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夫送米面後做飯不走,網友勸複婚被拒:對你好,是婚姻最不穩定的支撐點

#01

“對你好”是情愛的取悅

而非情感的落腳點

吉林疫情之下,看到這樣一個新聞:

一位單親媽媽被隔離在家,前夫知道後,擔心她和孩子吃不上飯,第一時間帶着米面登門。

前夫送米面後做飯不走,網友勸複婚被拒:對你好,是婚姻最不穩定的支撐點

由于小區實施封閉管理,走不成的前夫,在家裡幫她做飯,照顧孩子。

視訊中的前夫,做飯、拖地、陪孩子,妥妥一副好老公形象。

有網友勸道:前夫對你這麼好,為了孩子複婚吧。

前夫送米面後做飯不走,網友勸複婚被拒:對你好,是婚姻最不穩定的支撐點

但這位媽媽習慣了現在的生活,感情的事選擇順其自然。

身為媽媽,很了解她的想法,一段婚姻走向終結,其中有着怎樣不可調和的沖突,隻有他們夫妻自己知道。

如若不然,哪個父母忍心讓孩子帶上“單親”的标簽。

許多親密關系的建立,都始于“對你好”,但隻有走進婚姻,才能洞悉:對你好,是婚姻中最不穩定的優點。

《愛情保衛戰》有一期,情侶通過朋友介紹走在一起,經過一年相處,發現彼此完全合不來。

明明該結束的感情,女方卻猶豫,隻因他平時對我挺好的。

前夫送米面後做飯不走,網友勸複婚被拒:對你好,是婚姻最不穩定的支撐點

主持人不留情面地問男方:她身上還有吸引你的地方嗎?

男方猶豫幾秒,直言沒有了。

看吧,有些人戀愛,不是基于愛,而是一個人的情感需求。

當他渴望愛情,“對你好”就是餌,隻為俘獲對方的芳心。

但經營感情需要對彼此的觀念、生活習慣、思維、情緒的求同存異。

如果這些無法相容,“對你好”也就是失去續存的動力。

是以說,“對你好”也許是取悅一個人的技巧,但絕不該是确定關系的唯一理由。

這倒不是說人性多卑劣,而是一段感情的支撐點,如果隻有對你好,那就需要警惕了。

#02

“對你好”是底線

而不該是上限

想起大學一位女同學,隻因貪戀一時地“好”,現在的她追悔莫及。

同學有個不念書的男友,經常送她零食,名牌鞋,噓寒問暖的樣子,讓我們羨慕不已。

當時不懂愛情,以為這樣就是被寵愛。

聽說同學父母百般阻攔,倒不是兩人學曆上不配,而是男方沒正經工作,又好高骛遠。

但同學覺得,他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辜負。

兩人的婚姻,在媽媽那句“你會後悔的”警告中開始,沒兩年就被言中。

婚後的男友像換了副皮囊,喝酒、賭博,對她和兒子不聞不問。

最慘的時候,孩子想要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可她連10塊錢都需要跟我們借。

一次吵架中,婆婆不小心說漏嘴:當初不對你好點,我兒子能娶上媳婦麼。

結婚後才看清,同學以為純真無邪的感情,不過是丈夫一家口蜜腹劍的算計。

曾和娘家撕破臉的她,厚着臉皮重新回去,除了一個無辜的孩子,她在這場婚姻中顆粒無收。

同學走到今天,是錯在選擇“對你好”嗎?

不是的,在這段婚姻中,她是隻考慮“對你好“,而忽視了關系的長遠需要多元度支撐。

知乎有個提問,覺得婚姻幸福的,老公都什麼樣?

一位網友分享自己的故事:孩子生病了,他比自己都上心。有事能和父母好好溝通,沒有大男人主義做派。買房簽合同時臨時漲價,他也能不着急,理性地計算價格。

不僅如此,丈夫樂觀、穩定的情緒恰好互補她猴急的脾氣。

總結起來,這些品質就是責任、孝順、擔當和情緒管理等等。

是以說,一段健康的親密關系,“對你好”是前提。

想要婚姻情感平穩着陸,唯有越多真實可鑒的品質,才能抵禦虛幻的不确定性。

#03

怎樣的伴侶

能執手終生

選到執手終生的伴侶,是一個沒有标準答案的課題。

我們都明晰婚戀失敗的代價巨大,是以在親密關系建立時,需要一點明示:對你好的,我們不一定選。對你不好的,我們一定别選。

除此之外,還需掌握4個要領:

追求“情場等價原則”

《如何讓愛的人愛上你》書中指出:最幸福的親密關系,屬于雙方在各項品質上,能彌補中和、達到平衡的伴侶。

也就是說,兩人各方面資本越旗鼓相當,雙方幸福指數越高。

講一個我表妹的故事。

表妹家境好,自己也很能幹,而她男友跟她差距很大,當初在一起隻因男方顔值高,對她好。

表妹不在乎男友是否有車有房,反正她有,可越是這樣,男友越不敢花她一分錢。

也許,清高是男友能與她條件抗衡的價值點。

但表妹真的無所謂嗎?

她當下的不計較,甚至同甘共苦,是為了寄希望于未來,男友的出人頭地。

可未來男友依舊平庸無比呢?

恐怕故事又是俗套的豪門女婿出軌找尊嚴,因為人性就是一把天秤,估價他人隻為平衡自己。

我建議大家談勢均力敵的感情,隻有拿在台面的資本(包括隐形價值)越多,我們越有幸福婚姻的議價權。

把握“責任、品德、人性”三個次元

這幾天,灣區矽谷渣男的故事在網上引發熱議。

20年婚姻的夫妻,妻子因病去世,丈夫卻在妻子死後一年内結婚、生子,把前妻骨灰沖進下水道,驅逐被疫情困住的嶽父嶽父出境,并絲毫不顧及孩子的心理狀态。

前夫送米面後做飯不走,網友勸複婚被拒:對你好,是婚姻最不穩定的支撐點

選人就是在選人性,不怕人性有弱點,就怕對方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如果一段感情中,伴侶凡事自我利益至上,無論他多優秀,都别考慮。

總有一天,我們會成為他利益的墊腳石。

也是這幾天,南京一戶人家意外失火,丈夫把妻子放在陽台,自己卻被大火燒傷。

丈夫的舉動令人動容,更令人動容的是,在他的認知觀念中,有責任和品德的位置。

責任、品德是種品質,也是一種自我限制。

比起伴侶工作、收入、性格、長相,這些才是選人的必備品格,婚姻的底色。

比起愛你,他更需要欣賞你

《幸福的婚姻》中說:喜愛和贊美是鄙視的解毒劑。

如果一方對另一方心存敬佩,即便兩人意見相悖,也不會是以而對彼此心生厭惡。

深以為然。

前夫送米面後做飯不走,網友勸複婚被拒:對你好,是婚姻最不穩定的支撐點

我的母親經常丢三落四,有時我會忍不住指責,甚至問我父親,當初怎麼看上我媽?

父親卻說:你媽也有許多優點,工作能力特别強,勤儉持家。

可他們就沒沖突嗎?有時也會争吵,但母親對我提及最多的,是父親的責任心、顧家的觀念。

婚姻走過激情之後,抽象的愛會變成更為具體的優缺點,而這些優缺點在婚姻中能發揮多大功效,靠的是彼此的欣賞态度。

與其找個愛自己的人,不如選個欣賞自己的人。

隻有由衷欣賞一個人,當婚姻遭遇波折與沖突時,彼此才能多一份理性,讓婚姻少受一次傷害。

好的夫妻,兼具相似性與互補性

如果可以,婚戀的選擇一定要建立在價值觀相投基礎上。

如果沒有,共同的興趣、話題、期待也是可以的。

從心理學角度說,人對自己的同類有天然的親近感。

是以,在婚戀中發現對方一兩種相似性,會為日後婚姻免除掉不必要的妥協、忍讓。

前夫送米面後做飯不走,網友勸複婚被拒:對你好,是婚姻最不穩定的支撐點

但是這樣的感情未免像照鏡子,是以,親密關系需要一點互補性,來填補我們某些内在品質的缺失,幫助我們人生更圓滿。

比如,不會表達的人會選擇表達能力強的人做伴侶,粗心大意的人會青睐細心的人,不會照顧家庭的人更欣賞賢妻良母。

當我們選擇伴侶時,要深挖彼此内心,考評我們對婚姻、生活、家庭是否有一緻的期待。

在此基礎上,尋找一點不同,我們的婚姻便充滿幸福和鮮活的體驗。

#04

婚姻的幸福

在于我們是否成長

人對愛情的認知,往往源自我們以前對愛的體驗。

渴望一個人無條件對另一個人好,也是源自父母在孩子年幼時,沒有給足無條件的愛。

長大後,缺愛的孩子便在伴侶身上索要“未被滿足的愛”。

比如:母親早逝,父親再婚生子,被忽視的孩子便會通過戀愛,尋求他人的關注與關心。

即便她的伴侶品德差、情緒PUA、濫賭......但隻要有這麼一個人能和她在一起,暫時填補她内心缺失的遺憾,她便會選擇飲鸩止渴。

前夫送米面後做飯不走,網友勸複婚被拒:對你好,是婚姻最不穩定的支撐點

每個人在親密關系中都有自己的責任,沒有誰能将對方當成一個孩子,一直給予無條件的優待和滿足。

即便對方願意,當他無法承受兩個人的負重前行,婚姻一定會出現危機。

人會因為各種原因,渴望找個“對你好”的人,在伴侶面前輕松做個孩子。

這當然可以,但貪戀的代價,我們是否能承受?

不是說我們要摒棄“對你好”的優點,而是我們先要有“對自己好”的能力。

隻有這樣,我們既能享受得起别人的照顧,又有自給自足的資本。

我們既能擁有幸福的權利,也有獲得幸福的能力。

從這一刻起,開始長大吧。

唯有自己成長,我們才能在婚姻中活出勇氣和底氣。

因為愛情從不是一種施舍,而是兩個獨立的人錦上添花。

*文中圖檔來自網絡、影視劇《夫妻那些事兒》,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處理

作者:陶若素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版權歸洪恩所有,轉載請留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