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第一個日系豪車敗走中國

2022,第一個日系豪車敗走中國

這一幕終于要來了。

不久前,本田汽車旗下豪華品牌讴歌将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紛沓而來。更多公開細節流出:相關經銷商或已停止銷售該車型;北京唯一家4S店廣汽Acura北京金港店已經正式停止銷售讴歌……截至目前,本田中國尚未正式回應。但在外界看來,讴歌在華的衰落,已經是不争的事實。

2022,第一個日系豪車敗走中國

曾幾何時,讴歌也是日系豪華汽車的天子驕子。20世紀80年代,本田汽車為了搶占美國豪華汽車市場推出了讴歌,轟動一時。這是第一個日系豪華汽車品牌,早于日後的雷克薩斯和英菲尼迪。2006年,讴歌正式入華,售價30萬元級别,一度喊出年銷10萬輛的目标。如今15年過去,讴歌2021全年銷量隻有6000台,堪稱慘淡。

讴歌遠去的身影,令人唏噓。中國汽車工業崛起,當國産新能源汽車滾滾而來,還會有更多外國品牌被碾進曆史的塵埃裡。

第一個日系豪車

入華15年,銷量依舊慘淡

讴歌也曾有過輝煌的歲月。

提起日系豪車“三巨頭”,人們首先可能會想到雷克薩斯、英菲尼迪和讴歌。其中,讴歌是本田汽車于1986年在美創立的高端汽車品牌,正是它開創了“日系豪華車”這一概念。

那時正值經濟複蘇,北美市場豪華車需求量激增。本田迅速嗅到商機,以讴歌作為開拓豪車市場的利刃。起初,讴歌是在本田大型轎車Legend基礎上“換标”而生——以一把卡鉗為Logo原型,在中間加入小橫杠,整體用象形字母“A”為品牌标志。其英文名Acura源于拉丁語中的Accuracy,意為 “精确”。

2022,第一個日系豪車敗走中國

1986年,讴歌在美推出了Legend和Integra兩款車型,一炮而紅,次年銷量就已經超過了任何一款歐洲豪華車。而1990年,讴歌推出的全球首台全鋁制造的汽車“NSX”,直面法拉利、保時捷等歐洲超跑,被譽為“史上最好的跑車”。

海外豪車的轟鳴也傳入了中國人的耳朵,國人對豪華車的熱度自2000年以來直線上升。讴歌趁熱打鐵,依靠本田集團的紮實背書強勢闖入中國豪車江湖。

2006年,讴歌宣布攜中大型轎車RL和中型轎車TL正式進入中國。彼時,讴歌在美國市場銷量已達20萬,受歡迎程度甚至超過奔馳。信心十足的讴歌試圖在中國複制神話。

然而,讴歌在華拓荒之路似乎格外艱難。正如網友們普遍認為:日本企業往往把一流産品銷往歐美,二流産品留給自己,三流産品傾銷到中國。這一印象,令讴歌的境況極為尴尬。

再加上當時,奔馳、寶馬、奧迪已完成國産化轉型,以它們為代表的一線豪車品牌把持着中國豪華汽車市場,BBA的強勢印象也已經初現,讴歌想分一杯羹可謂是“虎口奪食”。

資料是慘淡的。根據本田中國公布的銷售情況,2011年讴歌在華銷售4014輛,2012年縮水至2300多輛,2013年雖然同比翻番,銷售4600輛,但依然遠不及一線豪車品牌的數十分之一。入華多年之後,讴歌在全國僅有約40家授權經銷商,而且其中近10家由于經營乏力要求退網。

讴歌也曾想過自救。2016年,本田聯手廣汽在華投産讴歌車型,開啟讴歌品牌的本土化之路。

随後,讴歌接連推出首款國産車型CDX、四驅版車型CDX AWD和全新一代跑車Acura NSX。其中,CDX定位于緊湊型SUV,指導價格在25-30萬元之間,剛上市曾經連續三個月實作銷量增長,成為主力暢銷款。

這裡有一組資料:2016年10月,讴歌累計銷量(批發)達1381台,終端銷售達1378台,同比增長143%。其中,CDX的銷量(批發)1236台,終端銷售1058台,撐起了讴歌的大半江山。

此後,廣汽本田對讴歌本土化寄予厚望,并計劃到2020年讴歌品牌的銷量将占廣汽本田整體銷量的10%,即年銷達到10萬輛。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資料顯示,2017年,讴歌銷售16348輛,同比增長80.4%;然而2018年,讴歌銷售10044輛,同比下降38.56%;2019年讴歌銷量為14786輛,同比增長47.21%;

到了2020年,讴歌銷量僅為11210輛,同比下降24.19%。這個數字顯然距離10萬的目标仍相差甚遠。2021年更慘淡,在一線BBA品牌及雷克薩斯等二線豪華車的擠壓下,讴歌的銷量已下跌至6000多台。

不久前,多家媒體報道稱,讴歌即将退出中國市場,相關經銷商或已停止銷售該車型,已經進入到了清庫存階段。截止目前,本田中國方面尚未給出明确回應,但讴歌在華岌岌可危已是不争的事實。

消息一出,一位網友痛惜留言:“算是一種遺憾吧,記得2018年自己買車時非常喜歡TLX-L,奈何價格超了預算,無奈買了邁騰。”入華剛過15年,讴歌留下了一聲聲歎息。

敗走中國市場

讴歌,到底做錯了什麼

憑借有沖擊感的外觀和動力配置,讴歌曾一度在國内圈粉。如今走到這步田地,讴歌到底做錯了什麼?

梳理讴歌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的動作,我們不難發現,“車型少”“價格高”一直是讴歌身上摘不掉的标簽。

在美國市場,讴歌至少有6款車型在售,并不斷有高性能車型更新上市,但自2021年8月讴歌在國内停售多款進口車以來,目前隻有CDX和RDX兩款國産車型在售,定價區間分别為22.98-34.98萬元、32.8-46萬元。

這在BBA一衆豪華品牌中并無優勢。中國消費者往往更會被同等價位的奧迪Q3、寶馬X1、奔馳GLA吸引。

更重要的是,讴歌入華後的宣傳和品牌形象也不溫不火。不同于BBA以密集的廣告宣傳搶占使用者心智,讴歌在國内為人所知的廣告僅有一支,那就是2014年請劉德華、桂綸鎂代言,日常除了參加車展,并無過多宣傳。

這一點在講究面子、排場的中國豪華汽車市場,堪稱緻命。

如此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品牌賣豪華車,不但曲高和寡,還會因辨識度問題慘遭抛棄——讴歌與國産品牌長安的Logo頗為相似,常有人将二者混淆。曾有車主無奈表示:已經被人家說,這是長安新出高配。

當然,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原因——在燃油車向電動車迅速轉型的大背景下,豪華汽車風光不再。

2022,第一個日系豪車敗走中國

資料顯示,2021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産量高達354.5萬輛,銷售量超352.1萬,同比均增長1.6倍,速度驚人。在這一背景下,各大豪車品牌紛紛投身電動化大潮,不但有梅賽德斯EQC 400、奧迪E-tron Quattro、寶馬iX3、特斯拉Model S等點燃市場。而反觀讴歌,雖然已在北美市場宣布全面進入電動車型開發,預計将在2024年推出首款電動汽車,但在中國市場卻始終保持沉默。

而讴歌,可能隻是“大逃殺”的開始。其他燃油車時代的翹楚,在電動車時代,甚至要面臨與讴歌類似的命運。

國産新能源汽車崛起

下一個被淘汰的,會是誰?

放眼這幾年,中國豪華汽車江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9年,中國國産汽車産銷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汽車産銷第一大國。然而,豪車市場卻是國人一塊心病——暢銷的幾乎清一色外國品牌,看不到一個國産品牌的蹤影。如此尴尬的一幕,深深刺痛了中國汽車人的内心。

但任何一個豪華品牌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于是另一條路出現了。2010年,汽車狂人李書福邁出了第一步,18億美元拿下曾與BBA分庭抗禮的沃爾沃品牌。

随後,最重要的彎道超車機遇來了——國産新能源汽車大爆發。2014年,出行教父李斌開始了人生第四次創業,創立了蔚來汽車。

實際上,在正式造車之前,李斌便思考一個問題:到底要造什麼價位的車?縱觀全球汽車公司創始人,國内吉利、長城、比亞迪三座大山的創始人當時還是年富力強,而國外的寶馬、奔馳、奧迪創始人則已經十分高齡。綜合考慮下,李斌認為進入主流高端市場,是一個具有比較優勢的選擇。

自成立起,蔚來汽車的定位便是高端豪車品牌,對标傳統燃油車豪華品牌的頭部陣營。目前,蔚來擁有ES8、ES6、EC6三款純電SUV、純電動汽車ET5和旗艦純電轎車ET7,起售價區間在35.8萬-44.8萬。其中,ET7的定位是中大型純電轎車,起售價達到了44.80萬元,頂配更是突破了50萬元。

2022,第一個日系豪車敗走中國

無獨有偶,2015年,李想開始辭去在汽車之家的職務,開啟了人生的第三次創業。這一次,李想選擇了創業中的“地獄模式”——造車,成立了車和家,後來改為理想汽車汽車。理想推出的理想ONE定位為豪華中大型SUV,售價僅為33.8萬元,這一價格跟讴歌同處一價格線上,但表現卻是天壤之别。

今年1月,乘聯會公布了2021年全年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排名。在2021年的豪華SUV市場,常年穩坐前三的奔馳GLC、奧迪Q5L、寶馬X3,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新能源領域的大爆款——特斯拉Model Y,占據了榜首的位置。

此外,中國造車新勢力表現不俗——理想ONE全年銷量達到90491輛,同比大增177.4%,排名第五。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2月,理想ONE以14087輛的成績位居第2名,同比增長130.0%,短暫地超越了奔馳、奧迪、寶馬等傳統豪車品牌;而蔚來ES6排在榜單第10位,全年銷量達到41474輛,同比增長48.4%。

2021年理想全年營收270.1億元,同比增長185.6%,創下曆史新高,截至目前,理想ONE已連續三個月傳遞超過1萬輛,創30萬元以上的中國豪華品牌車型傳遞新紀錄。

随着新能源汽車崛起,越來越多國産新能源品牌開始擠掉外國品牌的市場佔有率。這幾年,日産旗下豪華車品牌英菲尼迪節節敗退,美國通用旗下豪華車品牌凱迪拉克價格連連下降。

如果說在燃油車時代,起步晚的國産品牌難以打破傳統豪華汽車品牌建造的重重圍牆。那麼在電氣化時代,國産自主品牌彎道超車的機會來了。

正如一位長年關注汽車行業的投資人直言:“從終局來看,中國汽車市場可能有70%以上會是自主品牌。更為關鍵的是,中國車企尤其是造車新勢力,正在引領着世界智能電動汽車的創新。我們相信,中國企業将會定義汽車的形态和方式,也會重新改寫全球汽車市場。”

而讴歌的落寞可能隻是一個開始。不知下一個離場的海外汽車品牌,又會是誰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