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料、現場感和作家的情感——我寫《大明經略熊廷弼》

作者:劉益善

史料、現場感和作家的情感——我寫《大明經略熊廷弼》

明代疆域,出山海關後就是遼東。遼東與蒙古(鞑靼)、女真、北韓毗鄰,是重要的邊關。努爾哈赤在統一了女真各部後,成立了後金國,他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拿下大明的天下。

明朝設有九大邊鎮,分别是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延綏鎮、甯夏鎮、固原鎮、甘肅鎮。九大邊鎮以遼東為首,最為重要。朝廷的主要人力财力,大都用在遼東邊防上。遼東安,朝廷安;遼東亂,朝廷亂。朝廷一次次派大員到遼東,這個人稱為經略。經略統領軍政大權,還有尚方寶劍,級别不低。

但是任遼東經略很危險,丢城失地要殺頭;打了勝仗,邊境平安了,朝廷又有言官彈劾你,于是被查辦或聽勘回籍。明代遼東經略被殺被查的特别多。遼東經略中最為優秀、功勞最大的是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被稱為“遼東三傑”,但這三人的下場都很慘烈。

熊廷弼,明朝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六月初八日生,湖廣江夏縣修賢一裡郭家嶺村人。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十月至萬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六月,熊廷弼第一次赴遼東,任浙江道禦史,遼東巡按。三年的時間裡,他勘查遼東積弊,列舉巡撫趙楫、總兵李成梁棄地啖虜等八大罪狀,上疏屯田修邊,實内固外,以夷制夷等主張,受到朝廷的嘉獎,受到遼東軍民的擁護。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八月到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十月,熊廷弼二赴遼東,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禦史,經略遼東。在這一年又兩個月的時間裡,他斬逃将,懲貪腐,精心操練軍隊,修築城堡工事,以南顧北窺,聲東安西,漸逼漸進,以守為攻的戰略戰術,使得一個爛攤子的遼東漸漸鞏固,城堅兵強,出現了遼事從此可安的局面。但是,一些不懂軍事不知遼東局勢的言官禦史,出于私欲恩怨,出于眼紅,看不慣熊廷弼的做派,而群起彈劾,終使熊廷弼去職還鄉。接任熊廷弼經略遼東的袁應泰,自信能用兵,以群臣責熊廷弼經略遼東,未複一地一城為鑒,調兵遣将,伺機與後金決戰,以收複撫順為目标。袁應泰誓死報國,以身相許,但沈陽、遼陽依然失陷,遼河以東土地盡歸後金,袁應泰自殺謝罪。這就有了熊廷弼的第三次受命赴遼東。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句話用在熊廷弼身上也許不妥,但是一切都已經晚了,這隻是英雄末路。三赴遼東後,熊廷弼的人生落下大幕。

熊廷弼的人生從江夏開始,一生報國守邊,波瀾壯闊之後,遭受陷害死于奸黨與昏君之手。清代乾隆為他平反,最後他的屍骨得以還鄉,葬在出生之地。他是湖北武漢人的驕傲,是在江夏土地上生長的一個英雄。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入華北之後,全國各地呼喚民族英雄。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時,湖北武漢人民歡慶抗戰勝利,把武昌閱馬場至大東門的一條馬路命名為熊廷弼路,以紀念這位家鄉的英雄。

熊廷弼的出生地為現在的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紙坊街郭嶺村,我的出生地也是湖北武漢江夏。在江夏區治紙坊,1986年建有熊廷弼公園。熊廷弼公園有莊嚴肅穆的公園高門牌樓,青瓦門檐,雕梁門額,門額下的橫條石匾上,是國防部原部長張愛萍上将題寫的“熊廷弼公園”。一個是明代兵部尚書,一個是共和國國防部部長,都是領兵的人,而領兵的人,其心靈是相通的。

熊廷弼公園内有一大型銅雕壁畫,壁畫栩栩如生,記叙了熊廷弼人生中的幾個重要故事,遊客們一進公園,就能看到熊廷弼人生的亮點。

由壁畫東南方向前行,有熊廷弼銅像雕塑。熊廷弼挺立威武,一身戎裝,腰佩長劍,英氣逼人。銅像雕塑邊有熊廷弼墓,墓碑中間刻有“兵部尚書遼東經略谥襄愍熊公廷弼之墓”,碑右上款為“大清鹹豐六年丙辰冬日”,碑左下款為“知武昌府事蜀人嚴澍森書”。沿墓上行有熊公祠,其右前方是飛百亭,以熊廷弼字飛百而命名。飛百亭中央立石碑一座,碑石兩面都镌刻有文字,一面刻有大清乾隆皇帝寫的《論熊廷弼》,一面刻有江夏區政府所撰寫的《明兵部尚書熊廷弼傳略》。

湖北人記得他,武漢人記得他,江夏人記得他。

武漢市江夏區政協文史委員會和江夏區傳統文化研究會找到我,要我為他們的“熊廷弼文化研究叢書”寫一本關于熊廷弼的書。作為一個出生在江夏土地上的兒子,為江夏走出的英雄寫一本書,我義不容辭。

江夏有許多關于熊廷弼的民間傳說,這些傳說都是說他少年時代如何刻苦讀書對對聯的故事,而熊廷弼的人生亮點是他出仕之後,任保定推官、江南學政以及三赴遼東,三起三落的親民、愛國、敬業精神和剛直不屈的人物性格。

說實話,我過去對于曆史隻是讀故事、記人物、記朝代,沒有研究。接下這個任務後,我買了幾十本與明史有關的書和一套熊廷弼文集,又查閱了省圖書館館藏的唯一一本、不外借的有關熊廷弼的書,還從網上花大價錢買了一本影印的民國年間出版的小冊子,結果這個小冊子完全看不清楚。

我開始研究史料,慢慢讀,并且從網上以及朋友處弄來一切與熊廷弼有關的資料,我讀這些書和資料,認真地做了一些卡片與記錄,慢慢地感覺到這其中樂趣無窮。

2019年4月間,江夏區政協組織參與“熊廷弼文化研究叢書”編撰的人員,到遼甯熊廷弼當年巡按、經略遼東的地方考察。我們踏訪了邊牆、瞭望塔、烽火台,到了遼陽、廣甯、清河等當年熊廷弼戰鬥和防衛過的地方,一股遙遠蒼涼的曆史煙雲從眼前慢慢飄過。400年前,從江夏來的那個剛強正直的漢子,三次出守遼東,在這邊遠之地嘔心瀝血、殚精竭慮、舍生忘死。熊廷弼在,遼東在,熊廷弼被聽勘,遼東丢城失地。照熊廷弼的戰略辦,遼東保,不按熊廷弼的戰略辦,遼東失。

熊廷弼精忠報國,一腔英雄熱血,沒有灑在邊關,卻被誣當朝,冤死京師,砍頭西市,傳首九邊。熊廷弼被殺後,袁崇煥曾寫下《哭熊廷弼》二首紀念:

(一)

記得相逢一笑迎,

親承指教夜談兵。

才兼文武無餘子,

功到雄奇即罪名。

慷慨裂眦須欲動,

模糊熱血面如生。

背人痛極為私祭,

灑淚深宵哭失聲。

(二)

太息弓藏狗又烹,

狐悲兔死最關情。

家貧資罄身難贖,

賄賂公行殺有名。

脫帻憤深檀道濟,

爰書冤及魏元成。

備遭慘毒緣何事,

想為登場善用兵。

自從進入有關史料的閱讀後,一年多的時間,熊廷弼就與我的日常生活連在一起了,天天都在想着這位400年前的鄉親,時時念叨着這位大明朝的重臣,為什麼是個悲劇?

2020年早春,疫情來襲,武漢最早封城,我蝸居于東湖的家裡,正式開始了《大明經略熊廷弼》的寫作。

由于史料的把握和到遼東現場的踏勘,我對全書的結構、故事的設計、人物的性格塑造、語言的運用,可謂是得心應手。史料、現場感和作家的情感,是寫作曆史文學文本的基本要求,曆史文學文本我覺得還有一個寫作原則是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我在這本書中融入了情感,加之又有史料和現場感支撐,一口氣完成書稿。當武漢解封,大城重新開機時,我的《大明經略熊廷弼》也完成了。

史料、現場感和作家的情感——我寫《大明經略熊廷弼》

熊廷弼公園

史料、現場感和作家的情感——我寫《大明經略熊廷弼》

劉益善,祖籍湖北鄂州,生在武漢江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曾任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長江文藝》雜志社社長、主編、編審,湖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現任湖北省報告文學學會名譽會長、武漢東湖學院駐校作家。發表小說、散文、詩歌600餘萬字,出版詩歌小說散文報告文學作品30餘部。組詩《我憶念的山村》獲《詩刊》1981-1982優秀作品獎,組詩《聞一多頌》獲《詩選刊》年度詩人獎,紀實文學《窯工虎将》獲全國青年讀物獎,中篇小說《向陽湖》獲湖北文學獎與漢語女評委獎,短篇小說《東天一朵雲》獲湖北文學獎,散文《飄揚在田野上的白發》獲全國漂母杯散文獎,散文集《民間收藏紀事》獲第八屆冰心散文獎,長詩《中國一個老兵的故事》獲首屆方志敏文學獎詩歌類大獎。有詩文譯介海外并選入中國小課本。

推薦人:李武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