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名門貴女張元和:不顧反對下嫁戲子,卻遭閨蜜報複,騙走女兒31年

大家好,這裡是笑笑超有料,幸運是你,遺憾也是你,懂得釋懷,放空自己。跟小編一起解萬千故事,知人間冷暖……

名門貴女張元和:不顧反對下嫁戲子,卻遭閨蜜報複,騙走女兒31年

1939年4月19日,《申報》刊登了一則喜訊:

“知顧張好事已近,定于本月21日,假四馬路大西洋菜社結婚,同慶閨房樂,懶畫眉欣傍妝台,龍鳳呈祥,佳期待産玉麒麟。”

這則喜訊特意采用戲曲術語,來祝賀即将成婚的兩位新人——顧傳玠和張元和。

但這則消息的刊發,并沒有得到人們的祝福,反而招惹了各種猜測和非議。

隻因為兩個人的身份如雲泥之别,一個是出身名門的金枝玉葉,一個卻是出身貧寒的紅塵戲子;在門當戶對的世俗标準下,兩個人的結合被形容為“名門貴女下嫁戲子”。

論民國衆多女性,能在政界叱咤風雲的,當屬“宋氏三姐妹”,而文化界中,出聲名門的“合肥四姐妹”也是備受矚目,她們是從九如巷的名門張家走出來的才女,因溫婉典雅的氣質,被後人稱為“最後的閨秀”。

就連著名教育家葉聖陶都感歎:

“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可偏偏作為長女的張元和,卻嫁給了昆曲戲子顧傳玠。

縱然他是紅遍上海的昆曲藝術家,可因封建思想的束縛,人們還是覺得:唱曲的戲子終究是低賤的。

是以這場門第懸殊的結合,也被各路小報刊登宣傳。

不同于《申報》喜氣洋洋的祝福,小衆報刊打出的标題多是“貴小姐下嫁戲子”、“晚婚”、“女大男小”…

沸沸揚揚的輿論聲中,沒有人看好這段婚姻。

【張元和:顯赫貴門之女,不顧非議下嫁戲子】

世人的質疑和偏見,也不難了解:

因為不管出身還是階層,顧傳玠與張元和,怎麼看都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作為九如巷張家的長女,張元和是真正的名門貴族。

仔細算來:張家自祖上就位極人臣,曾祖父張樹聲曾接替李鴻章職位,任直隸總督,創下殷實家業;即便生逢亂世,也足夠後輩安穩富足。

而張元和的父親張武齡,則是民國偉大的教育家;他創辦學校,良田萬畝,與民國各名流皆有往來,即便放眼整個中國,張家也是排得上名号的顯赫世族。

出身世家大族,張元和自幼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除了平常的文史課外,還有自然、音樂和舞蹈等,每天更要練習小楷。

名門貴女張元和:不顧反對下嫁戲子,卻遭閨蜜報複,騙走女兒31年

後來,張家從合肥遷往蘇州;因為愛好昆曲,母親陸英經常帶着張元和去看戲。

耳濡目染下,年幼的張元和也對昆曲産生了極大的興趣。

父親張武齡見到女兒對昆曲有興趣,就請了師傅教她學昆曲。

依依呀呀的唱腔在九如巷的張家宅院中回蕩,伴随她度過了整個少女時期。

因為昆曲修習得極好,張元和經常參加學校的話劇演出;本就端莊又沉穩的她,更因才藝傍身,獲得了許多人的關注。

而她與顧傳玠的相識,頗有“一見顧郎誤終身”的樣子。

顧傳玠原名顧時雨,出身于貧寒的書香之家。

年幼時,因為家庭貧困,便被父母送到昆曲傳習所學藝,是以改名顧傳玠。

因在昆曲上驚人的天賦和獨有的風格,年紀輕輕的顧傳玠,就這樣憑着一段段的昆曲唱腔,唱紅了姑蘇繁華地,也唱紅了滾滾上海灘。

就連藝術大師吳昌碩先生也感歎:“傳之不朽期天聽,玠本無瑕佩我宣。”

名門貴女張元和:不顧反對下嫁戲子,卻遭閨蜜報複,騙走女兒31年

因為技藝精湛,梅蘭芳曾特邀他同台“對戲”;而以他為代表的“新樂府”昆劇團,演出更是高達一千四百餘場,創造了近代昆劇史上獨一無二的記錄。

至此,名角顧傳玠名躁上海灘,引得豪門權貴競相追捧。

但這份追捧,更多是因為曲高和寡的昆曲藝術;縱然顧傳玠家喻戶曉,可在他們眼中,隻是個“唱戲唱得不錯的戲子”。

特别是對豪門權貴來說:聲色犬馬、美酒佳肴會掏空一個家族;是以家教甚嚴的人家,會嚴禁子孫與優伶交往。

“昆曲雖高雅之至,但唱昆曲的戲子終歸是下賤的。”

不被待見、飽受輕視,這就是顧傳玠的生存困境。

如果沒有昆曲,顧傳玠與張元和,注定是兩條相隔許遠的平行線,無論怎麼發展,都不會有交集;但偏偏命運另有安排,一場偶然,将兩人的緣分交織在一起。

在張元和念大學的時候,顧傳玠正當紅。

因為癡愛昆曲,她經常去看演出,但隻看戲不捧角,兩人始終是隔台相望。

直到後來,張元和的幾個女同學,大膽起哄請顧傳玠唱《牡丹亭》的一段,才有短暫的近距離接觸,那場戲很難,但顧傳玠唱的非常好,令張元和更加驚歎昆曲的魅力,那年她23歲,年少成名的顧傳玠隻有20歲,緣分讓兩人悄悄拉近,而張元和的心,從此也盛滿了有關這個男子的回憶。

又一年過去,顧傳玠應邀義演,唱功不錯的張元和也受邀客串,兩人在戲台上唱《太白醉寫》;結果因為太累,顧傳玠忘詞了,幸好張元和補了一句“一枝紅豔露凝香”,顧傳玠才度過窘境。

這場奇妙的小插曲,也讓兩人由此定情。

可門第的懸殊,以及身份地位的差别,讓兩人的結合,注定是違背世俗常理的。

特别是張元和的繼母,本就對她不滿,認定張元和嫁給戲子,是有意破壞門楣尊嚴;這樣的挑撥離間,讓張武齡也開始阻擾張元和的婚事,由此,張元和與父親産生了無法調和的沖突。

最後,還是二妹允和鼓勵張元和,勇敢地去追尋所愛;張元和才沖破世俗非議,毅然嫁給了顧傳玠。

門當戶對的婚事,多是父母為子女們的精心打算;它雖不完美,卻也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婚姻的風險和沖突。

而張元和沖破門第束縛的這份勇敢,也為她帶來了幸福的生活。

名門貴女張元和:不顧反對下嫁戲子,卻遭閨蜜報複,騙走女兒31年

雖然顧傳玠是飽受争議的戲子,但是兩人情投意合,婚後非常恩愛。

若是生活就此下去,不失為一場民國佳話;可偏偏命運弄人,善良溫婉的性格成就了張元和的名門氣質,但這也是份性格,恰恰成為被命運拿捏的軟肋。

【閨蜜因愛生恨,搶走孩子31年,母女團聚時,丈夫已去世多年】

婚後的張元和,與顧傳玠感情甜蜜;但因為身體原因,她經曆兩次流産,才艱難生下了女兒顧钰,對于這個來之不易的小生命,夫妻二人格外珍視。

生完孩子後,張元和身體很是虛弱,此時,已經好久不聯系的閨蜜淩海霞突然現身探望,看到襁褓中的小顧钰很是喜愛,便提出接回家照顧幾天,讓張元和好好調養身體。

張元和素來心善,對閨蜜也無比信任,便答應了對方的要求。

可她哪裡能想到:這是淩海霞,早就精心策劃的奪女陰謀。

她恨張元和,更恨顧傳玠,因為這份恨,她活得擰巴而沖突。

張元和與淩海霞相識于樂益女中。

當時,正在讀書的張元和飽受家庭劇變:生母去世,父親另娶他人,這樣的連番打擊,讓處在青春期的張元和變得無比脆弱和敏感。

彼時擔任教員的淩海霞,便主動結交張元和;兩人雖為師生,但也培養了深厚的友誼;因為感激淩海霞對自己的照顧,張元和專門認對方為“幹姐姐”。

兩人相識時,張元和是個未涉世事的少女,而淩海霞已是不惑之年;因為年齡的關系,她給予張元和的感情,更多是一種“亦母亦姐”的控制和管束。

但随着關系的加深,張元和發現:淩海霞對男性有着一種天生的敵意,并且對自己有極強的控制欲;特别是得知自己要嫁給顧傳玠時,淩海霞表現出了強烈的反對。

不同于世人對門當戶對的考量,淩海霞的反對理由是:張元和不應該結婚。

名門貴女張元和:不顧反對下嫁戲子,卻遭閨蜜報複,騙走女兒31年

站立者為淩海霞

這份荒唐的理由,自然是無法限制張元和的;是以當張元和邁入婚姻殿堂後,萬分敵視顧傳玠的淩海霞,也有了瘋狂的報複。

她拿捏了張元和的善良,以及對她的信任感,輕松抱走了孩子。

後來無論張元和如何請求,淩海霞始終拒絕歸還;甚至為了防止兩人上門索要,她還連夜搬家,選擇了消失;即便兩人有書信來往,但淩海霞始終不肯透露自己的具體位址;情感扭曲的她,甚至讓孩子喊自己“爹爹”,當顧钰長到26歲,也不允許她結婚。

不由讓人感歎,好好一個女孩的人生,就這樣被改寫了。

淩海霞的這番做法,也徹底打破了張元和婚姻的平靜。

即便她與丈夫後期又有了孩子,但被抱走的女兒,仍然是他們心中永遠的痛。

到了1949年,國内局勢緊張;顧傳玠決定前去台灣,張元和雖然不了解政治,但還是跟随丈夫一同前往。

來到台灣後,兩人繼續研究昆曲文化,他們把中國蘇州最為純粹和正統的昆曲,帶到了台灣,也用一場場的演出,讓這裡的人們欣賞到了中國昆曲的魅力。

甚至連東海大學的教授也親自邀請他們夫婦倆,去學校為學生們親自講授《牡丹亭》。

來台灣時,張元和夫妻兩人曾托人給淩海霞帶話,希望她能帶着女兒顧钰一起來台灣。

但無比偏執的淩海霞,選擇了拒絕。

這樣的做法,也讓張元和與親生骨肉兩岸相隔,飽嘗思念之痛。

夫妻兩人就這樣一天天熬着,也一天天地盼着,期待有一天能夠與女兒團圓。

可遺憾的是:直到1965年,顧傳玠因為肝硬化病逝,也始終沒有見到女兒一面。

又過了許多年,遠在大陸的淩海霞也去世了,張元和才終于有機會和女兒團聚。

這場團聚,張元和苦苦盼望了31年;31年的日夜煎熬,才終于得到了命運的成全。

遺憾的是,這場久盼得來的團圓,卻因為顧傳玠的缺席,成為無法彌補的悲痛。

顧傳玠早早離開了,張元和能做的,便是守着女兒,守着昆曲活下去。

後來的她,跟随女兒和女婿定居美國;不同于前半生的自責和悔恨,晚年之際,她終于感受到了由衷的天倫之樂。

即便身處異國,她仍舊堅持弘揚祖國的昆曲文化,培養昆曲人才;這個對昆曲癡愛一生的女子,也将自己的思念和寄托全部藏進了昆曲中。

2003年,張元和在美國病逝,終年96歲。

如果沒有淩海霞的出現,張元和的一生必然是安穩順遂的。

溫雅貼心的丈夫,乖巧可愛的孩子,幸福美滿的婚姻,志同道合的興趣…樁樁件件,皆是大多數女子的所願所盼;可偏偏上天有意為難,讓她的善良成為被他人拿捏的軟肋,縱然心有悔恨,卻也無法彌補。

但也慶幸:那些失去的,終究回來了。

雖然飽受思念的煎熬,但晚年能得女兒相陪相伴,便也是最大的彌補了。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到這裡了,小編希望每一期的故事都可以給朋友們帶來一點對情感的思考,喜歡小編請關注我,給文章點贊收藏推薦哦,謝謝大家我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