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龍門二十品》是從河南洛陽市龍門石窟北魏時期的造像題記中精選出來的二十方造像題記,是魏碑書法的代表。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僅有一品在位于老龍洞外的第660窟(慈香窟)。這些造像記中往往涉及當年的史實,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書法藝術研究價值。其中堪稱钜迹者為《龍門四品》,即《始平公造像記》、《魏靈藏、薛法紹造像記》、《孫秋生造像記》、《楊大眼造像記》。

古陽洞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古陽洞内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亡息牛撅造像記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牛橛造像記》,全稱《太和十九年十一月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亡息牛橛造彌勒像記》,碑文字型端莊整肅,龍門二十品之一。是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氏(後改"尉"姓)為亡去的兒子牛橛所造,過去曾有牛橛龛之稱。造像碑座中間雕刻蓮花一朵,左右二力士擡手作托舉狀,形象生動逼真。

步轝郎張元祖妻一弗為亡夫造像記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一弗為張元祖造像記》,又稱《一弗造像題記》。正書,10行,一行3字。造像龛位于谷陽洞北壁,是龍門二十品造像龛之一,下方鄰比丘惠感造像龛,是龍門二十品中最小的兩個造像龛之一。龛高36厘米,寬19厘米,深30厘米。此拓片現收藏于洛陽碑志拓片博物館。

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記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始平公造像記》,全稱為《比丘慧成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題記》,由孟達撰文,朱義章楷書,刻石位于洛陽市南郊龍門石窟古陽洞北壁。作為魏碑書法藝術的典範被列入“龍門二十品”中,它一反南朝靡弱的書風,開創北碑方筆的典型,以陽剛之美流傳後世。

北海王元詳造像記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龍門二十品之《北海王元詳造像記》,全稱《北海王元詳為母子平安造彌勒像記》。造像記高88厘米,寬42厘米,是元詳随北魏孝文帝南伐遷都至洛陽的曆史實錄。造像龛位于洛陽龍門石窟古陽洞北壁,長樂王丘穆靈亮夫人尉遲造像龛上方。龛高138厘米,寬102厘米,深17厘米,在古陽洞中屬于中型洞窟。龛内主佛為交腳彌勒。兩側脅侍菩薩皆雙手合十侍立。圓拱形龛楣内刻十五天人持花繩。

司馬解伯達造像記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全稱《司馬解伯達造像記》。北魏太和間刻,正書。在古陽洞北壁。正書,14行,其中6,7,8行,一行3字,餘皆一行5字。可見64字。龍門二十名品之一。此記具有筆力方峻、氣勢雄強的時代風氣,又不拘成法地發揮自我創造意識和智慧,表現出豐富的審美情趣和創造才能。

北海王國太妃高為亡孫保造像記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簡稱《孫保造像記》。約刻于太和,景明年間。在古陽洞頂部。正書,5行,一行6至12字不等。造像龛位于窟頂偏北側,與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亡夫造彌勒像龛(鄰近約60厘米)和廣川王祖母為幼孫造彌勒像龛呈三角形布于窟頂。像龛高110厘米、寬80厘米、深14厘米。圓券形龛楣,龛内主尊為交腳彌勒菩薩,坐雙獅座,二菩薩雙手合十置于胸前伫立兩側。造像記高40厘米、寬26厘米。記述了高太妃為元保"失鄉播越",經年疾患,未免夭折而痛苦,專此造彌勒像一軀,祈願亡故的愛孫能"永脫百苦"。

雲陽伯鄭長猷為亡父等造像記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簡稱《鄭長猷造像》,正書,可見八十四字,書法勁厲樸拙,結體方整,隸意較重。景明二(501)九月刻。古陽洞南壁。正書,8行,一行12字。有翻刻本,其第7行'敬造'敬字左上點漏刻。造像龛位于古陽洞口上方南側,共六龛,均為圓券形淺龛。分上、中、下三排,每排兩龛,其大小不等。圓楣拱内刻卷草葡萄紋,主尊為交腳彌勒(已經殘破)。左右二脅侍菩薩侍立。景明二年九月三日(公元501年)完成。造像記位于佛龛右側,高50厘米、寬35厘米,記景明二年鄭長為亡父、母皇甫、亡兒士龍以及其妾陳玉女為亡母徐,各造彌勒像。碑文書法有上承漢隸、下啟唐楷的重要意義。

新城縣功曹孫秋生、劉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記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簡稱《孫秋生造像記》。景陽三(502)年五月刻。在古陽洞南壁。(黃易拓得)正書,13行,上列為記,一行9字;下列題名,行30字。額正書'邑子像'三字。額旁二太守名:右二行,右三行。乾隆拓本,其記第三行'劉起祖'之'劉'字畫完好。在洛陽龍門石窟古陽洞南壁。北魏宣武帝(元恪恪)景明三年(502年)五月廿七日造訖。此碑書犀利剛勁,寬博樸厚,較《始平公造像》筆法多變,龍門碑刻書法藝術的代表作品之一。孟廣達文,蕭顯慶書。楷書十五行,行三十九字。字型方勁峻拔,沉着勁重。筆法凝練自如。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太和以後諸家角出,莊茂則有《孫秋生》""龍門二十品中,約而分之,亦有數體,《孫秋生》沈著勁重為一體。"

邑主高樹和維那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記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簡稱《高樹造像記》,正書十行,一行14字。可見一百三十九字,書法峻整勁健。景明三(502)年五月刻。在古陽洞北壁。造像龛位于古陽洞北壁右側,與步辇郎妻一弗為亡夫造像記為鄰。龛高94厘米、寬78厘米、深13厘米,主佛結跏趺坐,主佛兩側有二脅侍菩薩,均有背光。此龛完成于景明三年五月三十日。造像記位于造像龛左下方,高40厘米,寬28厘米。記載邑主高樹、解伯都等三十二人的邑社造像,共同祝願仙逝父母及見存眷屬的來生。造像時間于孫秋生二百人造石像記同年同月完工,發願文也大緻相同。

比丘惠感馬為亡父母造像記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簡稱《惠感造像記》,正書,14行,一行5字。可見六十六字,書法沉勁方重,猶存隸意。景明三(502)年五月刻。古陽洞北壁。有翻刻本,第12行'顧'字左上缺一點;末行'像'字缺二筆。

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亡夫廣川王賀蘭汗造像記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簡稱《賀蘭汗造像記》為龍門造像精品之一。正書,原共有一百六十字,本帖精選清晰的前二十行精品一百三十二字,書法峻整隽永。景明三(502)年八月刻。在古陽洞頂部。正書,5行,一行10字。

邑主馬振拜和維那張子成卅四人為皇帝造像記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簡稱《馬振拜造像記》,正書,連額書"邑子像"可見一百二十八子,書法别有風味。景明四(503)年八月刻。在古陽洞頂部。正書,9行,一行15字。額正書'邑子像'三字。最初選拓的〈龍門二十品〉中無此題記,康有為提出質疑,方岩〈校碑随筆〉以〈優填土〉為唐刻而删去。

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幼孫造像記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龍門二十品之《太妃侯造像題記》,全稱《廣川王祖母太妃侯造像題記 》。景明四(503)年七月刻。廣川王祖母太妃侯氏在為亡夫廣川王賀蘭汗造像的第二年,又為其幼孫,第三代廣川王靈遵造彌勒像一軀,傾訴她“孤育幼孫,以紹蕃國”的“冰薄之心”。此碑也在古陽洞窟頂,距其為亡夫所作記碑大約1米左右,碑呈長方形,橫卧式。正書,29行,前22行一行6字,字較大;後7行,一行4字,字較小。

比丘法生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記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簡稱《法生造像》,正書,可見一百四十二字,書法上用筆圓潤和諧,結勢華麗流美,有鐘繇之範,為同類北碑所罕見。景明四(503)年十二月刻。古陽洞南壁。正書11行,一行13字。

輔國将軍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記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楊大眼造像記》,楷書刻石。全稱為《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題記》,無刻石年月。但此造像既稱為孝文皇帝元寵所鑿,考文帝崩于太和二十三年(四九九),造像當在其後。有雲當在景明元年(五○○)至正始三年(五○六)間。楷書,在河南洛陽龍門山古陽洞北壁。為龍門造像記名品之一。洛陽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佛教藝術寶庫之一,經北魏至唐的一百五十多年中,共雕鑿了造像十萬餘尊,題記三千六百餘處,題記中屬于北魏或稍後時期的,占有相當數量。其字型就是一般所說的[魏碑體]。這些題記在早先并不為人們所特别注意,清代乾、嘉以後金石學和碑學興起,不少金石家都分赴名山訪碑求拓,龍門的造像記就是清代著名的書法篆刻家黃易(小松)訪拓後,始顯于世的。羅振玉《石交錄》雲:[黃氏最初隻拓北魏《始平公造像記》一品,後增《孫耿生》、《楊大眼》、《魏靈藏》為四品。]後來人們又增為十品,繼至二十品。龍門二十品,被後人作為龍門造像記中的代表作。但其中仍以黃易所選的《始平公》等四品最為著名。《楊大眼造像記》的書風與《始平公》極為相似,用筆方峻,結體中斂而外張,隻是緊斂的程度比《始平公》略輕,這也可能是陽刻與陰刻有所不同之故。康有為評此《記》雲:[若少年偏将,氣雄力健],[為峻健豐偉之宗]。

安定王元燮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記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簡稱《元燮造像》正書,可見九十五字,并有淺刻佛像二幅。書法峻美,結體古雅。正始(507)年二月刻。古陽洞南壁。正書,13行。一行9字。

齊郡王元佑造像記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簡稱〈元右造像記〉。熙平二(517)年七月刻。古陽洞南壁。正書,14行一行16字。末為年款2行9字。古陽洞南壁的刻石完好,而北壁泐損較甚。

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記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慈香造像記》,全稱《比丘尼慈香慧政造窟碑記》。這是“龍門二十品”中唯一在古陽洞之外的一品,它位于老龍窩北面的慈香窯主佛下部偏南,造像年代也是二十品中最晚的,當于北魏孝明帝神龜三年(公元520年)。造像記,正書,10行,一行10或11字不等。碑文記述了慈香慧政出家為尼的心境,希望“騰無礙之境”,乃至“延及三從”,照顧到天下所有的女子。

比丘道匠為師僧父母造像記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簡稱《道匠造像》。無年月。正書,13行,一行7字。可見九十一字,書法方駿規整。《道匠造像》無造像紀年,依據其風格和所處位置,當在北魏孝文帝太和末年和宣武帝景明初年間。正書,13行,一行7字,可見91字,書法方駿規整。造像龛位于古陽洞北壁,高樹解伯都三十二人造像龛上方,大小不等共五龛。

陸渾縣功曹魏靈藏薛法紹造像記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真正的《龍門二十品》,你從未見過的高清原石與古陽洞内外景

《陸渾縣功曹魏靈藏薛法紹造像記》《魏靈藏造像記》全稱《魏靈藏薛法紹造像記》,題記楷書十行,行二十三字。有額,楷書三行九字,額中間豎題"釋迦像",字略大于兩側,額左題"薛法紹",右題"魏靈藏"。北魏造像習慣用别體字,此題記尤多。雖刻造時間無明确記載,但書法風格酷似同窟的"楊大眼題記",或疑同出于一人之手,當屬北魏刻石無疑。原石身高75厘米、寬40厘米、額高15厘米、寬15.5厘米,是龍門造像題記中碑刻和書法藝術的精品,也是龍門四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存洛陽龍門石窟古陽洞北壁。清乾隆年間錢塘著名學者黃易訪拓後始公布于世。

"龍門二十品"計有:

一、《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亡息牛撅造像記》

二、《步轝郎張元祖妻一弗為亡夫造像記》

三、《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記》

四、《北海王元詳造像記》

五、《司馬解伯達造像記》

六、《北海王國太妃高為亡孫保造像記》

七、《雲陽伯鄭長猷為亡父等造像記》

八、《新城縣功曹孫秋生、劉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記》

九、《邑主高樹和維那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記》

十、《比丘惠感馬為亡父母造像記》

十一、《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亡夫廣川王賀蘭汗造像記》

十二、《邑主馬振拜和維那張子成卅四人為皇帝造像記》(優填王造像題記)

十三、《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幼孫造像記》

十四、《比丘法生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記》

十五、《輔國将軍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記》

十六、《安定王元燮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記》

十七、《齊郡王元佑造像記》

十八、《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記》

十九、《比丘道匠為師僧父母造像記》

二十、《陸渾縣功曹魏靈藏薛法紹造像記》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