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明,浙江東陽人,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兼創作委員會副秘書長,九三學社中央書畫院畫師。美術書法作品數十次參加全國、省級展覽或獲獎,有個人作品集《當代藝術家狀态·張揚明》、《當代中國畫庫 張揚明》、《張揚明工筆山水精品集》等出版。現供職于東陽市美術館。

細微處可窺真心
師友評說張揚明其人其畫(選輯)
近兩年,張揚明畫了一批的好畫,有大山大水,也有小橋流水,都很好。在現今這個畫壇江湖裡,能畫出好畫真是不容易。這所謂的好,就是得到了大家的認同,覺得還算那麼回事。這年頭,認同别人,覺得别人好,多難呀。
張揚明畫山水,得一“冷”字。山崖、樹木、房屋、舟楫、人物,刻畫分明,意蘊清峻,華美凄豔,空虛通透。或許,大家從繁缛的沉悶中嗅到了一絲的清新氣息,于是欣欣然,于是成就了張揚明的山水圖式。張揚明在這些看似完美的山水裡,依然流露出“狷介”的姿态。
我和張揚明有着相似的社會背景,相似的藝術審美,相似的理想。骨子裡的反叛和不肯妥協都相似,自由散漫,天馬行空。記得我曾問他最大的理想是什麼,他想了想說,在路上。是以,我在看他這些新作的時候,總會懷疑這僅僅是他暫作歇息的一個借口。
藝術重在表達,條理清晰是一種方法,亂喊亂叫也是一種方法。廟堂的經典是一種美好,民間的草根也是一種美好。有時候,像我和張揚明這樣出身的人,心底的“俠”氣總是壓抑不住地沖突着那份“安分守己”。理想遠在天邊,心安處即是家。或許也有年齡的緣故罷,平和占了上風,細微處可窺真心。
——金心明(西湖畫會)
張揚明屬于傳統類的畫家。傳統類畫家的現狀大家都很清楚,大多在晚清徘徊,能得明中期,都在高呼宋元了。還有甚至學點同代人對古人的解讀,就敢說自己“得傳統三昧”,也就娛己娛人,賺點銀兩好生活。現在資訊那麼發達,躲着藏着胳着噎着,大家看了不說罷了!
揚明兄開始也與大家一樣,也受同代他喜歡的山水畫家影響,努力娛己娛人,近年的作品突然開始自己與古人對話了,畫面的孤單感恣意放縱,仿佛有梅清、漸江的呼喚,還加進一點自己的任性,畫到這一步不容易,揚明兄可以偷笑一下了,山還很高,得歇一歇再爬,四下瞭望有叢林灌木,太高寒了會凍着自己,不妨準備點給養,再看看那些玩民國市井的有沒有用彈弓瞄自己,小暗箭其實已經不怕,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防彈背心免疫系統,怕的是前面古人的明槍火炮,陸俨少先生說的“血戰古人”,那可是真槍實彈,火力太猛也不一定擋的住,不好好琢磨,更有甚者靶子都找不到。
既然已交上了幾個古代的朋友,不妨去再找找朋友的朋友,還有他們的夥伴程青溪、蕭尺木等,拉幫結夥也是沒有辦法的好辦法,搞點自己需要的貨色才是實在!到了這一步不容易,相信揚明有揚明的辦法。
——王犁(中國美術學院)
張揚明對自己的作品有着非常清晰的情感述求,在他的作品中,一般來說都有着空曠,寂靜,簡潔,恬淡,氤氲,林泉,丘壑,禅境等等描述的境域,看不見縱橫恣肆,氣勢雄強,卻有一種曠達高遠,清秋爽利,或高寒苦冷在其中,似乎是取意宋畫的高遠、清幽,通過他自己對色彩删繁就簡的運用,把或失意孤冷、或清遠雅逸、或訪禅結廬等諸多情境,彌漫在紙端,傳遞給觀衆。他用繼承傳統又揚棄傳統支撐着自己的藝術思維方式和繪畫路線,筆下虛實相生,物我兩忘,古今兼備,文人風骨在其中若隐若現。
他是國美畢業的學生,基礎不可謂不紮實。這使他能夠遊刃有餘地披荊斬棘,在繪畫上一路前行。對書法篆刻的精修和曆練是幫助張揚明的繪畫達到彼岸的一葉扁舟,這樣雙修雙馨的青年藝術家真的不多見。而偏居金華一隅某種程度上來說,使他能夠心無旁骛地專心緻志,精心研修繪畫之道。試想,一個心神不定,雜事纏身,誘惑不斷的人是很難到達這樣的心境,創作出如此内涵雅緻溫柔,外在高冷不羁的作品的。
——唐永明(美術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