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媽媽曬出孩子挨揍前後作業對比,差别讓人驚訝:這就是“揍”效?

作為老師,檢查學生作業是正常的工作,有的孩子作業完成得很認真,作業本也是幹淨整潔,字迹端正工整,看上去就讓人心曠神怡的。但是也有部分學生做起作業來敷衍塞責,隻顧着趕進度,完全不管完成品質,字迹潦草猶如“鬼畫神符”,看到這樣的作業那就不由得血壓升高,忍不住要發脾氣了。

學生的作業完成品質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他們的學習态度,潦草馬虎的性格一旦養成,要改正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記得小時候,每天寫完作業之後都是要讓母親先過目的,如果字迹不工整,寫得亂七八糟的,那不僅會被撕掉重做,還要吃一頓“竹闆炒肉"。是以,我從小就養成了做事認真的習慣,這樣的習慣讓我至今受益匪淺。

現在是不提倡”棍棒教育“的,要求以賞識教育為主,對孩子要多表揚鼓勵,少批評指責,更不能動不動就”竹闆炒肉“了。但我始終認為隻有賞識,表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也不會有好的效果。對于孩子來說,如果道理講不通,屢教不改的話,該懲戒的時候還是要有一些懲罰的手段,當然也包括有限的體罰。

媽媽曬出孩子挨揍前後作業對比,差别讓人驚訝:這就是“揍”效?

日前,有一個媽媽在網上曬出自己孩子挨揍前後的作業效果對比,引發了網友的關注和熱議,大多數家長在留言區都表示支援有對孩子有限度的懲戒,适當地“揍”一下,的确能讓孩子長記性,否則孩子磨磨蹭蹭,心不在焉。有時候很容易的題也不願動腦子,結果揍了一頓之後,他們動作也快了,腦袋也靈光了,字迹也端正了。

從這個媽媽曬出的孩子挨揍前後作業效果對比來看,差别那可不是一般的大,挨揍之前寫的那個作業比較随意,字迹潦草,明顯是沒有用心的,就是為了完成任務匆忙完成的。這樣的作業品質,媽媽覺的不能接受,基于以前多次說教并沒有效果,是以她這一次采取了一種非正常的手段。

媽媽曬出孩子挨揍前後作業對比,差别讓人驚訝:這就是“揍”效?

收拾了一頓之後,效果也是立竿見影:排版橫平豎直,字迹工工整整。這樣的作業,看起來就賞心悅目,舒服多了。如此”揍“效,倒讓這個媽媽有點意外,原來自己孩子并不是不能寫出一手好字,而是以前太随意了。網友看了這天差地别的作業,也是直呼:這也太“揍”效了!

這個媽媽碰到的問題,也是很多家長的共同的煩惱,孩子做作業不認真,字迹潦草,一般的說教已經沒有了效果,真要動手還有點不忍心,隻能自己生悶氣。教育孩子并沒有一個放之天下皆準的方法,還是重在“因材施教”,有的孩子很懂事,很聽話,根本不需要家長動手,自己就能很好的完成作業,有的孩子膽子比較小,批評幾句就眼淚直流的,家長不忍心也犯不着去揍他們,批評一頓就有效果了。

媽媽曬出孩子挨揍前後作業對比,差别讓人驚訝:這就是“揍”效?

但是,也确實有孩子屬于那種不到黃河心不死的類型的,普通的說教,批評對他們沒有什麼效果,表面答應得好好的實際上還是我行我素,家長說過的話就像耳旁風一樣。這時候,怕是就要采取一點稍微更重一點的懲戒措施了,比如打屁股,打打手心啥的,這樣孩子才會有敬畏之心和規則意識。

媽媽曬出孩子挨揍前後作業對比,差别讓人驚訝:這就是“揍”效?

當然,随着孩子一天天長大,這種體罰的教育手段就不能用了,因為他們慢慢懂得了道理,也有了自尊心,這個時候就隻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孩子到了逆反期,打罵的教育方式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媽媽曬出孩子挨揍前後作業對比,差别讓人驚訝:這就是“揍”效?

教育有法,但無定法,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不要盲目模仿,還是要重在因材施教。

舉報/回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