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啊,有的時候就是拗不過命,拗不過咋辦呀?認呗。”

工作配置設定不公,家裡唯一一個沒有下鄉的春燕被分到了澡堂子,于是便有了這句話。縱觀全劇,其實喬春燕并不是個認命的人,從青蔥到白發,其實她從未認命,從未妥協,那種“拗”很真實。如果說我們生活之中有這樣的人,到後面同樣不會喜歡,但這其實是相對很真實的一個人,按照彈幕裡的話,喬春燕其實是一個典型的“小市民”,她是一個真實的人,真實的人一般都不太讨喜,觀衆相對而言更喜歡完美的人,就像是“忠言逆耳,良藥苦口”,螢幕外的我們,不願意承認這些現實。
真實不是“不好”的寫照,真實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現實存在的發生。我們喜歡周秉義、郝冬梅、周秉昆、鄭娟、金月姬、曲秀貞等人,隻是因為他們更像是一種理想化的寫照。在電視劇的前半部分,其實我們也很喜歡喬春燕,甚至覺得喬春燕就是劇中最好的一個女性角色。她義無反顧地追求周秉昆,因為周秉昆跟着哥哥姐姐的後面讀了幾句書,有文化一些。當她聽到曹德寶吹的口琴,便一夜之間不懼毀掉名聲賴上曹德寶,這一瞬間怕是沒有這麼多人覺得喬春燕有多好了。可以了解的高一些,相對文化和藝術,喬春燕的内心呼喚着她選擇了藝術,可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細節,她選擇曹德寶,并且不畏代價賴上曹德寶的時候,周秉昆其實已經從木材廠“提桶”跑路了。
喬春燕選擇的并不是藝術,但凡兩方父母知道周秉昆離開了木材廠,甚至想求着喬春燕給他找一份國營澡堂子搓澡的工作,他們也不會這麼熱情地撮合兩個人在一起。喬春燕自己同樣如此,從小愛慕到大的周秉昆丢了木材廠的工作,她便不喜歡了?是以呢?其實喬春燕從最初都是勢利的,真實的,不過是大家被她那種義無反顧追求毫無緣由的愛情的勇氣所蒙蔽了而言,而忽略了這個人其實從最開始便是一個“小市民”。
“小市民”這個詞算是一個貶義詞,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又覺得這該是一個中性詞,因為在生活中,我們其實也逐漸意識到所謂的“小市民”其實和每一個普通人挂鈎,我們每個人的身上或多或少帶着一些小市民的劣質,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這世上本就沒有聖人。不過,為什麼觀衆在後續劇集中看到喬春燕會如此地義憤填膺,不過是喬春燕變得更加真實了。
這算不上是一種錯誤,當冷靜一下,必須認真思考我們從出生便帶着無比的自私性,尤其是我們自己。喬春燕表現得最典型的時候,已經接近劇集尾聲了。周秉昆入獄九年,提前釋放,想要創辦一個搬家公司,問喬春燕家借六萬塊錢。起初之時,曹德寶還有借的意思,在喬春燕的“教導”之下,兩口子達成共同意見,“不借”。當曹德寶上門給周秉昆送禮道歉,說賴老三那的欠賬沒有要回來的時候,其實讓周秉昆夫妻寒了心,也讓觀衆寒心了。本來中期劇集中不溫不火的喬春燕兩口子,讓觀衆漸生恨意。
再到後面,周秉義“良心”發現,想要為光字片做點事的時候,喬春燕兩口子甚至可以稱之為主角。直到最後,幾個人在一起敞懷暢聊,其實觀衆還是恨着這兩口子。
他們唯利是圖,周秉昆幹成事的時候後悔着。周秉義想要改造的時候他們從中作梗,當看到好處,甚至将房子過繼給自己的兒子,搭個一兩平的小房子假裝無房戶,想要鑽政策的空子。再到後面,看到其他地區拆遷有補償款的時候,甚至直接向紀委舉報自己光字片的老大哥。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壞事做盡……我想要抱着一些僥幸心理說說喬春燕這個角色,有時候又覺得根本僥幸不了。若我将自己了解為“小市民”,自己的良心不會趨勢自己傷害他人利益來謀求不正當利益。這句話便是喬春燕招人恨的地方,謀求自己的利益從沒有錯,不正當是錯;在不正當的前提下,更傷害他人,這錯得更加不應該。
我們有句老話叫做“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人世間》裡,“達”的代表是周秉義,最後憑着最後一份光和熱,點燃了光字片;“窮”則是主角周秉昆,在坎坷的一生中,從未放棄希望,從不氣餒,在有限的發展空間中讓自己的小家盡量過好,讓自己的親朋好友越來越好。看喬春燕的感覺,便是“達”則衆叛親離,“窮”則求三拜四。在她落魄的時候,周秉昆有一份力出一份力;在她走向小康的時候,周遭的朋友不過是大馬路上一個個出體力活的光字片貧民。這是她最可恨的地方,也可以說這是她最真實的地方,真實得招人恨。
劇中隻有喬春燕“拗不過命”便“認命”,也隻有她傷害他人來實作不認命。當年六君子曾許下“苟富貴勿相忘”的諾言,在她面前都是空虛的,沒有支撐基礎的。
喬春燕的一生類似于周秉昆,有上有下,有好有壞,但她的“不認命”是難以接受這樣的現實的。說她是真實的,其實她也是最不真實的。自私是我們每個人的天性,當這種自私過渡到過分的程度,确實連牛牛都會嫌棄。周秉義一生清清白白,終究是為了“良心”二字;喬春燕一生普普通通,不過是在印證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罷了。
當看完《人世間》,會覺得在喬春燕眼裡,周秉昆的見識廣比不過木材廠的國營編制,曹德寶的口琴吹得好也比不過生活所需的物質基礎。我從不反對物質決定意識,從不反對在物質充裕的基礎上才能去追求老一輩眼中那些“有的沒的”,但我真的喜歡那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話,初心是我們的起點,使命是我們的過程與結果。一路上走着走着,變來變去,走到最後一生滿是遺憾,何必呢?
不是所有人都有那樣的機會,還能坐在一起冰釋前嫌,和自己也是,同他人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