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居》沒有正能量嗎?敢于寫醜,顧昕母親的“醜”具備啟示價值

3月22日,電視劇《心居》已經播出至第10集。随着這部電視劇的熱播,好評和差評均接踵而至。好評這邊,似乎不必多論。我見差評這邊,有部分觀衆認為,這部電視劇沒有正能量,劇作當中,每一個人都有問題,都不是正面價值上的角色。面對這種“差評”,讓老編有些哭笑不得。多麼業餘,才能搞出這種“差評”來哈。

《心居》沒有正能量嗎?敢于寫醜,顧昕母親的“醜”具備啟示價值

以往的部分電視劇作品當中,确實喜歡塑造零瑕疵的角色。而熟悉這批電視劇的觀衆,也喜歡追随這些零瑕疵角色,實作自己情感上的共振。但是,塑造零瑕疵性格的角色,并非是小說、影視劇創作當中的全部技法,很多非常優秀的小說、影視劇作品,角色主人公都是有性格缺陷的,并且因為這些缺陷,才會有接下來的故事内容。性格缺陷和故事内容,是有機互動的,共生存在的關系。

《心居》沒有正能量嗎?敢于寫醜,顧昕母親的“醜”具備啟示價值

具體到《心居》這部作品當中,它其實不是簡單的好人和壞人的二進制對立。更細緻地講,在這部電視劇作品當中,沒有完全光鮮的好人,也沒有十惡不赦的壞人。所有的人物角色,都是在生活的具體狀态當中,呈現自己的好,或者自己的壞的。正因如此,在這部電視劇當中,觀衆們可以看到角色身上很多壞的地方。乃至于女主角身上,都有可以讓觀衆們指摘的壞。這種壞,并非劇作不具備正能量價值,而是具備更為進階的正能量——讓觀衆見不賢則思自省的正能量。

比如,童瑤飾演的顧清俞,她在家庭裡邊,是賺錢擔當,有工作精神和能力,但同時,她過分理智的思考,也成為害死弟弟的原因之一。這個角色,是好人還是壞人呢?根本沒有辦法簡單二進制對立起來給答案。她身上,有當代職場女性光彩奪目的一面,也有大姑子參與家務事造成整個家庭困擾的一面。面對這樣的角色,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大姑子,而不是指摘顧清俞不傳播正能量。

《心居》沒有正能量嗎?敢于寫醜,顧昕母親的“醜”具備啟示價值

再比如,海清飾演的馮曉琴角色,也經常被部分觀衆指摘,就是奔着顧家的錢去的,自己買房子,何必借人家老爺子的錢呢,又何必逼着大姑姐借錢呢,自己沒有能力,就不要找别人嘛,還不是為了人家的錢等等。但同時,這個馮曉琴身上,又有當代女性有責任和擔當的一面,丈夫死後,她靠送外賣,也努力供應孩子上學用度。這是一個性格上有瑕疵的女人,當然不是完美的,但這個角色留給我們的思考空間,則是如何奔向更好。

甚至于,在《心居》當中,對顧昕的母親,真的是“沒有一句好話”的。這位老太太,不僅沒見過世面,而且絮絮叨叨,更是在生活當中,有一堆的毛病,很多毛病,可能是青年們根本無法承受的。比如,帶着旅遊的時候,嫌棄這個,嫌棄那個的,一丁點開心的意思都沒有。比如,吃飯的時候,灑在桌子上的飯粒,竟然撿起來,繼續吃。比如,抱怨兒子結婚之後不回家,像嫁了兒子一樣,便宜了兒媳婦家等等。甚至于譏諷兒子帶着嶽父體檢,說自己也是腰酸背疼等等。

《心居》沒有正能量嗎?敢于寫醜,顧昕母親的“醜”具備啟示價值

在《心居》已經播出的劇情内容當中,顧昕的母親沒有一處優點。但是,這個角色非常有價值。什麼價值呢?還是那句話,讓觀衆們見不賢則思自省。影視劇創作其實是要承擔社會影響責任的。《心居》當中塑造了這麼一個問題諸多的老太太,讓觀衆們看着堵心,反倒是實作了自己的價值和責任。現實生活當中,我們這批中年觀衆,以後如何防止自己成為這種老太太呢?這就是非常有價值的思考了。

在《心居》這部電視劇當中,近乎每一個人,都是帶着獨屬于自己的問題在生活的。大家都是生活當中的個體,都有着這樣那樣的錯誤。角色性格的多面化,才是現實主義次元創作當中的首選技法。一上來,全是好人的創作手法,并不适用于當代都市劇。《心居》當中,沒有壞人,隻有性格上存在各種瑕疵的人。這些瑕疵,也是我們生活當中的瑕疵。當觀衆看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并非劇作沒有傳播正能量,而是劇作以這樣的方式,帶領大家一起反思,進而赢取更少瑕疵的生活。(文/馬慶雲)

繼續閱讀