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上一次想要換掉自己手上這台手機是因為什麼?是手機廠商開釋出會、通過PPT展示着各種僅以實物為準的新功能嗎?還是因為處理器性能,或單純的廠商調整排程,導緻手機開始卡頓、發熱、續航崩潰,滿足不了日常使用場景了。
作為一名恩格爾系數極高的打勞工,GameLook完全就是後者。遙想筆者上一台手機還是2017年的三星Note8,當年換手機除了喜歡三星的S Pen外,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當時手頭的裝置帶不動網易的《陰陽師》了。
三星Note8在2021年雖然日常體驗依舊優秀,S Pen更是用了就回不去,但是《原神》釋出了(乆),三星Note8的性能實在無法滿足《原神》的胃口,這也成了筆者從三星換到目前手頭這台曾經的“旗艦”OPPO Find X3的唯一原因。
事實上,跟筆者這樣能用就行,不行再換的使用者在當今絕不是少數。在Canalys2021年Q4對中國大陸手機市場的分析報告中,Canalys的移動業務副總裁Nicole Peng也曾表示,“中國市場主要的增長瓶頸在于需求側。”
“在智能手機這個成熟品類,廠商的挑戰在于如何實作無論是硬體技術還是體驗上的突破式創新,進而加速中高端使用者的換機周期。”
根據中國信通院的資料,2022年2月,國内手機上市新機型29款,同比增長3.6%,但同一時期,國内市場手機的出貨量卻僅為1486.4萬部,同比下降31.7%。
雖然近年來各家手機廠商的釋出會依然熱鬧非凡,從原先的一年一度,到後來的半年一度,再到現在大部分廠商每隔幾個月就要出面刷個臉,OPPO的子品牌Realme甚至一度做到了每月一台新機的誇張程度,但再熱鬧的釋出會,都改變不了手機市場,使用者更新疊代欲望衰減的大趨勢。
榮耀崛起,蘋果強者恒強
自2018年實作年出貨4億台的成績後,中國手機市場就開始走起了下坡路。根據GFK的資料,2020年全年,中國手機市場的出貨量為3.2億台,同比2019年下降11%,而2021年在2020年的基礎上又下降了3%,全年出貨量為3.1億台。
GFK預測,2022年中國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将保持3%的降幅繼續走低,全年出貨量為3億台。
而受國内手機市場持續走低影響最大的,自然是國産手機品牌。根據中國信通院的資料,2022年前兩個月,國産手機品牌上市的新機型累計55款,但出貨量累計為3843.4萬部,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7.9%。
細分到具體國産品牌,根據CINNO的資料,2022年1月,OPPO,vivo、小米等國産手機大廠,手機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都出現了12.7%-21.2%的不同程度的下降,得益于新釋出的榮耀60系列,以及折疊旗艦Magic V,榮耀成為了國産品牌中為數不多在1月實作了銷量同比增長的品牌,增長幅度達242.9%。
與國産品牌普遍銷量同比下跌不同,自去年9月釋出Iphone 13系列以來,蘋果的表現十分強勢,從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出貨量占比不到10%,在第四季度一舉躍升至25%,在今年1月,蘋果的銷量依然高達510萬,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1.4%。
事實上,根據Canalys的資料,蘋果而非OPPO等國産品牌,即使在中國大陸市場,或許才是華為受制裁後的最大赢家。
資料顯示,在2020年受到制裁後,華為在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占比在一年内就從2020年第二季度的40%左右,跌至了2021年第二季度的5%左右,并持續走低。而華為讓出的市場對國産品牌的刺激并不明顯,在同一時間段,以OPPO為例,OPPO的出貨量的占比雖然在2021年第一季度達到了20%左右的高點,但在第二季度又回落至一年前的才15%左右。
反而是蘋果一步一個腳印,穩步上升,在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占比從2019年的第四季度(Iphone新機發售後的第一個季度)不到15%,在2020年的第四季度超過了15%,2021年的第四季度更是達到了25%。
在GameLook看來,對于國産手機來說不僅使用者換新的意願不強,旗艦的形象也難以樹立,導緻高端市場在華為難以發力的情況,雖然各公司已非常拼,但依舊被蘋果一點點蠶食。
日常使用不需要更換,但遊戲突破手機性能天花闆
雖然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國産品牌沒有筆者說得如此不堪,并把“中國手機在俄熱銷”的新聞貼在筆者臉上以此反駁。筆者并不否認國産手機在海外市場的競争力,事實上在東南亞、歐洲、印度等地區,國産品牌的影響力、市場占有率都相當不錯。
但首先,俄羅斯目前盧布還在貶值,一方面,普通人傾向于會用購物來抵消貨币貶值的沖擊,另一方面,蘋果等歐美品牌也對俄羅斯展開了制裁,使用者想要完整的智能手機體驗隻能選擇安卓,特别是與三星相比,成本效益較高的國産品牌。
其次,國内的智能手機市場從硬體到軟體,都擁有自己的獨特屬性。
國内使用者疊代意願不強背後的原因有很多,新的安卓旗艦處理器能耗比翻車、發熱嚴重等類似的外部因素,可能很多關注數位類的網友會想出很多,但對于普通大衆使用者而言,核心原因卻隻有一個:夠用。
在B站UP主“大米評測”的一期名為“骁龍8Gen1旗艦 性能發熱續航 橫向評測”的視訊中,就發現包括小米、IQOO(Vivo子品牌)、一加等主流安卓廠商,對于自己最新的旗艦的日常性能都作出了大幅的限制,有網友發彈幕表示,“(CPU頻率)甚至沒有我骁龍855跑得高”。對于其中限制較嚴的小米,有網友打趣道“小米這是把I7當i3來用啊”。
骁龍855是高通2018年12月釋出的旗艦處理器,是安卓端2019年旗艦的普遍配置。這足以說明,時至今日,大部分網友除遊戲外,日常用機的性能需求其實遠低于現在高端旗艦裝置的性能上限。
更何況如今的旗艦裝置價格可以說是水漲船高,根據GFK的資料,國産手機的均價從2020年的2956元,已經上升至了2021年的3295元,在2022年預計将漲至3420元。另一家資料調查機構Counterpoint也發現了這一趨勢,資料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平均市場單價也從1500元-2000元,增長到了2700-3000元。
除了數位發燒友,對于不打《原神》等大型遊戲的普通玩家而言,幾乎完全沒有理由換掉自己使用流暢的裝置。
雷軍:不服來跑個原神
但遊戲玩家不一樣,作為一名安卓使用者,筆者苦安卓端遊戲性能已久。
就以很多遊戲廠商在釋出會上都用來證明自己性能實力的《原神》為例,它的幀數變化幾乎已經成為了一台手機,甚至是處理器性能表現的“聯考卷”。而目前在移動端,包括領先安卓陣營兩年的蘋果A系列處理器,以及領先安卓不知道多少年的Ipad上的M1處理器,幾乎都很難征服火力全開的120幀1688P的《原神》。
更不用說安卓平台,目前《原神》在安卓端的最高分辨率僅有720P,最高幀率也隻有60幀,而即使是這樣的要求,目前市面上最新的搭載了新一代骁龍8平台的旗艦手機,在運作《原神》時,都需要暗自降低分辨率至640P甚至更低,來保證遊戲的基本流暢,并且平均幀率随着運作時間的延長還會大幅降低。
且不說《原神》,即使《王者榮耀》這種國民遊戲,随着遊戲内可調畫質選項的增加,120幀模式的加入,不少最新的安卓旗艦手機甚至也需要背景降低遊戲的渲染分辨率來保證120幀的運作,甚至降低分辨率後某些品牌的手機依然無法穩定在120幀。
抱緊遊戲生态的手機廠商
雖然高通最近兩代安卓處理器整體表現并不算出彩,但對于本就孱弱的安卓遊戲性能而言,有提升總比沒有好,新一代骁龍8平台的GPU水準甚至一改曾經的擠牙膏,安卓旗艦的GPU在跑分成績上第一次超越了蘋果的A13(2019年)。
很多手機廠商顯然也意識到了相比普通使用者,玩家才是最有動力更新換代自己手遊裝置的一批人,其中以OPPO和VIVO最為典型。
Vivo的子品牌IQOO是KPL王者榮耀職業聯賽指定用機;OPPO的子品牌Realme真我GT 系列是《QQ 飛車》手遊S 聯賽官方賽事指定用機;OPPO的子品牌一加10 Pro 是首屆《英雄聯盟手遊》職業聯賽指定用機,還将是2022年PEL和平精英比賽專用機,該比賽的上一代手機是OPPO的Reno系列。
此外,前不久傳出拟被騰訊收購的遊戲手機品牌黑鲨,就是由小米注資成立,小米子品牌紅米K系列也有“電競版”的傳統;紅魔和拯救者這兩個遊戲手機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影響力,甚至可以和他們的母公司努比亞以及聯想齊名。
一方面是安卓手機日常體驗難以做出創新、與其他品牌做出差異化,驅動普通玩家換機;另一方面是遊戲玩家基本的性能需求得不到滿足,即使是擠牙膏,也有玩家買單,手機廠商擁抱遊戲自然是水到渠成的變化。
GameLook認為,遊戲當然不會是手機市場的終極解藥,技術和創新才是,但在手機市場迎來下一個類似初代Iphone的跨時代革新前,遊戲或許是驅動玩家購買的重要因素。
相機上卷得再厲害像素再高,對于普通人的影響,恐怕都沒有某一台新機能《原神》全分辨率60幀運作來得大,畢竟前者代表着整個裝置某一方面的體驗突出,但後者往往意味着裝置整體素質和體驗的強大。
····· End ·····
GameLook每日遊戲産業報道
全球視野 / 深度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