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口氣看完16集《心居》,簡直是對标《三十而已》!

一口氣看完16集《心居》,簡直是對标《三十而已》!

第一眼看到《心居》這個片名,又看到滕華濤和海清的再次合作,我以為是要炒《蝸居》的冷飯,借着這波熱度再賣一波情懷。結果對标的卻是之前播出的《安家》和《三十而已》的類型劇,主要是針對當代中年人的買房焦慮。

一口氣看完16集《心居》,簡直是對标《三十而已》!
一口氣看完16集《心居》,簡直是對标《三十而已》!

上海外地媳婦的尴尬處境——馮曉琴

上海人對自己的地域優越感很強,因為上海的經濟一直都走在中國的前端,無論是清朝的貨物通商,還是如今的布滿霓虹燈的繁華大都市,上海一直是頂尖的。是以在這裡生活的本地人有單價極高的房子作為資産,有本地戶口為依托,這種地域的優越感就顯現出來了。

一口氣看完16集《心居》,簡直是對标《三十而已》!

馮曉琴(海清飾)作為一個嫁給上海本地人的上海媳婦,因為房子都是公婆的資産,小夫妻名下沒有獨立的房産,是以馮曉琴是沒有歸屬感的,和《安家》的理念是一樣的,購買房子是在一個陌生城市生活的底氣,是一份歸屬,隻要沒有房,永遠覺得自己的外人。

一口氣看完16集《心居》,簡直是對标《三十而已》!

不過正是因為馮對房子的極度渴望,對老公的工資水準逐漸有要求,最終也釀成了慘劇。因為兩夫妻鬧脾氣,馮想離家出走,丈夫在樓梯間和馮進行了一番拉鋸戰,結果意外發生了,丈夫摔下樓梯,正好砸中鄰居放在樓道的玻璃,失血過多而亡。

一口氣看完16集《心居》,簡直是對标《三十而已》!

丈夫死後,馮在婆家的處境顯得更加尴尬了,一個外地媳婦離開了婆家的房子,就無處可去,外面都是高昂的租金,即便是心裡再有“骨氣”,也不得不屈服于現實,委屈地繼續伺候着婆家的一大家子。

嫁入顧家的8年,究竟給這個女人帶來了什麼?第一,帶來了婆家人陰陽怪氣地指桑罵槐,總覺得馮這個外地媳婦是為了貪圖兒子的上海身份才與之結婚,照顧一大家子是分内義務,是為了能夠住在這套不屬于自己的上海房子裡。

第二,帶來了丈夫唯唯諾諾,永遠不敢為小家庭發言,也不願意為小家庭的未來奮鬥的模樣。馮在這個三口之家裡,隻不過是個孤軍奮戰的人。

一口氣看完16集《心居》,簡直是對标《三十而已》!

雖然八年的婚姻确實沒有給馮留下些什麼?但是她的一腔抱負幸好沒有在這8年被磨滅,她在喪偶之後,瞅準了上海這樣大都市的“養老市場”,與小區裡的鄰居大哥展翔合作,共同開拓屬于自己的新世界。從她的身上我們發現,其實外地媳婦嫁入上海,并不能靠着婆家一路崛起,最終還是需要自己的想法和獨立的經濟能力來扳回一局。

一口氣看完16集《心居》,簡直是對标《三十而已》!
一口氣看完16集《心居》,簡直是對标《三十而已》!

當代精英女性婚姻困局——顧清俞

顧清俞(童瑤飾)的角色一開始是不讨喜的,但是理性思考之後,卻發現她的決策并非沒有道理。清俞從事的是資本經濟時代最為熱門的行業之一,投行。而且她在業内算得上是頭部人士,是以她的收入非常可觀。

一口氣看完16集《心居》,簡直是對标《三十而已》!

對待家庭上面,家裡人有需要錢的時候,經常問她借,其實“借錢”的事情,借是人情,不借是本分。畢竟每個人的錢都來之不易,不能站在道德制高點,認為有錢人就一定得“劫富濟貧”一下。當顧清俞問同胞弟弟要不要買房的時候,弟弟告訴她,不想買,是以她才選擇了不借錢給弟弟一家。

因為她知道幫得了弟弟的一時,幫不了一世,弟弟除了首付還有月供,弟媳所謂的“慢慢還錢”其實根據弟弟一家的實力來說,可以完全忽略不計了,100萬還到猴年馬月了。但是她高高在上不借錢的樣子,卻引來了弟媳的不滿,作為家裡收入最高的人,卻不願意伸手幫助自己的弟弟一家擁有一個獨立的房子,這是外地媳婦不能了解的。

一口氣看完16集《心居》,簡直是對标《三十而已》!

對待婚姻上面,人人都覺得顧清俞是個戀愛腦,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她是很清楚自己要什麼的。多年以來,她到處尋找初戀的下落,甚至交往的每一任男朋友都帶着初戀的影子,是以到了36歲這個年紀,她不缺錢,不缺房車,缺是隻是“彌補缺憾“。

而施源(馮紹峰飾)就是她最大的缺憾,從青蔥少年走到中年一直心存的愛,終于可以大聲說出來。

而在這段婚姻中,她不在乎男方的家境、工作、收入,是因為顧清俞有這個底氣和實力隻求”愛“。對比馮曉琴無奈地為生活奔波的樣子,就知道馮沒辦法在婚姻中隻求”愛“,不求”财“,因為她缺,自己沒有,老公也沒有,那麼”經濟安全感“從何而來呢?

一口氣看完16集《心居》,簡直是對标《三十而已》!
一口氣看完16集《心居》,簡直是對标《三十而已》!

進階備胎的自我修養——展翔

每部電視劇中總也一個渾身發光的男主角或者女主角,身後站在一個默默無聞、貼心守護的備胎角色。而展翔(張頌文飾)絕對算得上是一個進階備胎,他從喜歡上顧清俞開始,就未曾改變心意,多年來一直心儀一人,在專情程度上是沒得講。

一口氣看完16集《心居》,簡直是對标《三十而已》!

除了專情,他還有一點是别的備胎做不到的,那就是“助力”。他不僅在确認了顧清俞的心意之後選擇了祝福、選擇了适時退場,而且還願意為她新的愛情出謀劃策,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是以人面前,他都掩飾自己的悲傷情緒,默默釋放自己的光和熱溫暖身邊的人。這一點确實相當很難。

一口氣看完16集《心居》,簡直是對标《三十而已》!
一口氣看完16集《心居》,簡直是對标《三十而已》!

獨具特色的上海文化

《心居》的背景是大上海,是以劇中許多話語和上海文化息息相關。劇中本地人問其他人是不是上海人的時候,都說“侬是上海人?”,是以“侬”的意思就是“你”。

因為親戚之間的來往基本都依靠地鐵和公交,是以公交兩站路的形容方式是“一碗湯的距離”,地鐵不用轉車的形容方式是“地鐵一部頭”。

馮曉琴對外說自己是個“買汰燒”,其實在上海話裡“汰”就是漂洗的意思,是以這句話就是“買菜、洗衣、做飯”的家庭主婦的意思。

一口氣看完16集《心居》,簡直是對标《三十而已》!

在上班高峰期,街道上的車水馬龍,地鐵到站的進進出出,菜場裡大媽大爺挑選菜再順把蔥的模樣,這才是真是的大上海,這樣的煙火氣把高高在上的上海灘直接拉入人間。特别是開頭,馮曉琴為全家人買菜的時候,買個豆角從10塊錢講價到8塊錢的模樣,臉上盡顯那種“占了便宜”的小市民的喜悅。

一口氣看完16集《心居》,簡直是對标《三十而已》!

為什麼說上海這個城市是極具資本特色的?因為貧富差距實在太大了。從馮曉琴買菜路過房産中介默默看房的模樣,轉場到大姑姐顧清俞在諾大的大平層裡做瑜伽的場景,兩者對比之下,一處是一人獨自占據一個大平層,還請阿姨打掃衛生、做飯。

另一處是一家子大大小小六口人擠在老舊小區裡,早上吃個飯和打仗一樣,媳婦在前沖鋒陷陣,一家子人在後享受美食,匆匆忙忙的早晨就這樣結束了。

一口氣看完16集《心居》,簡直是對标《三十而已》!

兩個女人的年紀差不多,卻因為經濟的收入,拉開了巨大的距離,生活的檔次完全不一樣,面對的煩惱也是不一樣的。一個還停留在經濟焦慮之上,也就是物質層面的需求。另一個已經更新為“追尋愛情”的煩惱,也就是“精神層面”層面的追求了。

一口氣看完16集《心居》,簡直是對标《三十而已》!

總的來說,諾大的上海,形形色色的人,來來往往,究竟是誰的主場?上海,究竟是人控制着這座城市,還是城市控制着人被迫生存?繁華的都市裡,燈紅酒綠,每個人都也自己的生存法則,這一場新上海人和老上海人的pk,究竟誰會勝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