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這個名字大家再熟悉不過了,一直緻力于解決Android使用者的隐私問題,但根據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該公司一直在通過谷歌Dialer和Messages等應用程式擷取使用者資料。這兩個應用程式被預裝在Android手機上,根據研究,它們在未經使用者同意的情況下向谷歌發送資料。

據了解,Trinity College的計算機科學教授道格拉斯·利斯收根據研究,指出谷歌收集使用者的資訊,包括消息的SHA26哈希值、時間戳、聯系人資訊、呼入呼出通話記錄、所有通話時長。
谷歌一直在謹慎地避免披露其Dialer和Messages應用程式的資料收集政策,很明顯這是一個違規行為。去年,利斯發表了他的觀點,随後他也将自己的發現和谷歌溝通,并建議其改進,谷歌已經采取了一些重大改進,以避免此類隐私侵犯的發生。同時谷歌也主動解釋了它為什麼要從撥号器和短信應用程式中收集資訊。
谷歌對此解釋為:這是一個bug!很顯然這種解釋沒有給谷歌帶來自證清白的效果。我們倒是建議未來的Android版本和應用商店加快改進程序,讓消費者在使用谷歌的應用程式時感到舒适,最重要的是安全,因為安全問題在極端社會背景下可能是要付出生命代價的。現如今打的熱火朝天的俄烏戰争也許就是一個現實寫照!
這場戰争爆發以來,俄軍多名将領殉國,最近俄軍的一個副司令也被實施了斬首行動,外界一緻認為,烏克蘭動用AI技術的人臉識别。但問題是烏克蘭到底有沒有使用人臉識别技術?要說沒有,可能很多人并不相信,可是如果說使用了人臉識别,那麼技術究竟從何而來?從目前公布出的消息可以了解到,美國一家企業曾經向烏克蘭免費開放人臉資料庫,這個人臉資料庫主要用來識别俄軍作戰人員和情報人員,而且這一資料庫中擁有100億張人臉圖像,而其中有20億張人臉資料是俄羅斯的。這就很清楚了,烏克蘭之是以能夠實施精準的斬首行動,這20億張人臉資料可是功不可沒了!
這就可怕了,那還有80億張人臉資料,恐怕你我都有份吧,雖然說我等普通人對于漂亮國沒啥利用價值,但是當海量的資料被收集起來之後,能産生什麼樣的質變,那就不可預測了。
說到這裡,問題就暴露出來了,這就是80億張人臉資料是如何收集到的呢?先來看看電動車領域的戰鬥機特斯拉,它一共會收集20種使用者資料,而奧迪和寶馬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會收集使用者19種以及16種資訊。而目前大陸國内特斯拉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20萬輛左右,那麼這20萬輛車的車主個人資訊可能已經暴露在特斯拉的資訊資料庫上面了。再看看大陸目前數以億計的iPhone使用者,他們的個人隐私與資料安全真的像美國人保證的那樣安全嗎?反正我是不相信的!
是以,對于普通人而言,選擇使用蘋果手機他們考慮更多的是品質,對于資料安全這一塊并未有太多關注。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在如今的資訊化背景下,每個人都有可能在大資料面前裸奔,但是我甯願在内地奔跑,而不是把自己暴露在美國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