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扛不住了?首個在俄複産的外企出現後,反轉來了

衆所周知,蘋果、微軟、英特爾等歐美企業,很喜歡宣傳自己尊重、包容、無國界的價值觀。但在這一次俄wu沖突發生後,它們完全不顧普通使用者的利益,快速地宣布停止服務和銷售。

據了解,緊跟美國企業之後,歐洲的大衆、奔馳、奧迪,南韓的三星,日本的豐田等全球300多家企業,宣布斷供或者是停止服務。為了達到全面封鎖的效果,連中國的小米都被美國點名。

扛不住了?首個在俄複産的外企出現後,反轉來了

這一波操作,确實給俄羅斯帶來不小的麻煩。由于蘋果支付停止服務,導緻很多使用者隻能再次使用現金坐地鐵,進而造成排隊擁堵。還有就是微軟系統不能用,無法更新,新電腦也無法按照作業系統。最麻煩的是晶片斷供,這個會影響到很多行業。

對于歐美企業的行為,俄羅斯也沒有被動接受,而是果斷采取了應對措施。

俄羅斯出大招

對于俄羅斯普通使用者來說,并沒有做錯什麼。他們願意付費使用,願意花錢購買,卻不讓他們使用,這确實說不過去。

扛不住了?首個在俄複産的外企出現後,反轉來了

于是,我們也看到了俄羅斯也出了大招。一個是解封國内最大盜版軟體網站RuTracker,欲将盜版合法化。付錢不要,那我隻能用免費的。解封這個網站,很多美國公司的軟體将可以在這裡免費下載下傳。這無疑會讓他們損失慘重,畢竟現在是一個全球化的社會,網絡非常暢通,屆時盜版在全球橫行,誰還願意付費買正版。

另外一個措施就是對單方面撤出的外資企業,留在俄羅斯的财産收歸為國有化。也就是說你走沒問題,以後這些财産就和你沒關系了。

正所謂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你先不仁,别怪我不義。不得不說,俄羅斯這招非常厲害,因為一些企業退出本身損失就很大,還有一些在俄有着大量的投資,比如英國BP石油公司退出俄羅斯,将面臨250億美元的損失。

扛不住,首個複産外企出現

俄羅斯有1.44億人口,人均GDP為1萬多美元,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消費市場。先不說财産被收歸國有化,即便是退出,也會造成不小的損失。于是,我們看到有些企業就扛不住了,首個在俄羅斯複産的外企出現了。

扛不住了?首個在俄複産的外企出現後,反轉來了

據了解,近日法國汽車品牌雷諾在莫斯科的工廠開始複産了,還得到了官方的支援。此舉動立即引發了大規模的指責,甚至連法國也一起受批評。然而,僅僅過了3天,事件就發生了反轉。雷諾迫于壓力,決定無限期暫停在俄羅斯生産自有品牌的汽車,并準備撤出對俄羅斯汽車制造商AvtoVaz的投資。

雷諾是法國第二大汽車品牌,創立于1898年,曆史悠久。2021年全球銷量達到269.6萬輛,在歐洲電動車銷量排行榜上,雷諾ZOE高居第二,僅次于特斯拉,集團電動車銷量位居歐洲第三。

扛不住了?首個在俄複産的外企出現後,反轉來了

不過,雷諾在中國市場卻很慘淡,組建的合資企業華晨雷諾已經申請破産重組,這意味着這家公司要退出曆史舞台。

但是,俄羅斯市場對雷諾非常重要,因為這是其全球第二大市場。資料顯示,2021年俄羅斯汽車銷量達到166.7萬輛,本土品牌拉達占有率達到21%,位居第一。而雷諾汽車是拉達母公司,也是俄羅斯最大汽車制造商伏爾加汽車(AvtoVAZ)的最大股東。是以,雷諾和拉達占俄羅斯新車總銷量的三分之一,雷諾在俄羅斯一年的營收高達50億歐元。

如果雷諾退出俄羅斯,那将損失慘重。實際上不隻是雷諾,很多品牌退出,都将面臨着巨大的損失。三星是俄羅斯市場最大的手機品牌,如今也是宣布暫停了供貨,斷供了晶片等業務。

中國企業将受益?

歐美,日韓企業退出,那中國企業将會受益嗎?目前來看确實是如此。

在俄羅斯汽車市場,前十名都是由本土品牌和歐美、日韓品牌控制,中國品牌有三個位列第10-20名之間。2021年,哈弗在俄羅斯銷量為3.9萬輛,大漲125%,排名第12。奇瑞年銷3.7萬輛,同比增長224%,排名第13;吉利年銷2.5萬輛,同比增長59%,排名第17。從資料來看,中國品牌銷量增長非常快,這一次事件後,無疑會迎來大爆發,畢竟留下了這麼大的市場空白。

扛不住了?首個在俄複産的外企出現後,反轉來了

就像手機市場一樣,華為在俄羅斯銷量大漲3倍,OPPO、vivo等也增長了2倍,小米、中興都漲了不少。還有就是甲骨文退出,阿裡又可以頂上了。

對于歐美這些公司來說,其實很不想因為退出俄羅斯而導緻利益受損,但又迫于壓力,不得不做出選擇。目前就看哪一個品牌扛不住,再次恢複在俄羅斯的業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