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居》:一眼看透馮曉琴本質的顧士宏,才是真正的“老狐狸”

飯後,顧士宏倚在沙發上看電視,小老虎突然悄咪咪地坐到了顧士宏身邊,眨着天真的大眼睛問,“爺爺,我剛聽到媽媽找小姨借錢,咱家是沒有錢了嗎?”

顧士宏一聽,立刻支棱了起來。“你媽真的找小姨借錢啊?”

“是呀!”小老虎點點頭。

顧士宏深吸一口氣,仿佛心裡有了某種着落,他摸了摸小老虎的頭,“小老虎放心,爺爺有錢,不會讓小老虎沒飯吃的。”

顧士宏是顧磊和顧清俞的父親,他年輕時是名教師。退休後一直賦閑在家,買買菜、看看電視、下下象棋、與小區鄰居聊聊天。原著中對顧士宏的描述是:他是“老派的上海男人,會做事、談吐文氣、人也拾掇得幹淨。”

顧士宏的妻子去世得早,他一個人将顧清俞、顧磊拉扯長大,實屬不容易。難得的是,他還是個慈父,遇事能壓就壓,對女兒、兒子從小到大都是客客氣氣的、沒紅過臉。相較于顧清俞得伶俐外露,和顧磊的老實憨厚,顧士宏既沒有女兒那般咄咄逼人,也沒有兒子那般憨實得無腦。

他凡事雖然喜歡聽顧清俞的意見,卻從不偏聽偏信,有自己的一套評價體系。對待兒媳,既不挑剔也不讨好,凡事看破卻不說破,恩威并施,讓人有所顧忌。

顧磊生前,馮曉琴和顧士宏幾乎沒有紅過臉;顧磊死後,馮曉琴即便與牙尖嘴利的顧清俞吵架,也始終忌憚着顧士宏,不敢與他撕破臉。不光是因為顧士宏長輩的身份,更因為顧士宏早就看透了馮曉琴的本質。

《心居》:一眼看透馮曉琴本質的顧士宏,才是真正的“老狐狸”

1、權衡

顧士宏做了一輩子的國文老師,又當了幾十年的業委會主任,見過形形色色的人。像馮曉琴這樣的外來妹,心裡想了些什麼,又為什麼會嫁給顧磊,顧士宏心裡還是能猜出個一二的。

奈何顧磊三十好幾的人了,連個戀愛都沒談過。一見到馮曉琴就喜歡得不得了,顧士宏急着抱孫子,便沒有多說什麼。任由他們談了不到半年,就奉子成婚地扯了證。

馮曉琴能遇上顧磊這樣的老實人,史老闆和展翔功不可沒。馮曉琴15歲生下馮大年後,便辍學來到上海打工。幾年前,在朋友的朋友的聚會上,認識了同為老鄉的史老闆,一來二去兩個人就熟絡了起來。

馮曉琴長得嬌小可愛,撩得人心癢難搔,史老闆見到她後就喜歡得不得了,心甘情願地被她敲竹杠。後來,史老闆把馮曉琴介紹給了展翔,沒想到馮曉琴竟借着這層關系,托展翔幫自己介紹對象。

也就是這樣,馮曉琴才認識了顧磊。

《心居》:一眼看透馮曉琴本質的顧士宏,才是真正的“老狐狸”

顧士宏第一眼看見馮曉琴與顧磊站在一起時,完全沒有“兩口子”的适配度,反倒像是《巴黎聖母院》裡的艾絲美拉達和卡西莫多,注定會是一場不對等的愛情。

雖然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多糟糕,也是美好的。但顧士宏不似施源母親那般自欺欺人,施源明明一事無成,卻非要把他說成“高門顯貴”。顧士宏自己帶大的孩子,幾斤幾兩,還是心中有數的。

顧磊年少時,意外成了瘸子,走起路來一高一低、整個人畏縮了不少,也少了些年輕人應有的利落。也正因如此,顧磊從小就是全家人的“寶貝”。在家過了三十多年“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不僅沒什麼生存能力,賺錢的技能也近乎為零。

馮曉琴雖然嬌媚、算計,但貴在能幹。顧士宏和老母親,年歲已大,女兒忙碌、兒子毫無生活能力,非常需要一個能幹持家的女人。關鍵是,馮曉琴不是崇尚事業型女人,她甘願在家務中度過餘生。是以,非常适合娶回家做老婆。

事實證明,顧士宏确實看得很準。

馮曉琴嫁進顧家後,從老到小的生活,都被她安排得井井有條。顧士宏想,與其糾結馮曉琴是否真的愛顧磊,不如她的生活能力更實惠。畢竟,愛情不能當飯吃。幾番權衡之下,顧士宏也認為馮曉琴是顧磊最好的選擇。

《心居》:一眼看透馮曉琴本質的顧士宏,才是真正的“老狐狸”

2、嫌隙

顧磊的大伯母和姑姑,有一句沒一句的閑話,聽得馮曉琴心中憋悶。不就是想買個房子嗎,關七大姑八大姨什麼事啊?馮曉琴按兵不動,隻等合适的時機再發作。

這時,小老虎拿着顧清俞買的名牌書包屁颠屁颠地進了屋。馮曉琴一下子就火了,這個書包小老虎之前要了好久,馮曉琴因為覺得貴,就沒買。如今,顧清俞給孩子買了,不就證明姑姑有能力,媽媽沒本事嗎?

馮曉琴撂下小老虎的新書包,一個箭步就跨到了客廳,“我是個從小地方來的,沒什麼安全感,是以凡事都會提前做打算。我現在要是不逼顧磊,将來陪他一起吃西北風的就是我和小老虎。我在顧家忙活了8年,就是保姆,這些年也得有幾十萬吧?我想買間自己的房子,有錯嗎?”

顧士蓮和蘇望娣見狀,不再說什麼。同是女人,照顧家庭的辛酸、望夫成龍的心急,她們還是可以體會的。女人就是感性動物,比強偏要高人一頭、比慘卻更容易得到支援。

馮曉琴這些年在顧家确實任勞任怨,就連上海菜也是燒得極好的。

原著中寫道:“馮曉琴到底來上海日子久,幾隻本幫小菜,比如蔥烤鲫魚、油爆蝦、糖醋排骨,已經很有火候了,連顧老太太那樣挑剔的嘴,也時不時地蹦出幾個贊美的詞,‘可以的’、‘不難吃’、‘像點樣子了’,人人都說,馮曉琴是個好媳婦。”

《心居》:一眼看透馮曉琴本質的顧士宏,才是真正的“老狐狸”

每周家庭聚餐,馮曉琴也是忙前忙後的準備,顧不上吃飯。電視劇中有一個場景,馮曉琴因為沒錢買房,一氣之下佯裝去南京旅行,顧家老老小小沒人照看。結果,顧家亂作一團,顧磊還因為送孩子上學,還着急地摔了一跤。

習慣了别人無微不至的照顧,一旦失去就會很難适應。不止是顧磊、就連顧士宏也深有體會。不過,這麼些年,顧家對馮曉琴也是不錯的。

馮曉琴嫁進顧家沒多久,他的妹妹馮茜茜就來到了上海。大上海找工作并不容易,顧士宏和顧老太太可憐馮茜茜一個女孩孤苦無依的,便答應馮曉琴,讓馮茜茜住進了顧家。

可住的時候沒有約定期限,後來就變成了“請神容易送神難”。好在馮茜茜還算懂事,但畢竟是兒媳娘家的妹妹,顧家沒理由幫忙收留。

如今,馮茜茜算是在上海安定了下來。馮曉琴又打算把弟弟馮大年接到上海,為了弟弟妹妹住的友善,竟動了買房的心思。

顧士宏想到這,不禁嘬起了牙花子。可馮曉琴和顧磊搬出去自己住,就意味着顧士宏和顧老太太以後要靠自己照顧自己了,不僅如此,馮曉琴要是搬走了,顧士宏以後想見小老虎一面,也難上加難了。

想到這,顧士宏覺得馮曉琴卸磨殺驢的速度有點快,吃相也有點難看。不禁為顧磊今後的生活捏了一把汗。顧磊老實,以馮曉琴的水準,要是想算計顧磊,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話雖如此,顧士宏也不想是以讓顧磊離婚,畢竟離了婚,顧磊這樣的人也不好再找他人。

《心居》:一眼看透馮曉琴本質的顧士宏,才是真正的“老狐狸”

3、轉變

為了顧磊,顧士宏思索再三,還是決定拿出積蓄給馮曉琴。所謂“甯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何況顧磊是自己的親兒子,能過還是希望他們好好過日子的。馮曉琴很高興,也承諾搬家後,繼續負責顧士宏和顧老太太的起居飲食。

原本,這件事就算是過去了。沒想到,顧清俞在裡面插了一腳。關上門,叽裡咕噜地教訓了顧磊一通,讓他防着點馮曉琴,别稀裡糊塗地被馮曉琴忽悠了。顧清俞說得振振有詞,馮曉琴在門外聽得咬牙切齒。

夫妻倆的事,她顧清俞一個大姑姐整天在裡頭摻和,算是怎麼回事啊?馮曉琴越想越氣,提着行李箱就出了門。顧磊聞聲後奪門而出,拉扯間摔下了樓梯,撞破了鄰居擺在樓道裡的玻璃,當場西去。

這下,全家人都懵了。他們沒想到生命如此脆弱,更沒想到馮曉琴竟一紙訴狀,将放玻璃的鄰居告上了法庭。

顧清俞擺出一副看破一切的輕蔑狀,話裡藏刀地說:“曉琴,你打這個官司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讨個說法,還是為了索要賠償。我知道你擔心小老虎日後學費、生活費的問題,我保證會對小老虎負責到底,你要是不信,我可以給你立個字據。”

《心居》:一眼看透馮曉琴本質的顧士宏,才是真正的“老狐狸”

顧士宏也一臉嘲笑,和顧清俞一樣,料定馮曉琴隻愛錢。沒想到,馮曉琴這次卻真的不為錢,隻為讨個說法。直到官司結束,顧士宏耳邊都時常回蕩起馮曉琴對顧清俞的指責:“我還要告你害死你親弟弟!我們本來已經和好了,要不是你胡說一通,挑撥我們夫妻間的關系,我能走嗎?!”

真話往往最刺耳,盡管顧士宏嘴上袒護顧清俞,心裡卻也有了傾向。顧清俞的話,确實有些咄咄逼人。馮曉琴雖然精于算計,但婚後還算本分,說她和顧磊之間有至純的愛情,顧士宏是不信的,但愛情有期限,需求卻是永恒的。

馮曉琴需要在上海安定下來,顧磊和顧家需要有人照顧,如此彼此需要,倒也不至于分道揚镳。如今顧磊死了,問題才會變得複雜。馮曉琴如此年輕,改嫁很有可能。雖然她改嫁倒是沒什麼,怕就怕她會帶走小老虎。

顧士宏擔心馮曉琴會不讓他見孫子,又深知,馮曉琴不會輕易亮出自己的底牌。于是,便繞了一圈,決定從小老虎的嘴裡探口風。沒想到小老虎卻說:“我媽媽才不會離開這個家呢,她還怕你們把她趕走呢。”

此話一出,顧士宏心頭的石頭便落了下來。于是,便主動示好,冰釋前嫌。

其實,顧士宏也知道,經過這次,顧家和馮曉琴之間,已有了隔閡。但日子總要過下去,誰都不是沒有顧忌和牽絆。對顧士宏而言,他的牽絆是小老虎;對馮曉琴而言,她的顧忌是被掃地出門。

既然彼此都有弱點,就不如放下成見,一起好好過日子。顧士宏對顧清俞說的一番話,使我感觸很深:“我知道你做事有主見,在事業上是一把好手。但我們畢竟是過日子,你總是這般計較、分析,難免有些咄咄逼人。那日子就沒法過下去了。”

的确,做人不能過于仗着有理,就咄咄逼人了。特别是在處理家庭關系這件事上。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婆媳因為芝麻點的小事,搞得家裡雞飛狗跳;又有多少夫妻因為意見不合,而說出互相傷害的話。

其實,居家過日子,難免會遇到磕磕絆絆。特别是這種因為結婚而建立的毫無血緣關系的聯系。但日子總要過下去,若是注定要擡頭不見低頭見,不如就各退一步,反倒比劍拔弩張會活得更自在些。

《心居》:一眼看透馮曉琴本質的顧士宏,才是真正的“老狐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