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商湯官網)
備受資本市場關注的“人工智能(AI)第一股”,迎來了上市後首份财報。
3月25日,AI 軟體公司商湯集團(0020.HK)公布了2021财年全年的财務業績。
财報顯示,2021年商湯總收入為47億元(人民币.下同),比2020年的34.46億元增長36.4%;年度虧損繼續擴大41.3%,至171.77億元,占總收入的365.4%;扣除員工薪酬激勵、上市開支、金融公允價值等,經調整的虧損淨額為14.18億元,虧損同比擴大61.5%;毛利率達69.7%。
具體來說,商湯營收主要來源是基于通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SenseCore,應用的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汽車四個場景的客戶訂單收入。
在智慧商業闆塊,2021年營收為19.58億元,占總收入的41.7%,相比2020年14.85億元,收入有所縮水;但客戶數量卻有增長,2021年增長8.7%,達922個客戶,當中包括超過200家《财富》500強企業及上市公司客戶,單客戶平均收入金額提高21.3%,訂單領域也更加注重垂直行業客戶。典型客戶包括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京滬高鐵、中國電信、軟銀集團、阿裡雲等行業龍頭。
在智慧城市(安防)業務闆塊,2021年全年這部分營收達21.42億元,相比2020年的13.69億元有所增長,躍居為商湯第一大收入來源,占比45.6%;客戶數量140個,增長48.9%,這主要得益于新冠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去年商湯服務部署商湯城市方舟産品的城市數明顯增長,其中包括上海、深圳等15個超千萬人口的大型城市。
智慧生活闆塊,去年全年營收達4.15億元,占比8.8%;客戶數量達257個,這主要得益于商湯去年将該業務轉型更新,将AI 技術與晶片、傳感器軟硬結合,集團與全球領先半導體公司(應該是高通)合作研發。2021年底,商湯傳遞四款AI傳感器,實作0到1的突破,并成功落地頭部手機廠商,提供隐私保護、手機拍攝功能等。
在智慧汽車領域,2021年全年商湯營收1.84億元,客戶數量34個。得益于去年商湯推出“絕影”智能汽車平台,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車路協同、L4級無人駕駛、無人駕駛小巴推進全線産品化商用,國内主流車企及部分海外車企均成為商湯合作客戶,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産品累計前裝定點數量達2300萬台,覆寫未來五年内量産的60多款車型。
商湯集團在2022年一季度完成組織架構更新,成立智能汽車事業群,更大力度發展智能汽車業務;同時也成立數字空間事業群,充分整合在AI感覺、AR及MR技術、算力及客戶生态的優勢,緻力于打造行業領先的元宇宙賦能平台,提供多種關鍵技術引擎賦能各行業共建數字空間。
此外,研發增長是商湯這類 AI 技術公司的核心命脈。财報顯示,2021年商湯研發支出30.6億元,占收入比65.1%;去年研發人員新增1500人,至總數4200人,占員工總數的70%。
值得一提的是,截止2021年底,商湯因投資虧損達4023萬,相比2020年的605萬有所增長,這意味着去年擴大了外部投資布局力度,而且沒要求成本回報。但整體來說,商湯現金流保持穩健,淨現金為214.5億元。
總的來看,商湯整體業績好于市場預期,總營收有三成的增長。不過,商湯虧損情況依舊嚴重,調整前虧損已達到收入的3.6倍,調整後虧損也同比擴大超60%。而業務結構上也有所變化,政企訂單不再單一,安防闆塊收入成為了新的主力。
商湯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會執行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徐立博士表示,2021年是商湯成立以來發展最為重要的一年,業務錄得了加速增長,研發實作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夯實未來發展的基礎。商湯一直堅信 AI 代表的先進生産力将幫助人類擁有更好的生活。展望未來,商湯對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充滿信心和期待,并有信心保持長期競争優勢。
截止3月25日港股收盤,商湯-W報收6.30港元/股,下跌1.72%,總市值達270億美元。距離其上市後的最高點已下跌超 50%。
(本文首發钛媒體App,作者|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