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秋葵的“黏液”是什麼?至少“鎖”住一半營養

在很多人的童年記憶中,似乎搜尋不到秋葵的身影。作為一種外來食材,不知從何時起,秋葵成了國人餐桌上的家常菜。

棱角分明、絨毛濃密的“顔值”,脆嫩順滑的口感,以及自帶的黏液和白籽,讓秋葵變成部分人追捧的網紅蔬菜。

秋葵的“黏液”是什麼?至少“鎖”住一半營養

《生命時報》(微信内搜尋“LT0385”即可關注)采訪專家,告訴你秋葵自帶的黏液是什麼,并教你幾招吃透它的營養。

受訪專家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營養科主任 高鍵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學博士研究所學生 劉方譜

秋葵自帶的黏液是什麼?

要探尋秋葵的來源,比較廣為接納的一種說法是起源于非洲,後來傳遍世界各地。在大陸東漢著作《說文解字》裡,曾有“黃葵”的相關記載。

20世紀初,秋葵被引入大陸,其叫法多樣,比如:在湖南江西被稱為洋辣椒,廣東常稱之為羊角豆。

秋葵質地脆嫩,主要有以下營養特長:

1

秋葵的“黏液”是什麼?至少“鎖”住一半營養

自帶黏液富含纖維素

用刀切開秋葵,會呈現一個“小五角星”形狀,其中裹挾的黏液是秋葵最突出的特征,含50%的可溶性纖維素。

黏性物質的主要成分是秋葵多糖,屬于膳食纖維,具有輔助降脂、抗氧化、增強飽腹感、緩解便秘等功效。

此外,有傳言稱秋葵是糖尿病的“克星”,其實這種說法是誤導。秋葵之是以能協助控制血糖,是因為其黏液發揮作用,能緩解餐後血糖的升高速度。而這是膳食纖維的基本功能,并非秋葵獨有,也無法替代胰島素。

2

秋葵的“黏液”是什麼?至少“鎖”住一半營養

營養素種類多樣

每100克秋葵的嫩果中,約含有4毫克維生素C、1.03毫克維生素E以及310微克的胡蘿蔔素。

它還富含鋅和硒等微量元素,也是理想鈣源,對增強人體抵抗力很有幫助。

顔色深一些的紅秋葵,在類胡蘿蔔素和花青素方面稍勝一籌;綠色秋葵葉綠素含量較多。

3

秋葵的“黏液”是什麼?至少“鎖”住一半營養

含水高、低熱量

秋葵含水量高,脂肪很少,每100克秋葵嫩果僅含0.1克脂肪,很适合想要減肥的人。

帶絨毛的秋葵更新鮮

從名字來看,很多人誤以為秋葵是秋季專屬。事實上,如今的秋葵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但因為其性涼,更普遍推薦夏天或炎熱氣候吃。

挑選一顆好秋葵,建議根據以下5個“長相”辨識:

比長度:秋葵越小越嫩,5~10厘米的最好,超過10厘米的慎選。

看表面:新鮮秋葵外形飽滿,顔色勻稱鮮亮,表面無皺無斑點無傷痕。

看絨毛:新鮮秋葵表面有一層白色絨毛,如絨毛儲存完好說明果實貯藏較好,同時絨毛越白嫩,說明果實越幼嫩。

捏軟硬:用手輕捏,感覺不發硬,有點韌度為好。秋葵越硬,口感越老,吃起來就沒了它的獨特香味和柔嫩質感。

聞清香:新鮮秋葵有一股自然清香,不新鮮的秋葵缺乏香味。

3個烹饪技巧,鎖住“新鮮感”

秋葵的烹饪手法多樣,可涼拌、熱炒、油炸、炖食,做色拉、湯菜等。為了保持口感鮮嫩,建議烹調、儲藏時,做到以下幾點:

烹饪前焯燙3~5分鐘

做秋葵之前最好在沸水中燙3~5分鐘,有助去掉澀味。

整顆烹饪

為了防止黏液流失,秋葵最好整顆烹饪,水溶性維生素和可溶性膳食纖維損失較少。如果嫌太大,建議對半切開焯燙。

與肉類同炒更美味

秋葵可溶性膳食纖維比較多,與肉一起炒,可幫助降低肉類膽固醇的攝入量。

簡單做法是直接焯熟後切段,與彩椒和熟牛肉加上亞麻籽油,或紫蘇油涼拌;或者切薄片星狀,蒸雞蛋羹時加入作為配料食用。

需要提醒的是,秋葵放冰箱會被“凍傷”,儲存在廚房陰涼處即可,最佳貯藏溫度為6℃~8℃。秋葵易變老嚼不動,最好在買回家的24小時内吃完。

另外儲存時切忌經常翻動,否則擦傷、碰傷的部位會很快褐化、變黑,導緻無法食用。▲

本期編輯:張宇

等等,右下角點個在看再走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