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确定一個事實:中國足球已經非常孱弱。隻是在亞洲這個世界足球的低窪地帶,中國足球也早已遠離了第一集團的陣營,遠到連早已無心戀戰的沙特都能按着我們打出差不多20比0的射門比數。

如今的中國足球,早已不是當年隻差一步到羅馬的失落者,而是逐漸習慣了面對亞洲老對手們擺大巴。曾幾何時,中國隊隻有在最風雨飄搖的時候才擺出過五後衛陣型,末了還要被各路人馬口誅筆伐;如今,五後衛的鐵桶陣打法恐怕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中國男足在亞洲頂級賽場的标配——如果還能有機會進入頂級賽事的話。
原因?無他,技不如人耳。
五後衛出馬,的确是把門口堵得嚴嚴實實了,可連出球能力都不具備的五後衛在上半時幾乎淪為對手任意敲打的沙包。沙特隻需要稍微執行一下高位逼搶,張玉甯就基本上變成了一個“跑鋒”,跑來跑去接不到球還得繼續賣力跑的前鋒。這一幕,其實武漢球迷是挺熟悉的,誰叫主教練是咱們這兒出去的“李太守”呢?
至于擺脫、過人、妙傳,倒也不是沒有,隻不過少得可憐,遠不如沙特球員玩得輕松寫意駕輕就熟。其實這也不陌生,咱們的中超聯賽上這些鏡頭基本上也都屬于外援,國内球員屬于工具人——防守,簡單球交給外援,任務就完成了;最多最多,依靠身體素質強吃較弱的對手而已,靈氣這種事基本絕迹。
國内聯賽也不過如此,到了國際賽場身體素質也沒什麼優勢的時候自然就大失水準。職業化幾十年下來,不要說是技戰術水準有什麼長進,就連身體素質也明顯趕不上人家了。曾經的中國足球,即使在“金州不相信眼淚”的1997年,頭球都是能讓沙特人睡不着覺的特技,什麼時候輪到他們頭球破我們的門?至于打西亞球隊常說的速度優勢,現在還有誰的速度值得一提?
算來算去,如今中國足球唯一還能算是有點長處的,隻能是所謂的鬥志了。當然,這也是建立在人家已經提前出線犯不着跟你玩命的前提下。但實話實說,中國隊這場球至少展示出了不少能讓堅持關心中國足球的球迷稍許寬慰的東西,至少大家看得出來,場上這些人的确是在努力去做。也許力所不逮,也許異常狼狽,也許跌跌撞撞,但他們終究還是拼出來了一場平局,在全場隻有一個點球射門的情況下帶走了一分。不好看,不光榮,但足夠安慰。
毫無疑問,中國足球已經落入谷底。也許在這種谷底依然能夠竭盡最後一點微薄之力的人,就是中國足球最後的脊梁吧。這句話,1991年的井原正巳也許會想要點個贊:在那年的奧運會預選賽上,他領軍的日本國奧隊被包括中國隊在内的亞洲諸強輪番吊打,但1995年成為亞洲足球先生,1998年作為隊長率領日本國家隊首次殺入世界杯……
【侃球吧】是“湖報體育”開設的互動欄目,歡迎廣大球迷來稿,我們将擇優在“湖報體育”公衆号或官方微網誌上刊發。
圖/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