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居》接棒《人世間》,品嘗小日子裡的大味道

《心居》接棒《人世間》,品嘗小日子裡的大味道

《心居》寫的是上海,更是上海人。雖然是小日子,過的卻是大味道。

小人物亦是主人公——妥協中的抗争,狹隘裡的偉大。其實寫的正是我們周遭的人生。每個人都在艱難而又孜孜不倦地活着,痛并快樂着。

——滕華濤

2022年開年大劇《人世間》的播出,描繪了十幾位平民子弟,在近50年時間内所經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全面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所經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引發觀衆對事業、家庭的讨論熱潮。

接棒《人世間》的是3月份的時代情感劇《心居》;這是由滕華濤導演、海清、童瑤、張頌文、馮紹峰主演的,以上海一個小家庭的生存為視角,再次展現當代中青年生存面貌都市情感劇。

《心居》接棒《人世間》,品嘗小日子裡的大味道

《心居》以四世同堂的家庭為核心,在上海這座光怪陸離的城市,輻射出現代都市的生存圖鑒,透過“小”人物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成長,投射出了對“大”家庭情感關系的依寄和不可或缺,進而激發了觀衆内心的家情懷。

《心居》既是形容“人之所居”的一份安定狀态,也是表達“心之所處”的一種人生态度。劇中,不管是希望擁有一方象征着獨立與認可的小家的馮曉琴,還是在努力給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照顧,和對理想愛情奮不顧身去追求的顧清俞,無不展現出現代都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過自身努力,換取安穩陽光的生活,以及對自我身份的歸屬與認同。

01

親戚關系的沖突與妥協

《心居》接棒《人世間》,品嘗小日子裡的大味道

馮曉琴(嫂子)開口向顧清俞(小姑子)借錢買房的隐形沖突,到顧磊之死沖突的爆發,再到顧清俞對馮曉琴在顧家生存的莫名猜測,再到與展翔情感糾葛的共存,兩個女人從對立到互相了解、共同扛起一個家的責任。

親戚之間的沖突看似是買房與領地的劃分,其實更大程度上兩人互相之間心有芥蒂、互相猜疑,是個人利益與家庭利益的沖突。

海清飾演嫂子馮曉琴,是精明能幹的全職主婦,她的夢想是在上海買一套屬于自己的小房子。

她的能幹與上進之心,讓她一直對丈夫懷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甚至“爛泥扶不上牆”的執念,直到丈夫顧磊的意外離世;而小姑子顧清俞,則是事業有成、有生活品質的都市麗人,她提防嫂子馮曉琴,一方面害怕嫂子對失去哥哥的家庭不管不顧,另一方面又擔心嫂子的私生子對顧家的影響。而馮曉琴對顧清俞的“不待見”則在于,顧清俞對自己的懷疑和提防,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她覺得她對顧家的付出,根本得不到家人的了解和回應。

按照薩提亞應對姿态來說,馮曉琴此時的應對姿态屬于指責。她指責小姑子将自己織的毛衣轉手送給他人,在丈夫走後,曉琴也同樣在指責大姑子顧清俞,認為是她害死了丈夫,這樣的指責可以讓她逃避丈夫的死帶來的痛苦。

指責型的人習慣“批判和攻擊”,或者為保護好自己就選擇逃避責任,把所有的問題都推給别人。他們常常隻關注【我】,不關注【他人】和【情緒】的人。

而事實上,每個人都陷在自己的那個泥潭裡無法走出來。試想一下,如果,顧清俞能夠看到馮曉琴對顧家的付出與責任,而馮曉琴,能看到顧清俞對顧家和自己的保護,兩個人都各退一步,兩人完全可以共同扛起家的責任。

最後馮曉琴感謝顧清俞給她買房,表示要像顧清俞一樣做個獨立女性,不管多麼艱難,也要靠自己的實力達成人生目的。姑嫂倆一番深入談心,彼此了解,芥蒂全消。姑嫂兩人的困“心”之鬥,太多在于對于自己領地和私心的維護,兩人的握手言和何嘗不是心大天地寬的表現呢?

2

夫妻關系的博弈與經營

《心居》接棒《人世間》,品嘗小日子裡的大味道

該劇中,最耐人尋味、最讓人糾結的關系便是作為夫妻的顧清俞和施源。當昔日的青梅竹馬、穿着白襯衫牛仔褲一身清亮的出現在自己面前的時候,顧清俞不惜為了當初的約定,在老房子原址買樓;當顧清俞遇上施源,便開啟了義無反顧的女追男模式。但是,兩人巨大的經濟差距和生活習慣差異,讓兩個人在有愛的基礎上,将愛消耗殆盡,最終走向離婚。

顧清俞的在夫妻關系中的“心居”執念在于,她沉浸在少女時代的那個夢裡,那個美好理想、沒有财迷油鹽的夢裡,愛情可以風花雪月,一旦走入婚姻,一旦開始面對庸常的日子,便會面對無數凡塵俗世裡的種種,哪怕從你的内心來說你并不在意的東西。

于是婚後的顧清俞發現,她與施源,兩個人的經濟基礎、消費基礎、生活方式已經迥然相異,為了愛,顧清俞為了丈夫的面子,為他還款;幫助婆婆治病不留名;甚至,曾經清高孤傲的顧清俞為了丈夫,忍受着婆婆莫名其妙的貶低與諷刺。

顧清俞活得太理性清醒了,仿佛少了一些人氣兒,更沒有進行中國家庭關系的情商,她就像是90年之後的年輕人一樣,不了解原本很簡單的家庭關系,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顧及和面子。

在傳統中國家庭中的家庭關系中,《心居》裡的顧清俞顯得格格不入,中國的家庭關系并不是隻有對與錯,失與得,它往往有很多灰色的空間,需要大家去中和,很多事情也不是非得計較個利益得失。

而丈夫施源,則是受困于自己内心的無比強大的“自尊”。對于自己的内心和與顧清俞的婚姻,他沒有錯,他一直在自己的領域很努力的生活和工作;為了不讓老婆及家人看不起,也為了能夠跟上老婆的腳步,為了不在老婆的光環下,他努力地想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然而事與願違,三觀不合的兩人,最終走向分道揚镳。

夫妻間的二人都困于自己的内心之中,婚姻不是風花雪月,而是真實的過日子。年少時期的懵懂和遺憾,注定是用來懷念的。

《心居》接棒《人世間》,品嘗小日子裡的大味道

此外,《心居》中顧昕與葛玥夫妻間的相處,也是困于内心的博弈。顧昕以婚姻作為交易,渴望飛黃騰達,卻也在家庭地位的沖突下,迷失自我。葛玥一味地妥協,希望換來丈夫的回心轉意。困于内心而不自知,現實中的很多人不是同樣迷途于“心居”之中麼?

葛玥跟馮曉琴恰恰相反,她屬于讨好型的人。讨好型的人内在價值比較低,經常把自己放在一個較低的位置。即便自己感覺不好,也會對别人和顔悅色。葛玥常常會為了丈夫的感受,而忽略掉自己的自我價值。

我們經常說的“老好人”中,就有大部分很可有能是讨好者。這種讨好型的人通常隻關注【他人】,不關注【我】和【情緒】。

3

家庭關系的平衡與和解

《心居》接棒《人世間》,品嘗小日子裡的大味道

《心居》的博弈,還有家庭與家庭之間的相處與溝通。

馮曉琴姐弟生活與顧家人的磨合,顧家與施源父母的相處障礙,顧昕家庭與葛玥家庭的觀念差異等等,都組合成了“心居”間的利益碰撞。這些觀念的差異來自于各個原生家庭的生活狀況以及環境,每個家庭成員間都在權衡利弊,在比較中去權衡對方的行為和思想。不同階層的人物,構成了現實生活的一幅畫卷。

心居

“《心居》聚焦新時代民生問題,折射出日新月異的大上海、大時代。上海人民的生活百态正是‘十四五’時期大陸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縮影,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曆史巨變,描繪我們所處時代的精神圖譜。我們希望通過《心居》展現好這幅滬上市井風情畫,承托起廣大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實作對現實生活的有利關照。”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