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6年,老人18塊錢賣掉“祖傳瓶子”,法國曾想花40億天價購買

随着社會和曆史的發展,以前古人所儲存的一些瓶瓶罐罐或者家具之類的東西随着時代發展和資源的減少逐漸變得珍貴起來。但是普通老百姓有時候卻不明白這其中的價值,是以不少文物販子就會到農村去花一點點的錢收到價值更高的文物,相當于是撿漏。當然了,這樣的一個方式也很好地幫助了重要文物收集整理工作。

不了解來曆的守護者以18元賣掉

因為民間老百姓一般都不具有鑒别文物的能力,是以即便是手裡有重大文物也不會特殊對待。朱立恒老人世代都生活在揚州,從他記事開始,家裡就有一件傳家的寶貝。等到他成家立業接管這個寶貝的時候,已經是第六代了。因為朱立恒對文物這方面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在代代相傳中也沒有得知這個寶貝的來曆。是以朱立恒在揚州地震比較多的1976年,為了友善儲存便把它賣給了當時的一家文物商店,當時的老闆隻知道這是個梅瓶,但是看不到款子。隻出價16元,後來在朱立恒的軟磨硬泡下以18元成交。

1976年,老人18塊錢賣掉“祖傳瓶子”,法國曾想花40億天價購買

要知道這個瓶子是朱立恒父母拒絕18石米才保留下來的,當時的朱立恒就非常不了解父母的做法。因為他平時也沒聽家裡老人提起過這個傳家寶的來曆,是以并不知道他的價值,是以才會不了解父母的做法。如果他知道後來這個梅瓶價值這麼高的話相信當初說什麼也不會輕易賣掉,不過考慮到當時地震比較多,賣掉這個瓶子或許才能夠得到更好的儲存。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朱立恒也不失為一個好的傳承者。

皇帝賞賜上乘佳品

後來在文物不斷流傳的過程中它的價值逐漸被發掘出來,直到第二年被公布出來朱立恒才恍然大悟。原來那個被自己18元賣掉的傳家寶是國家級文物,是他的祖輩在雍正時期為官清明感動皇帝而獲得的賞賜。這個被全家幾代人細心守護的傳家寶是元代霁藍釉白龍紋梅瓶,如果說起來這個瓶子也并沒有那麼珍貴。他的價值就在于産自元代,因為那時候燒瓷技術還不完善,霁藍釉更是少之又少,是以隻有皇帝能夠享受霁藍釉瓷器。

1976年,老人18塊錢賣掉“祖傳瓶子”,法國曾想花40億天價購買

朱立恒祖輩上能夠獲得這樣的賞賜也說明了他祖輩的成就之大,以及皇帝的欣賞。雖然後來經曆了長時間的戰亂和窮困潦倒的生活,但是朱家使用把這個傳家寶儲存得完好無損。即便是在“文革”時期家裡人也是想辦法盡可能地儲存,畢竟是傳家之寶,傳的并不僅僅是寶貝,而是對世代祖輩的承諾。可是沒有想到竟然在和平年代被朱立恒用18元就賣了出去,可以看出朱立恒本身沒有太深厚的文物素養,對這隻梅瓶也沒有太多了解。

梅瓶的價值被發掘

在朱立恒以18元的價格賣給文物商店以後,他們也沒有意識到這個瓶子的價值,隻是把它當作一個普通的清代瓷器。直到1978年的時候,那時候北京經常舉辦一些文物展會,商店老闆看到這個瓶子比較大氣,便選擇了帶着它一起參展。正是在參展的過程中這隻瓶子的價值才被人發現,展會上有的是能人賢士,這隻瓶子一下子就被人認出來是元代的霁藍釉白龍紋梅瓶。

1976年,老人18塊錢賣掉“祖傳瓶子”,法國曾想花40億天價購買

這個結果剛被發現就引起了衆人的注意,因為元代的燒瓷技術不完善,能夠燒制出來的品相完整的霁藍釉白龍紋梅瓶更是少之又少。就拿目前發現的來說吧,國内隻有三隻元代霁藍釉白龍紋梅瓶。

這一發現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當場就有很多博物館表示想要收藏。法國方面更是出到了40億。商店老闆在得知這個文物的消息後一下子也難以抉擇,後來還是揚州博物館在揚州政府的協調下出價3000元收藏了這件從揚州人手裡帶出去的寶貝。現在這隻元代霁藍釉白龍紋梅瓶已經被列為國寶級文物,可見它有多麼的珍貴。

1976年,老人18塊錢賣掉“祖傳瓶子”,法國曾想花40億天價購買

曾經也有人問過朱立恒是否後悔當初以18元低價賣出傳家寶。他的回答是以前剛被家裡人得知傳家寶被自己賣出去以後,有一段時間不被家裡人待見。那時候有一些後悔,但是後來在意識到文物有如此高的價值以後,他不再後悔了。真的珍貴的寶貝就應該放在博物館裡發揮它更大的價值,隻有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傳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