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結婚,還是需要沖動

結婚,還是需要沖動

01

作家安意如說過:

“人的感情如波跌宕,本來有冒險的性質,任憑你自恃精明,千挑萬撿,一樣有走眼的時候,結婚還是需要沖動,白頭到老更是要運氣加福氣。”

深以為然。

這還隻是感情的不确定性,一個再喜歡你的人,也有變心的可能,即使對你的感情永遠不變,也有可能出現身體上的不忠,除非你十分肯定,對方有管理欲望的能力,也有克制本能的能力。

等你确定了這些,可能在結婚以後,你會發現自己從來都不認識眼前的伴侶,因為你對伴侶的認識,隻是在戀愛中的認識。

走進婚姻,随着生活環境的轉變,生活重心的轉變,生活内容的轉變,這意味着,我們都不再是原來的那個人。

結婚,還是需要沖動

就像錢鐘書先生在《圍城》裡說:

“老實說,不管你跟誰結婚,結婚以後,你總發現你娶的不是原來的人,換了另外一個。”

在婚姻家庭生活中,有太多的未知和不确定因素,其實也沒有一件事是你可以把握的。

即使你可以管好自己,做好自己,但婚姻畢竟是兩個人的,不是憑你一個人就可以決定的。最關鍵的是什麼?無論我們和誰結婚,都會後悔,是以才會說,結婚,還是需要沖動。

非得等到有了十足的把握,才肯走進婚姻,那麼即使你把結婚這件事提上了日程,距離完成也将遙遙無期。

你不可能有十足的把握,哪怕你找到了一個讓自己有十足把握的人,也不可能對未知的生活,有十足的把握。

什麼是未知?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可能迎來驚喜,可能發生變故,什麼驚喜?什麼變故,不知道。

結婚,還是需要沖動

02

有沒有發現,人在25歲以後,結婚這件事就變難了,怎麼都遇不到合适的,怎麼都找不到滿意的。再想到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決定了一輩子的生活體驗,更不願意将就,并稱這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

什麼原因?真的是遇不到喜歡的人嗎?絕對不是。

是因為人在25歲以後,變得複雜了。這個複雜,指的是考慮的事情多了,還有害怕與顧慮也變多了。

那麼這種複雜性,意味着什麼呢?直接導緻自己在尋找結婚對象這件事上,要求變高,條件變多,甚至都可以用“苛刻”來形容。

結婚,還是需要沖動

比如22歲結婚,我們往往不在乎對方什麼學曆,什麼條件,什麼家庭,隻要我愛你,你愛我,就會發生結婚的沖動。誰來阻攔都沒有用,眼裡就隻有對方,甚至這段愛情都會成為彼此生命的全部。

但是過了25歲以後,人變得沒有那麼沖動了,考慮的事情也多了,見多了身邊的離婚例子,對結婚對象的要求和标準,除了喜歡,還有條件、學曆、長相、人品、家庭、收入、三觀、身高等等。

試問,在這個世界上,怎麼可能有那麼完美的人?

是以凡事都有兩面性,越是随着年齡的增長,人就越是不願将就,非得等到一個合适的人。每當自己想妥協的時候,就會想到堅持了那麼久,現在妥協豈不是白白浪費了那麼多年的堅持。

結婚,還是需要沖動

之前聽一個媒人講過,很多大齡單身女性找她介紹對象,聽起來的要求很簡單,就一點:合适就行。

但是這個合适,根本就不簡單,介紹一個你感覺不錯的,她說沒感覺,因為不對眼。然後介紹一個帥氣的,她說不合适,因為條件不好,或者家庭不行。再然後介紹一個長得帥,條件也好的,她也說不合适,因為對方學曆低,擔心素質問題。

最後媒人就總結了,千萬别輕信“合适就行”,這個合适的背後,要長得帥,有車有房有存款,家庭條件優越,父母有機關終身俸,獨生子女,有學曆有文化等等。

越是沒有要求,要求反倒是最高的,或者因為她們考慮的事情太多了,顧及的事情太多了,導緻連自己都弄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結婚,還是需要沖動

03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比如許多大齡男青年,女青年,過于放大了婚姻的意義,或者對婚姻賦予了太大的意義。而導緻他們對結婚這件事,過于謹慎,稍微捕捉到一絲的風險,就會直接篩選掉。

凡事都有兩面性,凡事也都有一個度,太随便肯定不好,太謹慎,其實也不好。

畢竟,你哪可能找到一個十全十美的人,婚後過着絕對幸福的生活,不允許自己的婚姻,出現任何一次離婚危機。

我們隻能說,當下選擇了,不管以後發生什麼問題和危機,都能去面對和解決。

當然了,沖動不是随便,而是隻考慮該考慮的,當具備了結婚的條件後,就不要再有其他的顧忌了。越是思前想後,越是很難決定,越是容易動搖自己的選擇,以及容易懷疑和質疑自己的選擇。

結婚,還是需要沖動

是以沖動的前提,你們互相喜歡,是真正的深愛着彼此,願意去照顧彼此的一生。還有一個就是人品過關,不存在什麼原則性的缺點和不良嗜好。

至于該怎樣看待條件這件事,抱着錦上添花的态度。如果對方的條件好,這就是錦上添花,如果對方的條件不好,那麼要想着兩個人也隻是落在了正常的起點上,由兩個人的努力去創造未來。

如若不然,結婚這件事,對你來說隻會變得越來越難,認真是應該的,但該沖動的時候,還是要沖動。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