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居》:一眼是《蝸居》,二眼是《雙面膠》

海清主演的電視劇幾乎已經成了收視與話題保障,從經典婆媳專場到針對女性崛起的職業劇,再到聚焦當代教育的小系列,她幾乎沒有失過手。

如今,海清與導演滕華濤再攜手,又給出一部話題爆款:《心居》。

《心居》:一眼是《蝸居》,二眼是《雙面膠》

對不少年輕觀衆來說,滕華濤這個名字可能有點勸退,因為他是國産科幻“關門片”《上海堡壘》的導演,這部電影面世後,他遭遇了口碑滑鐵盧。

但滕華濤在電影市場表現乏力,電視劇市場卻很少讓觀衆失望,他非常擅長挖掘家庭倫理、社會沖突等議題,貢獻過多部具有時代特性的經典之作。

《心居》:一眼是《蝸居》,二眼是《雙面膠》

比如滕華濤與海清合作的倫理劇《雙面膠》與都市劇《蝸居》。

一個用寫實又殘酷的視角剖析了中國式婆媳關系,劇情直到當下來看仍舊很切合社會痛點;一個以房價飙升為背景,探索都市人的不同的生存方向。

《心居》:一眼是《蝸居》,二眼是《雙面膠》

《心居》與《蝸居》一樣選擇以房子為切入點剖析主角的婚姻與生活,不同的時代,房價在變,人們對買房的追求沒變,但生活的感悟在演變。

家,房子,安全感。

外地媳婦馮曉琴嫁入上海家庭十年,承擔了多年的全職太太工作,但她始終缺乏安全感,這不僅是因為大姑子顧清俞對她保有防備,還因“沒房”。

《心居》:一眼是《蝸居》,二眼是《雙面膠》

馮曉琴與丈夫、兒子一直和公公、奶奶住在一起,人到中年,她迫切希望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讓她覺得自己真的在上海這個大都市紮了根。

問題來了,房子好選,錢從哪裡來?

靠自己?不行,馮曉琴婚後便做起了全職太太,失去經濟自主權。靠丈夫?也不行,她的丈夫顧磊是個佛系玩家,憑姐姐的關系才拿到一個混日子的工作。

《心居》:一眼是《蝸居》,二眼是《雙面膠》

兩夫妻多年隻留下幾萬錢存款,僅僅隻夠買房付定金而已,小家庭無力承擔高昂房價,他們想解決需求,隻有借錢這一條路,而一旦提及借錢,沖突便來了。

《心居》:一眼是《蝸居》,二眼是《雙面膠》

《蝸居》中海萍不斷施加的借錢壓力,把妹妹海藻推上一條歧路,觀衆曾犀利評價她的有房小資生活,是吸自己妹妹的血達成的。

《心居》中馮曉琴做了相似的選擇,但她要比海萍更能讓觀衆共情一點,為大家庭付出那麼多年全職媽媽,向家人借錢買一套房讓自己有保障,似乎并不過分。

《心居》:一眼是《蝸居》,二眼是《雙面膠》

可馮曉琴有自己的委屈,站在顧磊家人的角度,姐姐顧清俞與父親也有他們的顧慮,馮曉琴借錢買房後,萬一不管老人了怎麼辦?離婚了又怎麼辦?

一邊是焦慮,因為沒有一個“居”,始終無法獲得足夠的家庭安全感;一邊是顧慮,因為有“居”有錢,便不想改變現狀,怕被“外人”占了便宜。

《心居》:一眼是《蝸居》,二眼是《雙面膠》

兩邊沖突不斷爆發,導緻顧磊意外身亡,《蝸居》海萍因為一套房,間接把妹妹推進火坑,《心居》馮曉琴因為一套房,間接把丈夫推下樓梯。

兩部劇的買房結局都很殘酷,《蝸居》的議題結束在歧路後的反噬,《心居》的議題則由買房悲劇而正式開啟,故事便傾向于剖析什麼是真正的家庭安全感。

《心居》:一眼是《蝸居》,二眼是《雙面膠》

如果顧磊沒有死,馮曉芹如願與丈夫兒子搬進屬于自己的房子,她會真正有紮根上海的安全感嗎?或許短期内是幸福的,但長期發展仍舊是原地踏步。

借錢買房經曆了一系列碰壁、尊嚴掃地、卑微請求後,馮曉芹如願借到了首付款,但她的訴求結束了嗎?并沒有,因為接下來又是為裝修款借款的重複流程。

《心居》:一眼是《蝸居》,二眼是《雙面膠》

顧磊不願意拼,馮曉芹因為多年前選擇當全職太太沒辦法拼,兩夫妻的生活隻能半啃老半維穩,一旦離開顧磊原生家庭的支援,他們的生活會瞬間崩塌。

這才是馮曉芹始終沒有安全感的根源,國人對“房子等于家”的執着是受傳統觀念影響,但當代社會,房子可以讓人更有穩定感,卻并不能完全替代家庭安全感。

《心居》:一眼是《蝸居》,二眼是《雙面膠》

想要真正找回自己的安全感,還需要“自己能掌控自己的生活”,這種掌控,房子帶不來,家人也不可能一直承擔,唯有自己才能給予自己。

親情,姑嫂,一家人。

《心居》從劇名來看,應該是打算做成《蝸居》姐妹篇的,但七話覺得,這個故事裡還有經典倫理劇《雙面膠》的核心,把尖銳的家庭内部沖突提煉了出來。

《心居》:一眼是《蝸居》,二眼是《雙面膠》

這個沖突的直接沖突方,同樣是兩個女性:本地大姑子與外地媳婦。

外地媳婦馮曉芹希望能在大城市上海紮根,她選擇用自己全心為家庭付出的方式去赢得婆家的認可,但多年生活之後,仍舊被婆家當成“外來”來防備。

《心居》:一眼是《蝸居》,二眼是《雙面膠》

大姑子顧清俞覺得她太有心機,懷疑她與自己弟弟的婚姻隻是一個外地女生捷徑,習慣用職場女強人的精明去分析馮曉芹的行為目的、可能造成的後果。

這讓不少觀衆為馮曉芹鳴不平,覺得大姑子管得太寬,是一個自私冷漠的“攪家精”,對于顧清俞與馮曉芹誰錯得更多,觀衆各有說法。

《心居》:一眼是《蝸居》,二眼是《雙面膠》

但很有意思,用現實評論結合電視劇劇情來看顧清俞的處境,你會發現她何嘗不是也被觀衆甚至自己的家人歸結為家庭的“外人”呢?

大家庭需要顧清俞的時候,她是家庭智囊與金主,弟媳要買房、裝修,第一時間找她借,父親、弟弟因為買房拿不住主意時,找她來分析利弊。

《心居》:一眼是《蝸居》,二眼是《雙面膠》

如果顧清俞的分析帶來好的結果,她便是弟媳眼中的壞人,弟弟和父親眼中的頂梁柱,如果帶來了糟糕的後果,她便是推動家庭悲劇多管閑事的女兒。

《心居》:一眼是《蝸居》,二眼是《雙面膠》

女兒與媳婦,似乎都會成為“外人”的代名詞,很諷刺,卻又很現實。

顧清俞與馮曉芹都存在自己的問題,一個太過高傲,習慣性用審視眼光看待自己的弟媳;一個太想依靠,習慣性把自己的願望轉嫁到他人身上。

《心居》:一眼是《蝸居》,二眼是《雙面膠》

但兩人的問題本質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又是相似的,都想讓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做事,隻不過顧清俞的籌碼是經濟能力,馮曉芹的籌碼是生活付出。

在家庭中,無論是借經濟能力指點江山的那個,還是用生活付出索取别人照顧的那個,都會面臨各種不穩定因素,再濃郁的親情,都會在各種鑽營中變質。

《心居》:一眼是《蝸居》,二眼是《雙面膠》

如何不讓親情流失,讓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有歸屬感、安全感,又能讓家庭中的第一個成員都各自安好?或許,這便是《心居》最終要探索的議題。

什麼是“心居”?字面意思可以了解成心居住地,延伸一下,可以了解成一個不被物質綁架的“家”,回歸本真的親情,擁有絕對的安全感。

《心居》:一眼是《蝸居》,二眼是《雙面膠》

電視劇用房子與姑嫂關系兩個視角來剖析“心居”,将兩大社會熱門沖突融入進了故事,也帶來了人生選擇與家庭、情感取舍的雙向思考。

馮曉琴更多的是承擔了人生選擇命題,以買房為切入點,撕開了全職太太将經濟權拱手讓人,覺得靠丈夫便可以撐起家庭的脆弱觀念。

《心居》:一眼是《蝸居》,二眼是《雙面膠》

靠人,永遠存在不确定性,靠已,才能找回最終的歸屬。

顧清俞則更多承擔了情感命題,當商業化的分析家庭結構遇上不顧一切的愛情沖擊後,或許她也需要明白,經營家庭,不能像處理工作一樣追求利益最大化。

個人立起來,才能選擇自己想要的家,親情不被物質裹挾,才能讓心靈的居住地回歸本真,這部影視劇呈現的種種沖突,挺值得我們用現實來思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