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居》原著:處處針對富家千金兒媳婦的蘇望娣,活的有多悲哀?

蘇望娣,是顧士海的老婆,顧昕的親媽,葛月的婆婆。

這個婆婆真是不一般,精明又勢力,優越感超強。

在兒子婚事定下來的時候,蘇望娣表面上是不大情願,“昕昕喜歡,有什麼辦法。”但是兒子娶到千金小姐,她内心裡還是頗為得意的。鹹魚翻身,在親戚面前也算揚眉吐氣。

雖然他家跟葛月家條件相差甚遠,但是兒子是高攀不是低就,是以,她覺得:我兒子有本事!

雖然葛月家家庭背景和财力都高出自家很多,但是蘇望娣對這個兒媳是有些看不上的,她覺得兒媳長相一般,矮小瘦弱,眉眼無神,沒一樣拿得出手的。

又是有錢人家女孩,有些生活習慣和自己完全不同花錢出手大方,還覺得兒子娶了這樣一媳婦,以後是要吃苦頭的。

她這個婆婆總是要管一管的。

對于小兩口結婚花錢如流水她總是格外心疼。看着兒媳穿的婚紗她也要拿出婆婆架子說,“租一套就得了,以後又不會再穿,放在衣櫥裡招蟲子,沒必要。”

兒媳小聲說婚紗是舅舅送的。

蘇望娣又說,那不也是一份人情,将來舅舅小孩結婚,你們要還的。

顧昕都看不下去了,直接怼道,人家舅舅做房地産生意的,根本不在乎,人家一片心,媽你不要什麼都拿錢去衡量。

這時,顧士宏打圓場:“該實惠的時候實惠,該講心意的時候也要講心意,這才是過日子。”

其實,當着兒媳的面大家都是不想搞得太尴尬,也都盡量維持氣氛的和諧。

然而,蘇望娣是不可能罷休的,在親戚面前顯示自己婆婆的地位的時候怎麼能就此放棄。

她又來了一句經典說辭,“我結婚的時候,新衣服也沒一件,更别提新房子了,跟爹媽擠一間,兩張床當中拉塊簾子,貼個喜字,吃兩粒喜糖,就算結婚了。”

生活中我們會聽到婆婆們的這種感慨很多,我那個時候多麼多麼能吃苦,洗衣做飯帶小孩,樣樣不在話下……

是以,婆婆也想兒媳像自己一樣賢良淑德,把自己的“優良美德”都接過來,然後傳下去。

蘇望娣她的名字裡就帶有重男輕女的因素,她的思想也是很守舊的,在她眼裡兒媳再好也是兒子的附庸,是要三從四德的。這種封建思想和她的出身是分不開的,雖然她出生在上海但她的老娘在渾堂裡替人搓背,老爹一直抽大煙到了解放才戒掉,在這樣家庭長大的人,性格早就變得扭曲了。衡量事情都是用錢,看待問題更是自私,市儈。

小兩口蜜月回來,開着豪車帶着蘇望娣和顧士海去蘇州兜風。路上婆婆一直唠叨這車太貴,費油。

到了地方,吃完飯的時候,是兒媳葛月買單。蘇望娣一把搶過賬單一看2000出頭,又是一通數落:“過日子要算計,否則就是拆家當。金山銀山也有用完的時候。”

直接說的兒媳滿臉通紅。

這下給顧昕氣到了,就問你這樣冷一句熱一句的,難道是希望我們早點分開?

作為婆婆,蘇望娣總幹涉小兩口的事情已經讓兒子受不了了。婆婆一旦以自己為标準去要求兒媳,那這兒媳肯定是沒好日子過了。另外,兒媳也是老實巴交的不會反駁,這樣蘇望娣就更加是無忌憚的使出婆婆的規矩了。

過後,蘇望娣單獨對着兒子說了心裡話:“昕昕啊,人家說嫁女兒是一萬個舍不得,可不曉得為啥,我給兒子娶媳婦竟也是這種心情。媽不是跟誰過不去,實在是舍不得你啊。”

現實中有這樣一種婆婆,兒子是自己最愛的人,兒子一旦結婚,媽就會覺得失去了最重要的情感寄托,是以有的會對兒媳婦産生莫名的敵意。就算成家了兒子的家也等于自己的家,然後忍不住想在這個家中當家作主。其實,還是不想放下作為媽媽的掌控權,隻有這樣她才會感到兒子沒離開自己。

是以,當兒媳覺得這是自己家,婆婆也覺得兒子家自己也是有權利管的,那麼沖突就出現了。

而現實中遇到這樣的婆婆隻有離着遠點才能減少沖突。不然像葛月那樣忍氣吞聲早晚會抑郁的。

其實,像蘇望娣這樣的女人活的很悲哀。她在生活的蹉跎中早就沒了自我,她一生都圍着老公,圍着兒子轉。是以,兒子結婚後她會舍不得,因為那是她的精神支柱。她不懂的愛屋及烏,對于兒子也是過度溺愛,不管兒子娶什麼樣的女人她都會挑出毛病的。在她心裡隻有自己最愛兒子,别人都不如自己。

是以,當兒子結婚後,蘇望娣找不到生活的重心了,還是會圍着兒子轉,直到最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