了全球的文化數字化程序,特别是在遺産展演方面。線上展覽成為GAC與博物館合作的重要方式,博物館參與的程度大大提高。借由背景權限開放,各個博物館從業人員可以在Google界面上進行文字、圖檔、影像等編輯操作,建立數字展覽,操作簡單易友善,但這個權限是有限度的,必須保持統一風格,同時Google對成品有最終稽核權[4]。GAC依然是相對歐美中心的,也經常被诟病對亞洲曆史文化的展演不足。疫情之後,日本也于2020年推出一個線上展覽平台,叫做文化日本(Cultural Japan),使用者可以使用550個日本文化機構的藏品,通過IIIF(International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架構,打造自己的線上博物館和展覽。IIIF可以直接采用合作機構的資料庫API,非常友善取用,某種程度上成為日本文化的全面和全球展示。

目前大陸主要的博物館都有自己的數字化計劃,但比較分散,無法有效面對全球閱聽人,提升中華文化的整體影響力和國家文化軟實力。如果打造綜合性平台,除了進行全球傳播以外,還可以将遺散在世界各地的中華文化遺産連結起來,建立一個海外文物資料庫。如果能夠在連結國内資源的同時打通國際資源,既能夠提升平台的全球影響力,也更便于在全球範圍内推廣中國文明。

多元協作共助遺産數字化

遺産和曆史一樣,應該被視為一個過程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标本,勢必随着時代的變化産生不同意義。[5] 在數字化的時代,如何活化遺産,需要打通壁壘,開放共享,各方多元協作。在政府支援之外,需要引入更多社會力量,通力合作,提供資金、技術、創意、宣傳等方面的支援。平台的發展需要時間、閱聽人和資料的積累,需要龐大開發、營運團隊長期投入,需要持續推動人文和技術創新,需要跨區域博物館和藝術機構的支援,更需要使用者的深度參與。

在數字時代的參與式文化結構下,越來越多的使用者使用媒介技術進行内容生産。GAC能夠得到專業人士和普通使用者的普遍認可,主要在于其普及性、專業性、學術性、互動性、趣味性的統一,通過技術展演,吸引使用者更多的注意力,實作對使用者的賦權(empowerment)。在這種背景下,使用者成為遺産傳播的重要力量。畢竟建立數字遺産平台的根本意義還是在于加近中華文明與普通群眾的距離和關系,這樣打造的平台,才代表着文化與科技融合成果的深度應用,成為中華文明整體視野的一部分,發揮讓遺産活起來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中國政府網,2021年11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的通知》,http://www.ncha.gov.cn/art/2021/11/8/art_722_171712.html

[2] Stone, L. (2018).Digitization, Innovation, and Participation : Digital Conviviality of the 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 PhD thesis,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and Media Communication,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3] 數位轉譯職人志三刀流,2020年12月5日,https://medium.com/artech-interpreter/數位轉譯系列-可惡-直接中了-遊戲化設計-的毒-1531ab83fbfd

[4] 曾一婷. (2021).博物館參與的起點——談故宮Google Arts and Culture線上策展實踐.博物館學季刊, 35 (2).

[5] Harvey, D. (2001). Heritage and Heritage Presents: Temporality, Meaning and The

Scope of Heritage Stud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 7(4), 319–33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